多重專業的時代早已來臨,請安心擁抱不夠專業的自己
多重專業的時代早已來臨,請安心擁抱不夠專業的自己

「請問,如果我對技術不熟悉,能做PM的角色嗎?」這是我對外演講時,很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也許這是一個對職涯未知產生的提問,事實上,這個問題背後跟隨了一個重大的世界變革,從九年前到現在,我給予的答案也因為環境改變而十分不同的。

九年前我會說,作為一個軟體PM的角色,對軟體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對於打造系統來說,是十分有幫助的。如果對技術不熟悉,那麼學點技術的基礎邏輯,像是簡單的演算法跟資料結構——那是很多程式的基礎——是需要的。

時至今日,並不是技術不重要,而是相較之下,現在的軟體開發案,更重視拼湊各種工具,學習技術對PM的幫助,相形之下是變少的。舉個最近常見的例子,最近接觸到一些區塊鏈與NFT相關的案件,這些新型的技術其實都已經有不少的工具可應用,雖然少部分還是要撰寫程式,但PM的研究方向,大多花在如何組建技術、達成營運效果,而非於研究程式的部分,這就是現在PM的走向。

專案管理_軟實力_shutterstock_314343362.jpg
現在PM的角色,除了對技術本身有基本概念外,更重視組合不同工具、跨部門溝通及時程管理等軟性能力。
圖/ ShutterStock

現在比過往更講究廣度,不懂技術完全不是問題,相反的,如果你只是守城於單一技術,但卻不懂得轉換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軟體系統或產品的方針,作為PM的角色,可能很快就會被擊倒,這就是這個時代跟過去十年完全不同的地方。

這個時代,絕對歡迎對技術不熟悉的PM入門,但要能留在戰場決勝負的,是你的成長曲線。為何我會說要安心擁抱不夠專業的自己,一來,如果你凡事只是追逐空洞的專業,卻忽略了做事的基本功,也許前期衝刺快速,但衝到一半大跌一跤的機率,絕對會隨著這個世界的快速變化而大幅上升,名氣越響亮的人在這個世代是越容易被放大檢視的。

二來,在未來世界的專業定義,可能已經不復存在,工作技能的逐年轉移、對跨領域人才的要求,未來的工作型態、甚至公司型態,早就變遷,不需要每件事自己都要自己來,但懂得研究、運用、組建並且跟各種專業的團隊合作,反而是未來的重要戰場,這才是接下來重要的功課。

team meeting
未來的社會裡,工作中已不需要樣樣自己來,懂得研究、運用、組建並且跟各種專業的團隊合作,或許是比專業技能更重要的事。

從T型人才到元宇宙

T型人才於1991年被提出,而2021年則是開始元宇宙(Metaverse)盛行,這兩者看似毫無關聯,事實上,這是一個世界趨勢。隨著資訊傳遞的速度越快,早期要能做到T型,也就是同時跨越許多不同的專業,的確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經過了三十年的洗禮,各種資訊發達的速度,甚至企業轉型的需要,現在對T型人才的要求,是比以往更強烈的。

根據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的預估,在未來的兩年內(2021~2022),核心的工作技能42%會有所改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變得更廣,絕對是肯定的方向。在2021年,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一詞活躍於這個世界的每一個媒體上,元宇宙的概念出現,大大驗證了前述核心工作技能轉換的趨勢。

姑且不論元宇宙到多久以後會真的實現,但可以確定一件事——這個時代定義一個人的專業,已不再只是評估單一技能的標準。除了你要有專業技能外,你還要能對未來的世界有一定程度的主張與想像

metaverse
「想像力」在職場上也是重要的能力之一,從近期崛起的元宇宙概念便可見一斑。
圖/ wilder world on artstation

工程師如果只會寫程式而不知道商業運作邏輯,就不會被人認為是專業;如果你要做一個PM,遇到各種不同的產業背景,或是遇到不同的新科技問題,一被問倒,就也會讓人覺得不專業。但事實上,這些內容在過去的數十年,可能是被歸類在各種不同的專業上,現在卻要全部放在一個人身上去解決,雖然有可能發生,但可以說是十分不容易。

而元宇宙的來臨,更揭露了一個很大的重點:未來的世界,將有無窮的想像。但過往的技術基底,一個都沒變少,知識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不夠專業叫做正常,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搭火箭上火星或是打造一個平行世界,實在不需要過度強求自己變得超級厲害,那也是不真實的。

專業的定義已然改變,我們該如何應變?

