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5月4日一如市場預期,調升美國政策利率至0.75%~1%之間,並將於6/1開始以每月475億(美債300億、MBS175億)速度實施縮表,並於3個月後增加到每月950億(美債600億、MBS350億),當縮減資產負債表達略高於充足準備金水準即放慢並停止縮表。
聯準會縮減態度較原先市場預期鴿派,且表示未來可能維持2碼的升息步調,仍未積極考慮一次升息3碼,但有信心透過政策工具將通膨降回2%左右水準。整體來說,5月這次聯準會釋出之鷹派訊息的態度較原先市場預期和緩,可持續觀察6月份下次聯準會的會議紀錄與態度。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分析表示,儘管短期內市場有升息、通膨與政治地緣等雜音,使不確定性偏高,但以根據過去經驗顯示,生技股票於升息期間,無論大中小型股不乏表現機會,建議投資人趁早布局,或以定期定額方式長期投資。
據彭博資訊統計,過往聯準會展開升息循環第一年,各產業類股的漲跌幅,其中生技製藥排名居前,與半導體及軟體等科技類股並駕齊驅,顯示在升息期間,生技與科技等成長型股票不一定表現不佳,長期來看仍明顯比多數產業表現突出。
富蘭克林華美生技基金擬任經理人劉翠玲表示,生技醫療股在去年就提前因升息疑慮進入修正,目前股價處在低位,但近期升息正式開始,不免讓市場擔憂升息下生技股是否能有所表現?大盤的角度來看,過往11次升息期間(1946年4月至2018年12月)、標普500指數有7成機會是呈現上漲的。
而過去四次升息循環下,生技股平均報酬為18%,可見升息不一定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生技醫療類股在升息期間也不乏上漲機會。
劉翠玲分析,對於生技醫療產業而言,一方面有穩定的醫療需求支撐,另一方面有來自於研發創新或併購題材的驅動,升息實際干擾較小,而目前生技醫療股價呈現大幅折價,對於機構法人與長線投資人而言極具吸引力,且通常八成生技股跌破年線後,都是最佳進場買點。
劉翠玲進一步分析,由於大型生技公司目前手握充足現金,受到升息造成的融資成本增加壓力較小。然而市場競爭與未來成長目標持續增加,大型生技公司必須擴展產品線或提升醫療技術,確保產品的市佔率與競爭力,而手上握有獨家醫療技術或專利藥物之小型生技公司,也就成為大型生技公司目前物色的潛在併購對象。
在小型生技股近期回檔較深且目前評價面低估之下,提升大型生技公司加速併購的機會和誘因,因此,預期今年有望看到更多大型公司對小型股的併購交易,帶動整體生技產業的併購行情增溫。
總結以上,由於生技產業研發創新不間斷,目前基金操作上看好基因療法和基因編輯、免疫腫瘤和精準腫瘤領域發展,同時也對於近期如阿茲海默症、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以及自體免疫疾病所推出之新藥前景樂觀看待,罕見疾病領域亦有不少新機會值得注意,儘管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新藥推出和預購案件暫有延誤,但生技醫療、製藥等各領域創新速度加快,將有機會帶動後續相關股價表現,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建議投資人應持續逢低布局,長期投資。
責任編輯:吳秀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