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撈浮屍太震撼,消防員自費百萬研發水域專用遺體袋,讓救援更有溫度獲總統創新獎
打撈浮屍太震撼,消防員自費百萬研發水域專用遺體袋,讓救援更有溫度獲總統創新獎

彰化縣消防局隊員宋明哲,自掏腰包並串聯民間資源,完成水域專用遺體袋發明, 一舉改變台灣水域救援的作業模式,榮獲今年「總統創新獎」青年組殊榮。

消防員的工作不只是冒險深入火場,風災、震災、斷橋等急難事故救助,也是他們的責任範圍;除了拯救性命,有時也得與不幸身故的亡者近距離接觸,想完成任務,必須同時擁有優異的體能表現,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

今年40歲的消防員宋明哲,從不畏懼救災風險與驚悚場面,唯獨無法忘懷那些在任務中難免遇見、遺體未獲得尊嚴對待的罹難者。基於罹難者理應與倖存者獲得同等「協助」的初心,宋明哲運用下班時間,靠一台老舊筆電的小畫家程式,一筆一筆勾勒出讓救難人員方便使用的「遺體袋」設計圖,期望協助意外罹難者得以尊嚴姿態,走向生命終點。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這位不具設計背景、也無充裕資金的基層公務員,足足花了3年時間才完成可用的設計圖。他自掏腰包找廠商試做,讓「水面作業型遺體袋」從腦中構想化為現實;隨後又說服公益團體訂購產品,再捐贈各地方政府消防隊使用,達成將發明落地應用的目標。

這項以人為本的發明與鍥而不捨的過程,讓宋明哲獲得第五屆「總統創新獎」青年組肯定,評審讚譽:「面對處處想改善的環境,他不走衝撞體制的激烈道路,而是透過消防員身分、發明作品與獎項光環,讓更多廠商從純然做公益、推廣企業形象,支持個人研發回饋國家社會等動機,發揮產研合作的民間力量潛能。」

「所有事情最難的都是踏出第一步,我沒有亮眼的學經歷與地位,曾寄40幾封信給大企業,請他們支持研發都沒有下文,但我沒有放棄……。所以我相信,只要勇敢去努力,小兵也能立大功。」從沒想過能憑發明獲獎的宋明哲,語氣有些激動。

一場打撈作業 萌生研發念頭

消防員宋明哲
消防員宋明哲是台灣消防史上由基層獨立研發裝備,撥發全台救難單位的第一人。
圖/ 今周刊

投身消防體系前,宋明哲的身分是聯合後勤司令部陸軍少校補給官,負責八軍團救災人員服裝與寢具調配。擔任軍職時,他就因漢光演習任務,而研究過國內外多款遺體袋,結果發現這項配備多缺乏特殊功能性,且帆布材質放置多年後,易因脫膠沾黏無法使用。

2009年,宋明哲曾參與莫拉克風災的救災後勤任務,卻因無法親赴災區救援而感到遺憾,心中萌生轉換跑道從事消防工作,進而在2013年決定告別軍旅生涯,於2015年到彰化縣消防局服務。

進入消防體系後的第一次打撈浮屍任務,就令宋明哲深受震撼,畫面至今歷歷在目。那是2016年溽暑,他獲報轄區內水域出現浮屍,抵達現場後,看見一具遺體趴在水深達大腿、不到二坪大的灌溉水閘門間,「跟假人模特兒一樣全身僵直,旁邊是瓶瓶罐罐的垃圾,還有一隻翻肚的烏龜在漂。」

接下來的打撈行動,是促使他研發遺體袋的主因。

「我們3人跳進水中,徒手用抱的,另外兩人在水面上拉,5個人費盡一番功夫才將遺體放在岸邊,但因葬儀社、警方還沒到,遺體連白布都沒蓋,就直接躺在柏油路上。」宋明哲回憶,「這對罹難者是尊重的嗎?如果是我的家人,我會很不忍心。」他坦言,過往消防訓練只教育如何救活人,沒有教過如何處置遺體。回家後,他反覆思忖,該怎麼設計更好的屍袋來執行打撈作業,保留他們最後一絲尊嚴。

