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連續4年奪下載量冠軍!Instagram、YouTube都強勢進軍短影音,龍頭怎麼應對?
TikTok連續4年奪下載量冠軍!Instagram、YouTube都強勢進軍短影音,龍頭怎麼應對?

TikTok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社交媒體平台之一。調查公司Sensor Tower最近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商店情報數據摘要》報告,其中TikTok是2022年第一季全球下載量最高的應用程式,去年(2021年)同一季度突破了35億次的歷史下載量,成為排名第五,也是唯一一款不屬於Meta的應用程式。

短影音成為現今網路趨勢,許多大型平台像是Instagram、Snapchat、YouTube、Pinterest都紛紛效仿TikTok,甚至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和Spotify也曾經推出類似功能,Instagram也在上個月(28日)於台灣上線新功能「Reels」,一鍵打造15至60秒的創意短片。

Reels
Instagram最近推出Reels的功能
圖/ 截圖自Facebook

TikTok自發行以來已累積超越10億用戶,打敗Google

紅遍全球的短影音平台大陸版抖音於2016年發行,國際版TikTok在2017年發行,總共覆蓋150個國家和地區,支援75種語言,從發行至今打破了許多紀錄,像是在2021年超越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Google,成為全球流量最高網站

2020年遇到TikTok在印度下架的事件,印度有10分之1人口是TikTok的活躍用戶,此事件讓TikTok失去廣大市場。即便如此仍不減用戶對他的愛戴,TikTok統計,目前全球還有有超越10億的用戶。

TikTok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亮眼的成績,是因為母公司背後的大數據系統,他們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喜歡的內容,並將每個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推薦到他的版面上,讓他們對內容產生興趣。

同時TikTok也打破音樂產業的規則,成為孕育新生代歌手的搖籃。在2020年與2021年有許多歌手從TikTok發跡。因使用者眾多,讓TikTok成為現今品牌最愛用的廣告平台,母公司字節跳動更在企業界擁有最有價值公司的稱號。

短影音漸漸成為市場主流,連YouTube都緊張

根據 Google研究調查顯示,長期接受網際網路、手機、電腦等科技產物刺激的Z世代,對於廣告資訊的平均注意力僅有8秒,而短影音正是因應這個時代趨勢而誕生的產物,在Z世代間形成了一股難以抵禦的風潮,因此,社群龍頭如Instagram、YouTube也在2020年推出相關的短影音功能,搶食市場大餅。

YouTube在公開2022年第一季度的收益時,有不少股東擔心YouTube會被TikTok趕上,即使YouTube Shorts目前全球每日平均觀看次數可達 300 億次觀看,已經是去年的4倍,但還是免不了在短影音領域與競爭對手TikTok之間的隱憂。

YouTube Shorts
Youtube推出YouTube Shorts功能,正式進入短影音市場
圖/ YouTube Blog

TikTok從發行到現在不斷優化平台功能

TikTok在2016、2017、2018年分別有3種大不相同的定位,內容生態可說是跳躍式升級,重返2016年的版本,演化至今根本看不出與現在看到的是同一款app。

最初版本的TikTok是一款直立的全螢幕15秒短影音,以音樂為主,向上滑動可發掘新影片,慢慢的進化除了版面、特效到現在可以拍攝成短影片。隨著科技演進,短影音功能在廣告和內容交替的安排,以及最近推出的AR開發平台Effect House,對於不段進化的TikTok平台,讓適用者對TikTok的喜愛不減反增。

如今TikTok獲得全球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式,連續四年蟬聯全球APP下載量排行榜冠軍,成為第一個達到此成績的「非Meta家族」應用程式,實力不可小覷。

不過,如今各大社交與影音平台都相繼推出短影音功能,市場戰爭趨向白熱化,TikTok是否能保住龍頭地位,繼續蟬聯短影音界霸主?值得觀察

參考資料:TechCrunchBICKLINKOBBC

責任編輯:錢玉紘

好友缺你一個,加入數位時代LINE,科技產業趨勢新聞一次掌握!

傳送門點這裡

關鍵字: #Tiktok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ESD防護IC到微系統工程:晶焱科技以BCD製程跨足霍爾電流感測領域,布局車用與AI伺服器電源市場
從ESD防護IC到微系統工程:晶焱科技以BCD製程跨足霍爾電流感測領域,布局車用與AI伺服器電源市場

走進晶焱科技,很難不注意到企業牆上掛著的一段話:「積體電路與微電子系統的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防護設計,不只是高深的學問,更是一門追求極致工藝的精品藝術。」這句出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柯明道的話語,也正好體現了晶焱科技過去二十年來在技術領域持續深耕、追求極致的最佳寫照。

作為國內的IC設計公司,晶焱科技長年專注於電子產品中那顆不起眼、卻肩負系統安全重任的防護IC。「看似沒什麼存在感,但如果沒有它,輕則訊號中斷,重則整個系統癱瘓。」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笑著說,也因此所有用過筆電、手機、電視或AI伺服器的消費者,或許都曾經間接受惠於晶焱科技的這門技術。

從守護到進攻,晶焱科技瞄準霍爾電流感測

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強調,從靜電防護到電流感測,團隊深耕超過20年,致力於在保護與訊號品質間取得
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強調,從靜電防護到電流感測,團隊深耕超過20年,致力於在保護與訊號品質間取得最佳平衡。
圖/ 數位時代

