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天使投資人來說,什麼才是「值得做」的創業題目?
對天使投資人來說,什麼才是「值得做」的創業題目?

馬雲說的「創新創業就是解決痛點」幾乎已變成耳熟能詳的圭臬,然而從經濟理論上來說,卻是不同的主張,古典經濟學供給面學派始祖之一賽伊(J. Say)就認為:「供給會自創需求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這項論述同時也影響了新創理論史祖熊彼得(J. Schumpeter),他提出歷久不墜「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指出市場經濟動力源頭是來自「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如同賈伯斯的iphone毀滅了柯達(Kodak)的相機事業,曾看似堅若磐石的Nokia帝國,以及被視為基業長青企業的Motorola皆被浪潮淹沒,就是離我們最近的例證。

蘋果.jpg
iphone的出現,打敗了許多曾站穩手機市場的企業,產品中的許多創新概念,正是他最大的實力來源。

新形態創業>解決痛點

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也在《管理的實務》中指出:「企業的任務在於『創造顧客』。」創造「新顧客」顯然就是新創企業家的重要任務。

綜合以上理論,個人認為投資早期新創的「天使投資人」在投資項目時,比起解決痛點,更應當關注全新型態新創項目,這可能遠比純粹解決痛點的項目,有機會得到更多回報,對於天使投資更偏向是「值得做與投的項目」。

只是這類新創項目多半也較具野心,更需創業家的天份及厚實經歷。特別是前所未見的項目,能夠借鑒前人經驗極為有限,創業者自身必須摸石過河,在嘗試的過程中,也增添了創新創業的風險與挑戰。

五大定義判斷「新創價值」

對於天使投資來說,或許能試著從「定義創新類型」及爾後所需的「進入市場策略」進行主動式風險管理與投資判斷。而一個值得投的創新題目應當將過去舊有的生產與價值元素重新組合,我們借用熊彼得給予創新的五個不同範疇加以定義:

1.新產品

採用消費者還不熟悉的產品,或一種「產品新特性」,這類型比較多是「解決問題式」的產品,如3M創造了很多針對相似問題的新產品,不斷開拓產品的延伸功能。

2.新生產方法

採用一種「新生產方法」,也就是在有關的製造部門中常未有透過經驗檢定的方法,這種新方法不需要建立在科學新發現的基礎上,且可以存在於商場上處理一種產品的新方式之中。例如在製造業流程中加入AI輔助,就偏向這類新創模式。

shutterstock_660540880_robot.jpg
現在許多製造業都導入AI技術,發展人機協作的生產方式,這便屬「新生產方法」的實際展現。
圖/ BigBlueStudio via shutterstock

3.新市場

開闢一個「新市場」,也就是有關部門以前不曾進入的市場,不管這個市場之前是否存在過。如中國大陸的大疆無人機創造了一個新的全球性產業與市場。

4.新供應來源

取得原材料或半製成品的一種「新供應來源」,不論這種來源是已經存在的,還是第一次創造出來的。如同現在許多新材料應用,現將石墨稀應用在醫療衛生領域;或者我有看到用太空的隔熱材料應用在電子產品中。

5.新組織

實現任何一種「新的新組織」,比如造成一種壟斷地位(例如透過「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種壟斷地位。個人認為:行動互聯網與平台經濟,多半就是這類創新模式。

「好題目」推陳出新,投資人得擦亮雙眼

所以做為天使投資人的基本條件,必須保持著不斷學習與獵取新知的「好奇心」,天使投資這條路只能不斷地學習,沒有止盡,就算投到一個IPO的退出項目,都還唱不了片尾曲,因為創新永遠會一直出現,只要停止學習,幾年後可能又被淘汰了。一個好的題目,不僅有痛點,還有由供給自創的新需求,甚至也有機遇創造出一個新風口、新賽道與新產業。

investor-going-through-graphs
每個創業家都希望拿到投資人的資金,投資人必須保有好奇心、不斷學習並跟上市場腳步,分析此創業題目是否有發展性。
圖/ shutterstock

如我在2015年曾親身採訪「大疆無人機早期投資人」遠瞻資本合夥人楊倩倩,她分享當時她們認為無人機是一個新興利基市場,機會值得把握,她們剛開始也沒想到會投出回報超過千倍以上項目,實際投資金額約數百萬人民幣左右,最終的投資回報在一般最大的計算機上只能以「e」來顯示,因為「零」已經不夠放。

而大疆無人機這類的創新則是創造了一個「新產業」,同時還因早期新進入者優勢,在全球市佔率至今仍維持七成以上。其最經典的項目當然就是Google天使投資人有二萬倍回報,這些項目可說都是創業家與天使投資人一起共同創造了全新賽道與產業的實際案例。

更務實地說,在挑選題目時,最好還是「市場主動找上門的需求」,或摸索一段時日從市場獲得「實際反饋」的創新想法。若還有與創業家「個人生活與生命經驗」直接連結所帶有的強大使命感,則應更符合天使投資人認為值得投的項目。因帶有生命經驗就可能獨一無二,不但常解決到痛點,也更會產生「與眾不同的價值主張」。

「值得投的題目」比解決痛點來的具投資回報潛力,當然也可能因同時有更多風險,但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值得投的題目,本質上就來自於「創業家個人生命」提煉出來創造價值的題目。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隋昱嬋、吳佩臻、侯品如

關鍵字: #創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