顧及亡者尊嚴 救援更有溫度

利用下班空閒時光,宋明哲抱著一台N、A、T按不出來的二手筆電,構思半年,用小畫家繪製出水域專用遺體袋草稿,再靠存款與信貸上百萬元,自費產品的樣品、模型、找專家繪製立體3D圖、專利申請費用等;接著,他翻出過去研究遺體袋時,留下傳統遺體袋的西華企業老闆李錦昌的聯繫方式,又花了兩年時間,共同將設計圖化作產品。

「李老闆是個70幾歲的長輩,他一開始跟我說搞這沒有意義、沒有市場。」宋明哲笑說,當時吃了好幾回閉門羹,靠用心交陪才獲得認可,讓老闆願意自行吸收製作成本,測試他設計的遺體袋到底可不可行。「一開始做出來的很糟糕,排水網一直破,我們又修改設計,不斷實測到完全不會破為止。」宋明哲說。

水域專用遺體袋發明
彰化縣消防局隊員宋明哲,自掏腰包並串聯民間資源,完成水域專用遺體袋發明, 一舉改變台灣水域救援的作業模式,榮獲今年「總統創新獎」青年組殊榮。
圖/ 今周刊

歷經半年反覆下水測試,輕型、強韌不破網,可用於浮水、沉水、拖帶、吊掛的「全功能水面作業型遺體袋」才終於完成。完成品的拉鍊設計在袋體邊緣就能打開,方便水中裝袋,內層是排水網格;下方兩側各有三條固定帶,可以綁魚雷浮標,以便水面拖帶容易浮上來,船拖也不會有太大阻力,比較好拖行。

新型遺體袋研發成功後,下一個問題是,該如何將產品大量生產提供各地消防局使用?宋明哲尋思,遺體處理一向是不被重視的業務,「最佳方法就是直接把裝備送到他眼前,讓他會用、習慣用。」

宋明哲本身負擔不起大量生產遺體袋的資金,只能尋找可以出資合作的團體。恰好2019年,台北普濟寺有捐贈遺體袋計畫,於是他主動聯繫說明這項新發明,廟方同意出資製作660個遺體袋,捐贈給各縣市消防隊;同年暑假,高雄岡山暴雨,一名女騎士在上班途中遭水沖走殞命,高雄消防隊首次利用新型遺體袋,將女騎士從圳溝中吊掛上岸,遺體在過程中均受到完整保護。

緊接著同年10月,宜蘭南方澳發生跨港大橋崩塌事件,有6名移工的寶貴生命逝去,救援單位也是使用水面作業型遺體袋完成任務。曝光的救災畫面,無形中也教育了全台救難人員更有溫度的救援方式。

隔年出現新冠疫情,為減少救難人員碰觸未知可能染疫遺體的風險,全國逾7成縣市更將「使用遺體袋」列為打撈作業必備裝備與程序。如今,每年普濟寺會固定捐贈50萬元向西華購買一個750元的水面作業型遺體袋,宋明哲再協助與消防、海巡統計需求,辦理捐贈相關的行政程序。

消防署署長蕭煥章指出,「水面作業型遺體袋」的發明改變了過往數10年來消防、海巡的水域救難模式,更引導出救難人員必須使用遺體袋的概念。在2021年太魯閣號列車出軌案中,所有罹難者在第一時間都能安置於遺體袋,更成為台灣災害應變史的里程碑。

救難人員不再需要親身接觸遺體,遺體也不再因拉扯造成受損、斷肢,讓第一線救難人員很有感。轄區為淡水河畔的新北市消防局第三大隊滬尾分隊,平均每月會使用一個水面作業型遺體袋,隊員林嘉楷說,「有別於一般遺體袋,在水面上可以直接將遺體裝進屍袋,又有扶手可以拉,對我們作業很方便。」

