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微軟、三星宣佈暫停在俄羅斯的銷售,實際對他們的商業影響有多大?
蘋果、微軟、三星宣佈暫停在俄羅斯的銷售,實際對他們的商業影響有多大?
2022.03.18 | 商業經營

自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許多科技公司紛紛暫停在俄羅斯的銷售的消息。這是一個廣泛的反應,而且還有更多的科技公司陸續在加入中。隨著這些企業有一段時間不會繼續在俄羅斯開展業務,或許有些人會想知道,這些行動會對這些公司本身產生什麼實際經濟影響?

畢竟,不同的企業在俄羅斯發展的程度多寡不一。但是,由於俄羅斯的文化以及地域的關係,事實上大多數宣佈暫停在俄羅斯業務的企業,實際上來說,犧牲並不大。

IDC在本週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隨著烏克蘭受到攻擊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它將不可避免地對在世界這一地區運營的技術公司產生一些影響。

「衝突已經停止了烏克蘭的商業運作,而俄羅斯經濟正在感受到西方制裁的早期影響。這將強烈影響這兩個國家的科技支出,預計2022年當地市場需求將出現兩位數的收縮。」該公司寫道。

然而,就純數字而言,俄羅斯和烏克蘭雖然是大國,但在全球整體科技支出中的比例並不高。事實上,IDC報告指出,這兩個國家加起來只佔歐洲科技支出的5.5%,只佔全球科技支出的1%。

然而,還沒有關閉在俄羅斯的銷售的科技公司,面臨的是另一種「與全球情緒不同步」的壓力。

Apple Yas Mall
圖/ Apple

「蘋果、思科、戴爾、惠普、HPE、甲骨文、SAP和台積電(半導體)是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司(涵蓋所有行業)削減與俄羅斯的關係的名單上的技術公司。」該公司在本月早些時候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那些不這樣做的公司將發現自己與全球情緒越來越不同步。」

退出俄羅斯業務的PC、智慧手機、雲端服務廠商

根據資料顯示,俄羅斯佔歐洲智慧手機市佔率的20%,佔PC市佔率的8%。

蘋果以17%的俄羅斯PC市佔率領先,聯想的比例也差不多。惠普以15%的市佔率稍稍落後。這些在俄羅斯銷售的數字,約佔這些公司整體銷售額的2%。所有三個市場領導者都暫停了在俄羅斯的銷售。

退出俄羅斯業務的PC、智慧手機、雲端服務廠商
圖/ T客邦

至於智慧手機,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以31%的比例領跑市場,三星以27%的比例緊隨其後,蘋果以11%的比例遠遠退居第三位。

退出俄羅斯業務的PC、智慧手機、雲端服務廠商2
圖/ T客邦

其中小米並沒有提過是否退出俄羅斯市場,而俄國市場佔了蘋果整體銷售額的2%,佔了三星的4%。蘋果和三星都已暫停在俄羅斯的銷售。

至於三大雲端運算供應商--亞馬遜、微軟和Google?追蹤雲端運算市場的公司Synergy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John Dinsdale說,俄羅斯只佔這些公司整體業務的1%的零頭。

他說:「從AWS、微軟Azure和Google Cloud的角度來看,與俄羅斯客戶中斷合作不會有什麼影響。」

對科技巨頭影響不大,俄羅斯客戶可能轉向使用中國服務

但是對於這些公司的客戶來說,這仍然可能是痛苦的。

「當然,對於可能被中斷合作的客戶,影響可能是非常有意義的。」他說:「俄羅斯不是一個特別發達的市場,但是對於那些已經向基於雲端的運營進行了重大轉型的公司來說,那麼逆轉的過程將是艱難的。」

Canalys分析師Blake Murray表示同意,但他說,就像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一樣,因制裁而陷入困境的客戶可以轉向中國的雲端運算服務商。

總體來說,預計俄羅斯公司將轉向Yandex等俄羅斯CSP,會轉向與在該國擁有資料中心的中國供應商合作。

這並不是說這很容易,但Murray說,俄羅斯境內的許多組織至少已經開始朝這個方向努力,正在進行遷移。

本文授權轉載自:T客邦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