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狠砸4億元佈置重兵,和碩全力衝刺5G與伺服器市場
童子賢狠砸4億元佈置重兵,和碩全力衝刺5G與伺服器市場

今年以來,全球第二大電子代工廠和碩的關渡總部變得更熱鬧;有一群幾乎每個月不斷在「長大」的生力軍,近期在科技業界引發熱議。

這群人數超過一百人的工程師,其實在短短五個月前,是散落在鴻海、緯創、廣達、神達的伺服器事業工作。現在,這批百人部隊所隸屬的單位,是和碩在今年初成立、編號「18」的事業群,內部簡稱BU18(第18事業群)。該事業群的領導人,是從華碩時期就追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20年的徐衍珍;而且,它在內部還有一支援軍。

這支援軍,是14個月前,和碩的網通產品事業「第六事業群」旗下新成立的「5G產品事業處」,這個迄今員工數同樣超過百人的團隊,他們的直屬主管,同樣是和碩內部人稱「徐博」、擁有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博士學位的徐衍珍。

「過去,和碩被認為在伺服器的布局動作比較慢,未來這兩個單位會相互合作,全力衝刺5G與伺服器市場。」一位研發出身的和碩老將告訴我們。

「我們在看,徐博手下這兩個加起來200多人的團隊,應該很快就會超過400人!」一名電子組裝業高層觀察,以BU18成立後,和碩對外積極挖人的節奏,這個過往在伺服器產業「存在感」最低的電子五哥,這次似乎是「玩真的」。
一場大賭注!

不過,也有不看好的聲音。「歷史上所有把Server(伺服器)做起來的公司,都是先賠個5年再說!」一名零組件廠的副總經理說,「之後就要看童(子賢)先生,有沒有辦法忍受那5年。」

童子賢_和碩董事長(中)_廖賜政_和碩總經理(右)_程建中_鎧勝董事長(左)_2020_08_12_
圖/ 蔡仁譯攝影

如果一名工程師的年薪以100萬元計算,400人的編制,等於每年光人事成本就至少4億元,還不論產線設備、治具模具等動輒破億的硬體投資,和碩這次再戰伺服器,賭注不可謂不大,擅長後發制人的童子賢,這次究竟看中了什麼?

原因很簡單。伺服器,這個可以讓多人透過網路同時使用、幾乎是一台「看不到」的電腦產品,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的估計,今年全球產值將站上3.4兆新台幣的歷史新高,並較去年成長13%,若以未來3年總成長率達30%計算,預估到了後年,產值就會比去年硬生生多出1兆元。

不單是和碩,為了伺服器生意,華碩也打破了過去不碰製造的原則。

過去14個月,華碩在董事長施崇棠的拍板下,前後砸了23億元,併購工業電腦廠瑞傳45%股權。這起併購案令人訝異的,除了是華碩這家PC品牌廠「跨界」工業電腦外,該公司更對外宣布,它將在瑞傳的樹林廠生產自家設計的伺服器,打破12年前將製造事業切割給和碩後、只專注品牌的堅持。

事實上,華碩布局伺服器已久,除了過去8年相關業績連年成長,去年營收成長更逾5成;其中占比最大、成長最快的產品線,就是來自白牌伺服器的客戶,包括歐洲最大網路託管商OVH、德國前三大網路託管商Hetzner都是其客戶。

目前華碩伺服器事業部約400~500人,與技嘉網通事業群規模相去不遠,而這個部門裡面,目前有超過三分之一成員專注在白牌市場,一名伺服器業界人士透露,「聽說華碩內部已喊出目標,該事業體6年內要IPO(首次公開募股)。」

在地化的剛性需求,加上元宇宙、自駕車、數位轉型、線上支付等趨勢,無不需要伺服器這項硬體,這更讓相關的台灣供應商,在2月底俄烏戰爭以來,大盤修正超過1600點、跌幅近9%之際,成為相對抗跌的族群。

和碩科技
圖/ 和碩科技

進入新的伺服器時代,被解構的,將不只下游組裝廠的商業模式,將來可能鬆動的,甚至連上游晶片業者的排序,恐怕都將重新洗牌;而確定的是,在這個產業耕耘最久的台灣業者,都會有一席之地。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

好友缺你一個,加入數位時代LINE,科技產業趨勢新聞一次掌握!

傳送門點這裡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