姜信欽回憶,晶焱科技自1998年投入ESD研究,直到2005年才正式進入市場,花了七年蹲點。如今,團隊已累積超過400種產品規格,滿足不同電子產品的需求。而這背後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防護」與「不干擾訊號」間取得平衡。姜信欽說,過高的箝制電壓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完全防護,過低的話則可能會過早啟動防護機制,影響正常運行。「難的是要像避雷針一樣,瞬間導走危險電流,卻不影響正常訊號的傳輸。」

雖然在ESD防護市場打下基礎,但姜信欽也坦言,單靠防護IC未必能支撐企業規模與競爭力。「留在舒適圈不是我們的選項。我們想找出下一條能跟臺灣半導體共同成長的路。」而這條路,就是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Hall Current Sensor)。

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說明,透過磁場感測可精準掌握電流變化,尤其適用於電動車與AI伺服
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說明,透過磁場感測可精準掌握電流變化,尤其適用於電動車與AI伺服器電源電流監測。
圖/ 數位時代

所謂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是透過偵測電流所產生的磁場變化,進而反推出電流大小,達到非侵入式監測,避免干擾原本電路的運作。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補充說明,傳統作法通常會將感測器直接串入電路中,但這樣往往會影響電流本身。「我們現在是利用磁場感測的方式,完全不會干擾訊號流。」他說。尤其在電動車產業快速崛起之際,這樣的方案更顯關鍵。因為電動車在瞬間加速或充電時,經常出現突波電流,若偵測不夠精準,可能就會影響整體能效與行車安全。姜信欽也表示,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能在有限空間內精確掌握電流變化,正是車用領域最迫切需要的技術。

姜信欽進一步透露,其實在創立晶焱科技之初,就同步規劃了兩條技術賽道:一條是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防護IC,另一條則是類比IC。當年之所以先選擇投入防護IC領域,主要是因為較容易找到市場需求。而隨著AI伺服器、電動車與綠能應用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電流精密監測的需求急遽攀升,也讓晶焱科技看見切入霍爾電流感測器的絕佳機會。「現在所有電子產品都在往微型化發展,傳統電流感測模組體積太大,根本無法塞進未來的車用或伺服器設備裡。」姜信欽說。

鎖定AI、車用與綠能場景,晶焱科技迎向藍海市場

然而,要做出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遠比外界想像困難。除了必須解決溫度漂移問題,更要處理雜訊、封裝熱效應,以及如何讓感測器在不同電流範圍都能保持精度。「這不是單純的IC設計,更是一個微系統工程,必須同時理解電、磁、熱三種物理效應。」姜信欽坦言。過往若要自行投資,研發時程往往得拉長到五年以上,且這方面技術臺灣其實是相對缺乏的。

「計畫對我們來講就像沙漠裡看到水。」姜信欽口中的計畫,正是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他表示,若沒有本計畫的支持,這顆產品恐怕還要再拖個兩年才能進入量產。

由於晶焱科技選擇採用高壓金氧半導體製程(BCD),改變傳統霍爾感測器使用雙極性製程(Bipolar)或外掛砷化鎵(GaAs)、氮化鎵(GaN)元件的做法,並將霍爾元件、放大器與溫度補償電路全部整合在單一晶片中,這不僅大幅降低成本與體積,也顯著提升靈敏度。姜信欽表示,他們甚至在封裝內設計了特殊的導電結構,用以將磁場集中至霍爾元件上,進一步提高感測精度。「過去的霍爾感測器多是獨立模組,但我們希望將它做成一顆IC直接放進系統裡,這樣不僅能節省空間,還能實現自動零點校正與溫度漂移補償。」他說。

楊鴻銘補充指出,晶焱科技瞄準的市場涵蓋AI伺服器電源監控、電動車車載充電器(On-Board Charger, OBC),以及太陽能系統的最大功率追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以AI伺服器為例,在直流-直流(DC-DC)降壓模組從48伏轉換至12伏的過程中,需要透過霍爾感測器即時監控電流並執行相位平衡。此外,晶焱科技的產品同時具備ESD防護與高隔離耐壓設計,能滿足車規與工規等嚴格標準。

迎戰千億市場新局,晶焱科技要以新技術開創新篇章

晶焱科技背後擁有一支穩健紮實的團隊,是推動技術不斷前行的最大後盾。
晶焱科技背後擁有一支穩健紮實的團隊,是推動技術不斷前行的最大後盾。
圖/ 數位時代

「未來臺灣很多AI伺服器大廠以及車廠,都將是我們的潛在客戶。」姜信欽有信心的說。目前,晶焱科技的首款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IC,已進入客戶測試階段,預計最快2026年開始量產。雖然姜信欽謙虛地說市場量體規模難以預測,但根據晶焱科技內部的預估,到2032年全球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市場將有望上看新臺幣1,000億元。對晶焱科技而言,這不只是開發新產品,更是把過去在ESD防護累積的工藝精神延伸到新的成長曲線。正如企業牆上那句話所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晶焱科技正用二十年的技術底蘊,敲開另一道更高的門檻。

「我們不是只想守住舊市場,而是要在下一個二十年,找到屬於臺灣IC設計的新位置。」姜信欽說。從電子產品背後默默防護訊號,到如今挑戰更高精度、更高附加價值的微系統設計,晶焱科技迫不及待要展開新的篇章。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晶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創辦人:姜信欽博士
- 核心技術:靜電放電(ESD)防護 IC
- 資本額:新臺幣9.8億元
- 員工數:約15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