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近年投入發展平板、筆電等終端產品應用,力求突破美國制裁的枷鎖。27日發表新一代平板MatePad,首度搭載自家「鴻蒙HarmonyOS」系統,售價萬元有找,搭載獨家「一拉即連」技術,搶攻智慧辦公商機,不排除進軍B to B商用領域。
華為技術台灣總代理訊崴總經理雍海表示,去年在制裁的壓力下,華為獲利年成長仍高達7成,保持千億美金規模,今年將持續擴張產品線,降低手機業務下滑的衝擊。
擴大平板筆電應用,突破制裁獲利成長75%
華為MatePad在台推出64、128GB兩種容量規格,定價分別為8,990和7,990元,以萬元有找的價位,搶攻中階消費族群。
雍海於記者會中分享,華為在「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壓力之下,2021年獲利仍逆勢成長75.9%,更預期2022年台灣終端產品銷量成長40%,收入超過130%。
何以帶來如此成長表現?雍海表示,即便受到美國制裁,導致手機的獲利大幅下滑,但筆電、平板、穿戴等終端產品線持續擴大,創造的營收「正以驚人速度成長中」。
根據研調機構IDC最新報告,2021年亞太市場平板電腦出貨量達5千萬台,年成長12.9%,華為平板銷量第三,僅次蘋果、三星。穿戴裝置甚至在去年Q3坐上世界第一,可望藉由投身新領域脫離美國制裁掌控,拓展新獲利動能。
華為要用自家鴻蒙OS系統突圍
除了終端產品,華為也在作業系統領域展現野心,除了新平板首發搭載自家鴻蒙OS系統外,另一大亮點是同步發表的「超級終端」介面。
只要打開控制中心,就會直接跳出周邊可以連接的設備,點擊後馬上連上,就能使用「一拉即連」功能,假設同時使用平板MatePad和筆電MateBook,平板上的檔案用手指一滑,就可以直接傳到筆電,不需要接線,也不用連網路上傳雲端,檔案就能直接共享,甚至可以搜尋其他裝置中的檔案,產品線上的平板、電腦、顯示器、耳機等設備全都支援。
這種全系列產品整合的模式,似乎很適合企業大規模採購使用,是否計畫進軍B to B商用領域?雍海透露,目前的確有想法,但仍在評估效益,因為企業採購模式「都用價格定生死」,華為雖不算貴,仍因技術挑戰難以壓低價格,大量採購將無法凸顯華為產品的優勢。
「蘋果剛開始也不直接做商用。」雍海舉例,當更多消費者體驗到iOS系統的好處後,蘋果才開始延伸應用到工作場域,華為也將採用類似策略,先從消費端穩紮穩打,一步步擴張版圖。
責任編輯:吳秀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