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樂高積極投入元宇宙!台港澳總經理揭轉型策略,在台灣還有這些佈局
90歲樂高積極投入元宇宙!台港澳總經理揭轉型策略,在台灣還有這些佈局
2022.06.13 | 新零售

2022年的4月7日,一個令人意外的名字出現在各大科技媒體的新聞版面。樂高(LEGO)宣布與《要塞英雄》的開發商Epic Games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目標是打造全年齡適宜的元宇宙(metaverse)。不到一個禮拜後,樂高母公司Kirkbi宣布與Sony分別注資10億美元於Epic Games,同樣著重於元宇宙應用發展的產品服務。

Ivan Zeng曾憲文1.jpg
樂高台港澳區總經理曾憲文。
圖/ 樂高

從木製玩具到全球最知名的積木品牌,樂高已經走過90個年頭。《數位時代》越洋訪問了樂高台港澳區總經理曾憲文,了解將成為百年企業的樂高,怎麼看待未來的發展,以及經營台灣市場的策略。

2023年將增聘1,800位軟體工程師

現在不管兒童或大人,都擁有太多娛樂的選擇,聲光效果俱佳的遊戲或是精彩萬分的影劇,甚至是讓青少年停不下來的短影音。因此包含樂高在內的實體玩具,似乎不容易從中脫穎而出。

但樂高在2021年創下80.6億美元的營收,較2020年成長了超過25%。新冠狀病毒(COVID-19)當然也是高度成長的原因之一,也讓樂高執行長尼爾斯・克里斯蒂安森(Niels Christiansen)有底氣大舉投入軟體事業,決定在2023年增聘1,800位軟體工程師。

「積木的確是樂高的核心,這不會改變。不過,樂高也一直在嘗試科技化、數位化。」曾憲文舉例,如樂高的組裝說明書,現在也都可以透過手機、平板來閱讀,甚至在其中還會提供各種組裝的創意發想;產品型錄方面也有AR功能,讓消費者用可以事先看到組裝後的模樣;又或者是樂高自有的App LEGO Life,被稱為樂高版「IG」,讓兒童可以把創意分享到社群平台。

LEGO Life
LEGO Life是專為兒童打造的社群平台,可以在平台上分享各種樂高的組裝創意。
圖/ Google Play

在Epic Games的合作方面,曾憲文則表示,公司尚未透露太多的細節。雖然如此,他認為樂高如果要打造全年齡適宜的元宇宙,將不只會是遊戲,還可與實體的積木有更多的連結。

至於樂高大舉招聘工程師,是否也有機會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曾憲文沒有把話說死:「絕對有機會,雖然樂高先在丹麥、上海與倫敦招募,但視各地的情況拓展是絕對有可能的。」目前樂高在台灣約有20多名員工,以營運、行銷、業務為主。

LEGO.com直營電商,未來有機會登台

而台灣是樂高2032年亞洲策略發展目標的其中一環。樂高希望在2032年,也就是樂高成立滿百年的時刻,能把品牌送至紐澳、日本、韓國、香港、台灣、印度及東協市場的1.8億名兒童手中。

現階段台灣樂高的營收年比保持雙位數的成長,「台灣市場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未來3年,希望可以把品牌店拓展到更多台北之外的地區。」曾憲文說。實體品牌店是樂高在台灣的重要策略,樂高授權喜事集團成立樂高授權專賣店,現在全台在台北、新竹、台中與板橋等地擁有店面。他認為,台灣消費者還是很注重實體的體驗,「希望能摸到產品,所以我們很積極舉辦大型的消費者體驗活動,今年初與台中警察局合作舉辦活動,也讓其他地區的警察局來接洽合作,都代表台灣消費者在實體活動的活躍度。」

樂高PChome旗艦館
樂高在台灣的電商營運模式,是與PChome、momo等在地電商合作。
圖/ PChome

強調實體則是與樂高全球的營運策略有關,目前樂高在全球擁有超過800家實體店面(樂高授權專賣店),預計在2022年店面數會逼近1,000間。此外,相較於其他國家已開設LEGO.com的直營電商,可以在官網直接購買樂高產品,樂高在台灣是與在地電商PChome、momo合作開設旗艦館。

曾憲文也透露,目前樂高在台灣實體店面(包含其他線下零售通路)帶來的營收仍比電商高,「再加上台灣對樂高來說還是很年輕的市場,近3~4年比較積極地經營,引入LEGO.com我認為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除了更多的體驗活動、走出台北之外的實體店面,曾憲文現在最想做的,是把2個重要的理念傳達給消費者,一是樂高對於永續的投入,像是推出甘蔗製成的植物性塑膠零件;二是「創意不分性別」的推廣,「好像在爸爸媽媽的想法裡面,樂高好像比較偏向男孩子一點。但創意不分性別,應該要一視同仁,這會是我們未來強調的重點」。他也指出,只要台灣消費者能多理解,對於樂高的品牌忠誠度就會更高。

講到小孩子,剛有一個未滿一歲小朋友的曾憲文感觸良多,「小孩子喜歡打電動是正常的,但家長如果可以給他們一些其他的選擇,就可以挖掘更多可能性。把樂高產品的品質做到最好,是我們的責任;小朋友的時間要花在哪裡,就是家長要共同參與的。」

不過,很現實的是,樂高的價格很難說上親民,「樂高的確不會是最便宜的,但只要了解到背後的思考,不論是永續與平等,或是樂高對於兒童的投入,我相信價值是會被看到。」面對這個不在訪綱上的問題,曾憲文講起來準備的相當充分,「因為這也是我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生成式 AI 掀起的浪潮,正在重塑全球職場規則。當自動化與智慧工具成為日常,企業對人才的期待也正快速轉變,不只要會用AI更要能與AI協作。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看見了這股正在變化的趨勢,將「AI」視為青年職涯培力的核心議題,從課程設計到論壇活動全面升級。近期,更辦理「AI破浪者論壇」,邀集產業專家帶領青年從 AI 工具應用到心理韌性心法,全面探索 AI 時代的職涯解方,希望能陪伴青年不僅追上技術,更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培養學習力與行動力,學會駕馭浪潮而非被浪潮推著走。