Fireman
圖/ 截圖自Twitter

持續優化救難裝備 走出國際

今年2月,宋明哲籌措各界善心人士的捐款,將6百個水面作業型遺體袋捐贈予日本國際救難組織「Asia Pacific Alliance」,紙箱上貼著「Taiwan Can Help」,送愛到日本廣島、斯里蘭卡救難基地,讓宋明哲為之振奮。「過去台灣救災產業以進口、代理為主,我們有機會成為專業救難裝備出口國,活化救難專用產業鏈,讓世界看見台灣消防軟實力。」

相較於水域救難,消防員的火災任務更為吃重。近期,宋明哲正與台灣開廣公司合作研發有獨立供氣、防火、隔熱材質,給火災受困民眾完整保護力的「火場人命救援攜行袋」。預計整合其他廠商的智慧產品,讓受困火場的民眾可以利用健康手環、GPS準確定位與備援通話,讓消防員隨時掌控受困者的位置與生命徵象,增加獲救機會。

有了幾次研發經驗後,宋明哲更確定自己是個熱愛創新實踐的人。今年4月,他透過大台中發展協會輔導成立「消防研發辦公室」,期許未來能持續研發、精進消防裝備外,也能將研發知識傳授給更多消防員。「過去我們要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但我想用更創新的方式解決問題。」他說。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

好友缺你一個,加入數位時代LINE,科技產業趨勢新聞一次掌握!

傳送門點這裡

關鍵字: #創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1989年創立的創見資訊(Transcend),成立近40年來,始終以穩健的研發實力與對市場脈動的敏銳掌握,積極應對高速變動的科技浪潮。如今,不僅成為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的代名詞,還是將台灣技術力推向全球的代表品牌,從歐美、亞洲到新興市場,都能看到創見的產品,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工業設備與企業解決方案中。

為了進一步將影響力擴及更多市場,2024年第四季起,創見再將自家產品上架亞馬遜網站。如今,僅僅投入半年,創見便取得優異表現,今年第一季和去年同期相較,營收足足成長150%。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解釋,創見的銷售模式,分為B2B和B2C兩種。以B2B來說,過往是透過地區代理商,負責不同市場的推廣、銷售、售後與通路管理,但隨著電商發展日益蓬勃,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直接在網路上購物。眼見電商的潛力,創見決定在經營台灣本地的PChome、MOMO等電商通路之餘,再快速組建團隊,投入跨境電商,並首選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個營運中心、數億活躍用戶,能協助台灣賣家將產品銷往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馬遜。目前,創見的行動固態硬碟、攜帶式攝影機等多元產品,已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市場,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從通路走向消費者,創見從亞馬遜銷售數據中挖掘產品新機會

「對我們而言,加入亞馬遜立即感受到的好處,不僅是業績成長,而是可以直接接觸消費者。」陳柏壽強調,從代理商獲得的消費者資訊較片段,團隊是到直接展開跨境電商的營運後,才陸續接觸到第一線消費者的心聲。

像是團隊就發現,創見20多年前的舊款產品「2G記憶卡」,在亞馬遜上意外受到消費者青睞,「這種以往我們認為可能不太有人願意再買、很老的產品,沒想到還是有人在找,代表亞馬遜的長尾效應非常廣泛。」陳柏壽指出,亞馬遜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消費者,大家都認為,任何在自己市場找不到的產品,只要上亞馬遜網站就一定能買到,「所以我們在亞馬遜上獲得的流量、觀察到的消費者行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商業洞察。」

亞馬遜物流FBA與AI工具雙引擎,創見用跨境電商加速全球化布局

那麼,讓創見快速取得業績成長的秘訣是什麼?

