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景啟動讓《鋼鐵人》場景成真!免頭盔也能進入元宇宙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幻景啟動讓《鋼鐵人》場景成真!免頭盔也能進入元宇宙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曾對元宇宙發出批評:「沒有人會整天戴著頭盔。」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在「裸視」的情況下,置身於3D虛擬場景活動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這個技術來自2019年高通台灣新創競賽的季軍團隊:幻景啟動。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電影《鋼鐵人》的場景。由小勞勃道尼飾演的東尼史塔克呼喚了人工智慧「賈維斯」後,徒手與虛擬的3D介面互動,而這正是幻景啟動試圖實踐的場景。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儘管三星、JDI等面板大廠也開發出了類似的視覺呈現技術,但是幻景啟動創辦人暨執行長楊鈞翔(首圖左一)認為自己的技術更具優勢:「我們的成像技術並不會造成暈眩,而且還可以用手與這些3D虛擬影像互動。」

幻景啟動產品光場式浮空3D影像平面型顯示器
幻景啟動的產品光場式浮空3D影像平面型顯示器,可以在平面上呈現立體影像(由於鏡頭不是眼球,設備無法追蹤對焦距離,因此照片3D成像效果較弱。)
圖/ 侯俊偉攝影

10年前就相中AR技術,苦苦堅持終得到高通賞識

以目前的3D成像技術來說,大致分成2派:雙眼視差法以及光場技術。

雙眼視差法,也就是過去3D電影時我們需要戴上的紅藍色片眼鏡的用法,分別在一個螢幕上投影出給左眼和右眼看的2個影像,當影像傳輸到大腦時,讓大腦透過視差判斷物體遠近,進而形成立體畫面。不過就人體的生理構造來說,單一隻眼睛只會聚焦在一個影像,大腦卻又會強迫雙眼看同一個影像,等於2隻眼睛要同時分別看2個影像,容易因為疲勞而造成暈眩感。

雙眼視差法成像原理.png
雙眼視差法成像原理。

光場技術則是模擬光線反射物體到眼睛成像的原理,由多顆微小的鏡頭投射出的影像粒子組合成一個實體的成像,再由光源反射實相後傳輸到眼睛成像。

「我在2013年的時候,看到以前的同學做出了在平面上出現3D影像的技術,從此對3D成像感到興趣。」交大光電背景的楊鈞翔說,儘管當時同學的產品因為技術過於繁雜而結束,他卻沒有放棄,從2015年開始以光場的方式繼續鑽研3D影像技術,「不過當時我們對商業運作並不熟悉,投資人想要看的是產品與應用場景,而不是技術,所以我們也曾懷疑過自己。」

楊鈞翔回想,不放棄的理由,是因為看到陸續有許多大型廠商也投入3D成像的製作,以及競賽獎項的肯定,「一直到2017年贏得了未來科技獎、2019年贏得了高通創新競賽的季軍,還有2020年國發天使跟天使投資人的支持,我們才真正確認了自己沒有走錯路。」

要成為鋼鐵人,還需要追蹤技術與演算法的幫忙

但是如果想要讓3D成像與人互動,可不只是靠成像技術和獎項就能達成的。

「我們在判斷自己與物體的距離時,除了視覺外,還需要觸覺的協助。」楊鈞翔解釋,視覺判斷物體遠近的感知能力,與觸覺的空間感知能力雖然是獨立的系統,但是大腦會整合兩者的資訊,這在VR這種需要手眼併用的虛擬世界來說,眼部對焦和手部的空間感知能力需要兼顧,才有可能創造良好的體驗。

換句話說,透過光場技術實現虛擬互動的場景有3大挑戰:追蹤眼球對焦的距離、追蹤手部的空間方位,以及成像的變換速度。以鋼鐵人用手旋轉宇宙魔方為例,楊鈞翔給出了幻景啟動的技術關鍵:

  1. 眼球追蹤技術:精準追蹤雙眼眼球的對焦點,讓成像可以出現在適當的距離

  2. 手部追蹤技術:偵測手部在三維空間的座標位置和即時影像計算,結合眼球追蹤的數據,創造更直覺的互動體驗

  3. 靠AI加快影像成像的速度:上述2項結果計算完成後,影像成像的演算法需要即時計算鏡頭投射的影像角度,幻景啟動則透過AI強化運算能力

如何走入市場?教育與娛樂場景都有機會

由於技術與軟體要求,幻景啟動選擇結合軟硬體推出自己的產品——光場式浮空3D影像平面型顯示器,作為切入市場的走向。

「我們的成像軟體一定要搭配合適的硬體,才能有最好的成像效果,因為這與透鏡鏡頭的形狀、間距、大小、曲率、材質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自行開發了平面顯示器。」楊鈞翔表示。

由於硬體開發所費不貲,幻景啟動決定先從B2B的商業模式出發,目前正著手切入教育與娛樂產業,包含教育單位以及Sony、任天堂、Microsoft等娛樂大廠,都在接洽當中。

「我們的產品,不僅不需要戴眼鏡或頭盔就可以看到虛擬影像,還可以直接用手來跟3D影像直接互動,我們認為幻景啟動絕對是進入元宇宙的關鍵技術。」楊鈞翔為幻景啟動的未來給出了期許。

延伸閱讀:
蘋果CEO庫克最喜歡的一本書,道盡了他的經營策略觀
4年內靠創立加密資產交易所FTX登上富豪榜!29歲的幣圈傳奇秉持著什麼理念創業?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關鍵字: #元宇宙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