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一年,儘管台灣市場深受疫情影響,人們出門要戴上口罩的習慣,也影響到美妝品牌的銷售額。在這時候,品牌在電商通路、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策略就更顯重要。
在台灣原生SaaS軟體服務公司91APP,發布的《2022美妝品牌商務趨勢洞察報告》中,依然有85%的美妝品牌主樂觀認為,今年營收將持續攀升,其中最主要動能,來自於電商業績成長。報告中更有超過3成品牌主指出,疫情加速帶動OMO發展,電商業績可望快速突破整體業績佔比10%以上,締造新商機。
在此報告中,91APP針對旗下合作的美妝品牌客戶(包含實體專櫃、開架、通路、網路原生等美妝品牌)營運主要負責人進行調查,並結合91APP美妝銷售大數據分析,統整出2大當前台灣美妝品牌的重要發展方向。
策略一:25%線上業績來自實體店員,重整門市績效目標以加速OMO轉型
「近2年疫情衝擊美妝實體,消費者將部分實體花費轉往線上,越來越多的美妝品牌,為提供更順暢的數位體驗與服務,加大在數位化、電商化的投資。」91APP總經理楊明芳表示。調查中可發現,多達7成的實體品牌,已投入虛實融合轉型;而有高達82%的品牌認為,OMO成功轉型的關鍵,在於線上線下系統的融合。
然而,楊明芳提醒,若要極大化OMO效益,除了打通虛實系統外,還要確保有符合人性的獎勵制度(如業績分潤),讓門市或專櫃店員,願意推動電商,甚至讓電商成為店員的銷售利器,才能達到全通路會員經營與帶動業績增長。
由於導入OMO策略,實體與線上營運,更能靈活彈性調度,不少美妝品牌在疫情後,紛紛進行組織與績效制度的調整。調查顯示,有61%的美妝品牌,為加速OMO運行推進,在疫情後重整門市績效目標及獎金制度;而其中佔達25%的線上業績,便是來自於門市或專櫃店員的推動成果。
策略二:官網、App並重,D2C布局穩住熟客基本盤
隨著近年來D2C(Direct to Consumer)趨勢興起,無論從國際專櫃品牌、美妝通路到網路原生美妝品牌等,皆積極發展D2C模式。
台灣美妝實體品牌除了既有專櫃門市,也不斷以顧客為中心建立各種數位通路。91APP資深副總汪君羽表示,目前多數美妝品牌的主要數位通路,涵蓋品牌官網、購物APP、LINE官方帳號等,透過品牌直營,可直接面對消費者,掌握第一方消費數據,建立自有會員流量池,更有助於OMO全通路的有效營運。
其中,美妝品牌在官網(導入新客)與App(經營熟客)的運用,更是相輔相成。根據數據分析,以流量來看,官網佔達63%,幾近App的2倍。但以電商業績佔比來看,App高於官網佔達58%,主要來自於熟客的貢獻,而App轉換率更是官網的2.4倍。此外,App有佔達73%的業績,是來自於會員2次以上的回購。上述皆展現美妝品牌在電商業績上,掌握熟客會員經營,逐步形成穩固的業績基本盤。
面對許多經營環境的挑戰,數位行銷進入到Cookieless時代,在調查中也發現,美妝品牌除了透過91APP強化建立第一方數據與自有會員流量池外,更持續開發更多新流量獲客方式,有61%的美妝品牌,預計將更多預算投入在網紅(或團媽推薦)、社群與顧客口碑行銷等項目,來開拓新獲客。
「品牌邁向數位轉型的挑戰,除了要克服技術阻礙、營運痛點,更要面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變局。但唯有即早布局,方有機會再創下一波成長曲線。」楊明芳分析。
責任編輯: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