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成企業董事不了解氣候變遷、4成沒目標!企業該如何避免減碳淪為空談?
8 成企業董事不了解氣候變遷、4成沒目標!企業該如何避免減碳淪為空談?

許多研究與專家已預警,「氣候變遷」是繼疫情之後的下一頭灰犀牛(可能發生、影響巨大但被忽視的威脅)。麥肯錫(McKinsey)報告指出,全球若不針對氣候變遷採取因應措施, 2040年足以破壞半導體供應鏈的颶風,潛在可能性增加2至4倍。

勤業研究機構(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預測,亞太地區若能積極採取防範氣候變遷的行動,將從原本面臨96兆美元經濟損失,轉變為在50年內增加47兆美元的經濟效益。至於台灣若及早面對氣候變遷,經濟產值將有機會於2070年增加近1650億美元。

企業抑制氣候變遷、推行ESG都與董事會相關。諮詢顧問公司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公司治理中心(INSEAD)在 2021 年發布研究報告(Changing the Climate in the Boardroom),針對43國、301位董事會成員進行調查,探討董事會對氣候變遷的態度、認知情況。

調查發現, 75%董事會成員認同因應氣候變遷是企業的重要戰略,但有 85% 承認董事會缺乏氣候變遷相關的知識, 43%指出所屬企業未訂立具體的減碳目標。

7成同意企業該面對氣候變遷問題
圖/ 陳姿伶製圖

董事會成員不只明白氣候變遷戰略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來自外部的壓力,有63%受訪者認為驅動企業積極回應氣候變遷的原因是規避風險(政府監管、市場對永續商模的重視)、 60%指出是投資者的壓力、 40%的壓力來自消費者。

矛盾的是,儘管有以上認知,企業並沒有應對氣候變遷的具體舉措。

4成企業沒有明確的減碳目標
圖/ 陳姿伶製圖

報告亦提到,董事會在氣候變遷相關議題的討論時間不足,25%未針對氣候變遷做情境規畫、30%未針對氣候變遷進行資產減值測試。

進一步來看,會發現董事會缺乏關於氣候變遷的知識,且不清楚氣候變遷對公司營運的實質影響。

超過8成認為董事會要增加氣候變遷相關的知識
圖/ 陳姿伶製圖

董事會成員的氣候變遷知識有 43% 來自執行團隊、 41% 來自媒體、 39% 來自投資者,外部科學顧問、法律顧問,則分別占 36% 、 31% 。

6成5指出CEO未必須要具備氣候變遷知識
圖/ 陳姿伶製圖

上述資料顯示,董事會成員已意識到正視氣候變遷的必要性,但卻不清楚氣候變遷對公司的營運表現、商業模式、資本支出和人力資本的影響。這讓公司很難客觀訂出可行的減碳目標或行動方針。

3項建議,讓董事會能說到做到

一位董事會成員在訪問中坦承,多數企業訂出 2050 年零碳排的目標,只是個自我感覺良好、受市場歡迎的願景,但在公司內部沒有相關計畫能夠支持與衡量結果。此份報告也給予董事會 3 項建議,督促企業針對氣候變遷採取具體的行動:

1. 廣泛聽取意見,厚植氣候變遷知識

85%董事會成員認為自己缺乏氣候變遷的知識。企業可以先檢視董事會對氣候變遷的了解程度,包括:董事會成員都能回答氣候變遷是什麼、會對企業造成什麼影響,再視情況補足缺乏的能力,像是聘請外部顧問協助、參加教育訓練,或是將氣候領域專家納入董事會中。

公司應盡可能讓董事會更全面了解氣候變遷的問題,像是邀請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社區、科學家、顧客、員工或社會學家分享看法。最終目標是確保董事會成員具備足夠的知識、技能、經驗,以進行決策的思辯。

2. 將氣候變遷納入企業營運體系

董事會應該將氣候變遷納入投資規畫與營運決策中,例如設置執行ESG(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的專責單位,並為公司建立 3 階段的碳排放目標,針對各階段擬定年度計畫與監管方式,確保組織的營運能連結這些目標。

例如:作為銀行的經營者,能否考量氣候變遷的風險,考量製造商貸款建廠的放貸利率與金額,好比製造商的工廠位於洪水或乾旱區,放貸評估會更嚴苛。

3. CEO績效與ESG指標連動

監督執行長績效是董事會的職責,可將減碳成果納入執行長或高階主管的激勵計畫中。2021年研究機構Alvarez & Marsal調查指出,倫敦證券交易所最大 250 家企業(FTSE 250)中,有 30% 企業在高階主管的年度薪酬方案中納入ESG指標。例如蘋果(Apple)、百事可樂(PepsiCo)、星巴克(Starbucks)、聯合利華(Unilever)。

將指標納入薪酬雖有激勵效果,但必須選擇能量化、反映事實的指標,才對氣候變遷有益處。《華盛頓郵報》指出,2018年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 Petroleum )給予執行長27萬美元獎金,表揚他在環境保護上的努力,諷刺的是該年公司在印地安那州一條小溪中,因為管線裂縫洩漏 1400 桶燃料,然而這並未列入管理者的績效中,主要是該指標是以「污染事件的次數」計算,而不是污染的總量來計算。

諮詢公司Willis Towers Watson 認為,威訊通訊(Verizon)訂下的「2020 年碳排放強度(碳排放噸數除以該公司的收益)減量 10% 」是較為具體的指標。這樣才能讓ESG指標與高階主管薪資連動有意義,驅使企業邁向減碳之路。

資料來源: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公司治理中心McKinsey勤業研究機構The Washington PostAlvarez & MarsalGreenBiz

延伸閱讀:
不再搞混碳稅、碳交易!邁向零碳時代必懂的 15 個關鍵字
企業高喊減碳,環團怎麼看?蘋果、Google 等 25 家公司,僅一家合格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