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打造全球首座「市中心機場」,專停無人機與飛行器
英國打造全球首座「市中心機場」,專停無人機與飛行器

在一些電影或電視劇裡,有時會看到有這樣標誌的地方。其實這是城市高架直升機場,也有不少人把它叫做「樓頂停機坪」。
它們通常會設置在大城市的高樓上,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大樓高度本身帶來的障礙。

AirPort
圖/ Unsplash

但在英國考文垂的市中心,車流不息的馬路上卻出現了這樣一個停機坪——Urban Air Port公司設計的城市航空港——「Air-One」。

Urban Air Port
圖/ Urban Air Port

為了保證飛機起降的安全,一般機場的選址都會選擇在遠離市區的地方,這也是為了避免飛機帶來的噪音給居民造成困擾。而體積較小的直升機,其實也會製造不小的噪音。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那麼「Air-One」為什麼要特立獨行,建在市中心?

這是因為選址與眾不同的「Air-One」,主要的服務對象並不是常見的大型貨機或客機,也不是直升機,而是以後會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和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Urban Air Port
圖/ Urban Air Port

從前,許多科幻電影裡總會設想人們未來會依靠空中出行。如今,科技和城市的發展讓這些設想逐漸變成現實。

目前的eVTOL行業已經吸引了不少關注的目光,它們通常能垂直進行升降,不需要依賴跑道,並且電動的模式也不會產生太多的噪音和污染。然而,基礎設施的缺乏卻成了空中交通發展的一大障礙。

Urban Air Port公司的「Air-One」,正是為了消除對可持續空中機動性的限制。

由鋼和鋁製成,包裹在拉伸的半透明織物的城市航空港,佔地面積大約為17000平方英尺(約1580平方公尺)。
頂部約14公尺寬的著陸平台採用「彈出式」設計,打開時能滿足飛行器的起降,收起後還能進行充電、加油、裝載貨物或乘客等任務。不過,它的功能還不止如此。

Urban Air Port
圖/ Urban Air Port

在停機坪以外的其他地方,會有乘客休息室、安檢區、餐廳、商店指定的無人機區等。還有一個單獨的防禦和後勤區負責救災行動、空側行動診所、空中疏散中心、防禦和後勤線以及其他緊急服務。

「Air-One」不僅本身就有多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模組化的架構讓它能變成一個可快速部署的多功能運行中心,也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的環境。

Urban Air Port
圖/ Urban Air Port

位於考文垂市中心的這個「Air-One」航空港,採用氫燃料電池供電。除了能減少空氣污染外,還能為地面的電動汽車充電,不僅能與其他交通方式互相配合,還能做到零排放的「無縫銜接」。

Urban Air Port
圖/ Urban Air Port

材料輕便和模塊化設計,讓這種靈活多變的航空港能輕鬆進行轉移。它可能出現在市中心的路上,也可能出現在高樓的平台上,還可能出現在在廣闊的大海上,與船配合進行協作。因此,它還是災難應急管理的理想場所。

Urban-AirPort表示,運送乘客的飛行汽車將於2025年開始使用位於考文垂的「城市機場」,而第一架貨運無人機會在2022年4月末起飛。該公司還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開設200多個航空港口。

Urban Air Port
圖/ Urban Air Port

拓展組裝方便快捷、適應多種環境、功能多樣,環保低污染……Urban-AirPort公司的「Air-One」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運營eVTOL和無人機的城市航空港,也是一個創新樞紐,為以後越來越發達的空中交通領域打下了基礎,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責任編輯:傅珮晴

好友缺你一個,加入數位時代LINE,科技產業趨勢新聞一次掌握!

傳送門點這裡

關鍵字: #無人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