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千元餐點,進口袋的不到50元!雲端廚房3 SQUARE為何開幕半年後就黯然收攤?
賣千元餐點,進口袋的不到50元!雲端廚房3 SQUARE為何開幕半年後就黯然收攤?

由前foodpanda台灣執行長周禎洋領軍,結合美食廣場及雲端廚房的3 SQUARE,營運才半年多,就因為財務危機結束營業。在迎來解封後,雲端廚房在台灣還有未來嗎?

大門深鎖,牆上寫著「外帶/取餐」的貼紙被撕去了一半,在中午人來人往的台北光復北路與南京東路口,顯得特別寂寥。這裡,是去年6月才正式營運的台灣知名新創雲端共享廚房3 SQUARE(三食櫃)外送基地。《今周刊》獨家掌握,該公司已在今年初結束營業,而創辦人暨執行長周禎洋也遭廠商和員工指控欠款上百萬元,記者致電,他只表示不便回應就結束通話。

去年中才宣布完成120萬美元(約3400萬新台幣)種子輪募資,股東陣容包括漢神百貨等知名企業,還吸引包括有30年歷史的師園鹽酥雞、曾摘下米其林一星的餐飲集團MUME Group等20多個餐飲品牌進駐,更登上財經雜誌版面,風光一時。

很難想像,為何由前foodpanda台灣執行長領軍的雲端廚房黑馬三食櫃,竟在成立短短不到1年宣告失敗?連原本被雲端廚房龍頭Just Kitchen併購的計畫也破局?

3 Square
圖/ 3 Square

產業紅利漸失!疫情近尾聲、內用趨勢恢復

黯然退場背後,和雲端廚房產業的「紅利」隨著疫情進入尾聲,以及其商業模式難以獲利有關。

外送平台業者觀察,在開放內用之後,台灣各大雲端廚房品牌的業績,都比去年3級警戒期間少了3、4成。儘管以代工和自創品牌為主要商業模式的指標業者Just Kitchen,去年在加拿大成功上市後,營收仍持續創新高,但其虧損高達780萬美元(約2.2億元新台幣),近期股價也跌至上市以來新低的0.81加幣,對比去年8月高點市值蒸發大半,顯示疫情後,雲端廚房的火熱浪潮似已逐漸退燒。

這樣不利的市場趨勢,對創業之初沒有先行優勢和銀彈支撐的三食櫃來說,情勢更顯嚴峻。「錢燒完了,下一輪資金又沒到位,營運一夕就風雲變色了。」一名餐飲業知情人士透露,周禎洋初期確實靠著過去亮眼經歷、主打協助餐飲業者分析訂單數據、降低外送平台成本,和出租共享廚房的商業模式,打響三食櫃名號。

最重要的是,去年本土疫情突然在台灣引爆,政府禁止內用,餐飲業者在沒有時間思考太多下選擇投入外帶、外送試水溫,也讓該雲端廚房平台第一個據點很快滿租。

但,共享廚房是資本密集產業,光建置一個符合政府法規、可容納20個品牌的營業用廚房空間,就得花費逾1千萬元,加上該公司又從多個海外電商平台高薪挖角員工,營運成本不低。

殊不知成也疫情、敗也疫情,隨著解封後餐廳重新開放內用,人潮回流,原本進駐的業者陸續決定撤出,當業績開始退燒,第一個據點的營收漸漸無法負擔人事及展店成本,急於拓展第二個據點的三食櫃,很快就出現財務問題。

曾短暫進駐三食櫃空間的不具名業者直言,雲端廚房不像街邊店能吸引過路客,對於一個從零開始、毫無知名度的品牌來說很難培養客人。因此,團隊在解封後便決定撤出,「消費者害怕踩雷,不會輕易嘗試新餐廳,溝通和信任成本都會提高。」他說。

3 square virtual brand
圖/ 訪談者提供

餐飲業者難賺!外送抽成跟自己開店一樣高

不只難以在短時間建立口碑和品牌,據指出,包括可大幅降低成本等訴求在內,三食櫃過去承諾進駐餐飲品牌的誘因,多數也跳票。更現實的是,餐飲業者撥撥算盤後發現,該雲端廚房的商業模式,並不是一門好生意。

「原本1千元的餐點,扣除外送平台抽成,實拿僅650元,若再計入共享廚房租金、食材、人力成本等開支,真正進到口袋的不到50元。」MUME Group負責人林泉不諱言,投入雲端廚房是疫情下不得不做的嘗試,但實際執行後確實發現跟想像中有落差,就連全面禁止內用期間,該雲端廚房平台導入的訂單量,沒有當初預期的多,且外送抽成費也和原本自己開店一樣高,很難有獲利空間。

美國科技私募基金安卓樂資本(Andra Global)合夥人、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林家振分析,光目前外送平台的抽成就高達30%到35%,食材成本也占約30%到35%,人事成本則落在25%至28%,租金成本也要7%到9%,並沒有外界想像得低,而業者還得額外付出3%到5%的包材成本,以及行銷、水電費用;加上台灣外送訂單的客單價普遍偏低,因此投入雲端廚房的業者,在營運狀況順利時,能維持在3%至5%的淨利已很勉強。

業績不如預期,還持續燒錢,偏偏擴張階段急需資金時,投資人又持保守態度,不願加碼挹注資金,口袋不深的三食櫃,據說最後甚至付不出裝潢工程款,只能黯然退場。

如同股神巴菲特名言:「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在疫情中竄出的企業,唯有盡快打造出無可取代的競爭門檻,才能長久當贏家。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