陳柏壽分享,創見加入亞馬遜後,首先使用的工具,便是「商機探測器」,「這絕對是所有要進軍亞馬遜的賣家,第一個要用的工具。」商機探測器除了能協助賣家洞悉市場,理解競爭對手是誰、主力銷售產品有哪些,還能一口氣掌握產品關鍵字、價格帶和銷量資訊。賣家就能依據數據進行產品種類和價格、廣告投放的策略安排。創見近來正在開發的一款新品,就是將「商機探測器」做為市場調查的來源之一,成為研發功能時的重要利器。

其次,隨著生成式AI風潮興起,亞馬遜也推出「A+頁面Gen AI」「AI圖片生成工具(Image Generator)」等相關工具。創見剛加入亞馬遜時,因為產品多又希望能儘速上架,團隊便運用AI+內容產出圖片,「攝影師來不及拍照時,亞馬遜提供了一些省時又省力的生成式AI工具。」

另外,儘管創見在美國有分公司,但亞馬遜的物流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也是賣家必備的工具之一。賣家只要將產品放在亞馬遜的倉庫,FBA便會協助送至消費者手中,要是產品有問題,FBA也會負責收回,「這對所有想做品牌,或是在目的地市場沒有分公司、團隊的賣家,是很方便的工具。」

陳柏壽提到「將產品上架亞馬遜,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而要是能善用他們提供的各種工具,就會成為贏家。」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的品牌旗艦店。
圖/ Amazon

從亂撒廣告到精準打擊:品牌靠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跑出北美市場新解法

但亞馬遜全球開店並非讓賣家自行摸索,官網上設有學習中心,內含眾多免費官方培訓課程,同時也投入教學資源,推出台灣獨有的「企業海外陪跑計畫」,由學長姐賣家領跑、專業導師陪跑,再搭配電商工具與服務商的協助。陳柏壽笑稱,起初團隊在平台上亂撒廣告,是陪跑導師手把手指導、陪著檢視成效,大夥才逐漸抓到投放廣告的關鍵。

如今,創見在善用亞馬遜的工具後,確實愈來愈了解北美的市場趨勢與消費者需求。

原先,團隊以為自家的1TB、2TB等大容量行動固態硬碟,較具銷售潛力,沒想到256GB的迷你行動固態硬碟反而更受歡迎,「大容量產品是美系品牌的重兵部署地,投入許多資源,我們不容易找到破口,但相對之下,小容量產品就成了突破點。」

創見也持續透過亞馬遜,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完善產品線,像是密錄器便斬獲不錯表現。這類產品過往都透過代理商,以專案模式在線下銷售,但對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密錄器在線下的價格較高昂,從網路購買成了另一個好選擇,「這類產品之前在亞洲賣得比較好,但在亞馬遜上銷售,讓更多人認識『創見』,也為我們開了一扇窗,有助於未來取得更多跨界生意。」藉由檢視消費者在亞馬遜上留下的評論,團隊更回頭調整介紹產品的方式,從文字直接改為影片,以更貼近市場需求。

接下來,創見將持續鎖定人口基數大、GDP高、匯率穩定的市場,透過跨境電商發展全球業務;歐洲、澳洲、新加坡、中東等可以將產品再往外銷售的新興站點,也是瞄準的重點。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部已經有共識,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從決定要做到全速啟動,很快地就開啟跨境電商之路。
圖/ 數位時代

行動力與執行力!創見用對思維、人才與工具,快速打開全球通路

面對現今快速變化的市場,陳柏壽建議,投入跨境電商首重「改變思維」,必須理解箇中操作模式,與過往的傳統外銷完全不同;其次,還要找到具相關經驗的團隊。

亞馬遜全球開店也分享觀察,創見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亮眼成果,關鍵在於主管的全力支持、團隊快速到位,以及敏捷的學習與調整速度,「創見確定要投入跨境電商後,做的就是長遠通路規劃。一方面迅速找到外貿、市場行銷等多元人才,同時清楚知道目標,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成果很快就出來了。」

陳柏壽進一步強調,當思維、團隊都到位後,決勝關鍵就在工具的使用。亞馬遜上有眾多工具,還能直接探知消費者需求,賣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與競業產品的差異性,並就此往下發展、設定策略,「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要你的產品具備足夠競爭力,亞馬遜全球開店就是協助你把握機會、賺到更多生意的最佳夥伴。」

5 月 21-22 日 | 台北文創 14 樓
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限量席次 立即報名

從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圖/ AWS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