既然專業的定義改變,就算不追求一個夠專業的自己,但對自己的工作型態,還是可以有些對應的改變,幫助到你自己,我的建議如下:

1.固定留下時間吸收新知

很多公司經營一個生意久了之後,自然會忘記跳脫自己的生意出來找尋新機會。事實上,在工業的世代,一個生意的興起到沒落,可以至少是40~50年一個循環,所以大家如果研究S&P 500的變化,2000年以前的變化速度,跟2000年以後的變化速度,是截然不同的。

這個議題告訴我們一件事,現在這個時代,不能永遠固守一個生意超過10年,一定需要不斷地迭代與更新。因此,研究新知便是給自己一些新的方向,不只是公司,對每個人來說,其實這都是再基本不過的事,研究不代表要投入,但如果沒有研究,便很容易錯失機會。

shutterstock_244451959_reading.jpg
不是你是受雇的員工或是創業當老闆,都要留下時間吸收新知,讓自己保持好奇心與活力,而不會固守領域、和世界脫軌。
圖/ file404 via shutterstock

2.建立自己的原則,並且養成持續迭代的習慣

在現在這個社會,資訊龐大且複雜,網路上的新聞與內容,絕對會讓你自己覺得不如人,但事實上,隨著網路越發達,自主意識是更重要的。

就像是一部易經,就有各種不同的專家解讀,沒有標準答案,但每個人就是用自己的觀點去解讀與應用。或許有人好奇,這跟工作有何關係,事實上大有關係,因為你沒有原則,自然不會形成自己的職場脈絡,在未來的世界,AI能做的工作,人搶不贏,而所有要擔任管理者的角色,如果沒有自己的主張,只會聽命行事,自然容易被取代。

小公司亦是如此,如果只是做些瑣碎的雜事,品牌自然沒有價值,那麼就容易一瞬間消逝。因此,建立原則,遠比你想的更困難、更重要,並且隨著市場反饋而做出必要性的迭代,這個選擇過程,將造就你的職涯。

Paul Shih
研究不代表要投入,但如果沒有研究,便很容易錯失機會。

3.請建立自己人生目標的認知

數位時代的走向,跟工業時代恰巧相反,工業時代的學習,是建立產線,是反覆地完成既成的事實,把事情做的精度越來越高;數位時代的走向,是擁抱未知,因為多重專業,所以每踏入一個新的領域都容易犯錯,但越犯錯便走得越深,自然會形塑因為經驗而產生的專業

因此,找出自己認知的未來目標在哪,變得十分重要。如果你對於人生未來的認知越明確,在這個時代便越有機會成功,因為越明確的人能夠鑽研某個領域到夠深入的深度,如果沒有認知,自然容易一直跳來跳去,卻沒有自己根本的核心知識,時間一久,兩者高下立判。給自己一個夠大的目標去追尋,是面對這個時代重要的一個心法。

pexels-man_future.jpg
如果能知道自己未來要往哪裡走,就會鑽研某個領域到夠深入的深度,而不會在核心知識還沒建立好之前就跳來跳去。

不變的基本功:引導、談判、銷售、管理、文化塑形、品牌精神

這幾個不同的詞,看起來似乎有點發散,領域也有些廣泛,但事實上,如果你有點敏感度,就會發覺這每一件事,都跟人有關。AI再發達,至少在未來10年,都還是無法取代人性,而人與人之間,不外乎就是上述這些內容。

透過引導來讓對方說出他的需求;透過談判,找到彼此可以互相合作的切入點;透過銷售,讓別人對你的想法有興趣;透過管理,讓眼前的工作可以逐一實現;透過文化塑形,讓自己可以組建出自己的團隊或是生態系;而透過品牌精神,讓更多人知道你的使命。這些內容,已不再是一間公司要去思考的事,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家公司,這些基本功自然每個人都跑不掉。

或許多重專業的世代,讓每個人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適應這個世界,去了解未知的領域,是一種壓力,但反過來想,就因為有這些新世界,對於人才的需求才會只增不減,機會才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有那麼一點想去追逐這個世界的機會,好好練習這些基本功,相信一定有所收穫。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吳佩臻、侯品如

關鍵字: #職場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