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俄國邊境氣氛緊張,戰雲疑似密佈。
如果普丁真的揮軍西進,美國早已放話,將會統合北約,對俄羅斯施以科技禁運、金融制裁等措施。
雖然台俄間科技業的交易額不大,走到了那一步,看似遙遠的台灣半導體產業也會多少受到影響。俄羅斯半導體設計公司 Baikal 開發的 Baikalp-M SoC 處理器本將在台積電投產,據報導,月產一萬到一萬五千顆。制裁一旦啟動,必然卡關。另一方面,包含台灣在內的西方半導體業,也將因爲來自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半導體關鍵材料可能斷貨,逼得大家緊急應變。
烏克蘭緊張情勢可能在台灣半導體業掀起或大或小漣漪,再次印證在此全球化時代,關鍵科技供應鏈的綿密、以及關鍵業者的特殊制高地位。
日本在 1980 年代捲入美俄間的科技禁運爭議,為此付出沈重代價。1983 年,日本重要財團東芝集團內的機械公司,結合挪威國營的 Kongsberg 公司,由東芝提供四台九軸車床、四台五軸車床,整合 Kongsberg 的電腦車床控制技術,躲過冷戰時代的 COCOM 出口管制機構監視,賣入蘇聯。為了安裝這批各重 220 噸、寬 22 米、高 10 米的龐然巨物,東芝的技術人員團隊前後走訪列寧格勒的造船廠六次。不管是 COCOM、日本、美國政府渾然不知。1980年代後期,美國發現新出廠的蘇聯 Akula 級潛艇異常安靜,以往美國的聲納系統在 320 公里外就可聽到蘇聯潛艇,裝上東芝 Kongsberg 數控車床打造的安靜推進螺旋槳,美軍只能在 16 公里內聽到蘇聯潛艇蹤跡。同樣地,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北方與蘇聯領海交界區,也難聽見蘇聯潛艇。
如果不是最初牽線此筆交易的日商駐莫斯科員工,因加薪、升官不成,憤而吹哨告密,這筆交易該不會在 80 年代中就曝光。憤怒的美國行政當局、國會紛紛祭出嚴懲措施。經過多方紛擾,日本、挪威這兩個美國的盟友受到重懲。東芝機械、Kongsberg 產品禁入美國市場三年,禁入社會主義國家一年。美國政府停止對兩家公司採購三年。東芝的負責人離職,員工坐牢。而 Kongsberg 公司僅留下軍用設備生產部門,其餘全部解散。經濟代價之外,美日關係也受衝擊。有人直言,其後美國對日本在貿易、軍事合作等議題屢次施加壓力,也與此事餘波有一定關係。日本因二次大戰戰敗,實質上近乎由美國操盤其國防,本以弱勢,面對此局勢,只能啞巴吃黃蓮。
三十多年前,還是軍用科技遠較民用科技複製先進多多的年代。今日已全然翻轉。現今民用科技,尤其在如消費電子等某些兼具軍民雙用可能的領域,先進程度已齊平、甚至超越許多所謂軍事專用技術。
大家都知道,蘋果的電腦與手機中的處理器晶片採用台積電最先進製程製造,無論是運算能力或是耗電表現,遠超目前美國軍用設備中使用的 FPGA 晶片。而總部在中國深圳的大疆無人機,拿下全球民用無人機七成市場。大疆所產的無人機雖然嬌小、便宜,但其飛行與影像擷取能力與軍用等級的龐然大物沒有差別,連以色列國防軍都曾用大疆的工業用機型在加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投擲催淚瓦斯,驅散示威人群。以色列的敵人 ISIS 恐怖組織也曾在伊拉克將大疆無人機當炸彈使用。
拿民用科技的供應鏈、買方與賣方等與軍用科技產業相較,極其龐雜,換句話說,今日要管控消費用科技的流向,會比當年管制軍用科技複雜得多。觀察近年美國針對華為等中國科技業者的封鎖與制裁措施,美國已是多管齊下,不論是以實體清單、或是美方牢牢掌握的美元霸權與全球金融交易網絡控制權,來布下層層管制關卡,相互搭配,追技術、追人、追錢的流向,達成管制目的。
俄羅斯會出兵嗎?全球都在看。敏感科技流向的全球管控會鬆或緊嗎?看來以國家安全之名,不會有鬆緊之分,而是永遠緊盯。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