從教育補位到心態進化,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的AI世代行動課

「我們要做的就是補上教育與職場之間的缺口,」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指出。她表示,新北市政府青年局雖僅成立3年,但始終以「接軌社會、接軌職場、接軌市場」為核心任務,不只是從開設課程賦能青年,更要讓青年加快速度以多樣化的姿態進入場景實戰,而「新北有課 UKO」正是這個「接軌職場」的實踐平台。

邱兆梅局長說,它是專為 18 至 40 歲青年而打造設計,串連了培力課程、職涯諮詢與實習體驗的完整職涯成長路徑,希望成為新北青年的「實戰培力基地」。因此,從AI 工具應用、數據分析到自媒體行銷,課程設計結合專案實作與專業證照,如NVIDIA DLI AI深度學習課程等,讓學習成果能直接成為履歷亮點。邱兆梅局長認為,青年需要的不只有學習知識,而是「能立即上場的實戰力」。「學校教的是知識,但我們希望青年學會行動、會嘗試,跌倒之後也能有再站起來的韌性。」這樣的精神,也成為今年「AI破浪者論壇」設計的出發點。

相較過去曾以「藝術變現」為主題,今年的新北市政府青年論壇轉向時下最熱的 AI話題,是順應趨勢,更是教育思維的延伸。「AI讓未來變得更快、更不確定。」邱兆梅局長深刻描繪了時代的變革,「在我父母親的年代,職涯像是在爬樓梯,大家都有明確的路徑。但現在年輕人面對的世界不要說樓梯,連堅固的地板都不見了。」

她坦言,現在的職涯模式更像是「衝浪」充滿高度未知性,也因此,AI 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心理挑戰。許多青年面對變化感到焦慮,擔心被取代或落後。於是,今年論壇特別以「上半場談技術、下半場談心理」的設計,將生成式 AI 的應用學習與心理韌性課題並列。

DSC01039.jpg
邱兆梅局長強調「我們要教的不只是技能,更是面對未知的能力。」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從技術到人性:AI時代青年行動力的三種樣貌

在論壇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講者從各別角度,展現出對AI時代下青年可能的行動路徑的不同洞察與分析。

在AI實務應用的層面上,AI 創作者林上哲與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兩位講者皆指出,「協作」與「標準化」是進入AI時代的關鍵。李婷婷認為,與AI互動的能力就像訓練一位國中生,指令越明確、語境越精準,AI的回應品質就越高。她強調,唯有長時間餵養資料、反覆調整,AI才能成為真正理解使用者的工作夥伴。而林上哲則從企業角度指出,AI自動化若無法落地,多半是因為組織缺乏標準流程。唯有先完成SOP與工作鏈結的明確定義,AI串接與任務優化才有基礎可循。

DSC01106.jpg
AI 創作者林上哲在論壇中分享:AI 要真正落地,關鍵不在技術,而在組織能否建立明確的標準流程與工作鏈結。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至於在企業導入 AI 的實務層面上,DataDecision.ai 人工智慧科學家尹相志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最大挑戰在於「不可控」。AI 無法產生完全一致的答案,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風險與難以驗證的結果,因此實際上線的多為 AI 所生成、可被測試的程式,而非 LLM 本體。他進一步提醒,AI 並非萬能代理(Agent),真正的關鍵在於理解每個工具的能力邊界,並以「工作流」的概念設計系統,讓人類的品質管理與決策判斷成為 AI 發揮效能的保障。

在面對 AI 時代的個人修煉上,三位講者不約而同指出,真正的競爭力仍來自「人性深度」。尹相志提醒青年,要勇於挑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因為這是機器無法模仿的勇氣與創造力;林上哲則強調閱讀與專注的重要,他認為在速食資訊的時代,願意深入思考、專注於單一主題的人,才具備「匠人精神」。李婷婷則以自身經驗呼應此觀點,指出與 AI 協作需要長期投入與耐心反覆調整。當你真正開始讓AI回覆訊息、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發現需要調整與優化的地方,才能學習如何把腦中的 SOP 清楚轉達給它。唯有經過不斷試錯與磨練,AI 才能真正為你代勞並成為人類創意的延伸。

三位講者的分享,體現了青年局設計這場論壇的初衷:AI不只是技術趨勢,更是場人與心智的革命。從自學者、創業者到產業實踐者,這群「破浪者」讓人看見AI時代下多元的成長路徑:學習力、行動力與韌性。

DSC01384.jpg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指出:AI 就像一位需要引導的學習者。唯有持續餵養資料、反覆對話,AI 才能真正理解你的思考。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在AI解放之後,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邱兆梅局長分享,AI 的普及正迫使人重新思考「人」的價值。她認為,科技的進步本質上是一種解放,AI 取代的不是人,而是那 90% 重複、機械、缺乏意義的工作,讓人有機會回到核心問題:「什麼才是人類的獨特性與貢獻?」

「當這些被AI取代的事都被解放後,我們就該探索人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她說,而那才是人類真正的價值。邱兆梅局長鼓勵所有「AI破浪者」們,要誠實地面對跌倒與挫折,並專注在那 10% 無法被取代的價值上,因為那才是青年在這個時代中最關鍵的競爭力。「現在值得敬佩的,不是一路順利的人,而是一直跌倒還能再站起來的人。」她強調,「新北有課 UKO」不僅幫助青年學會寫履歷,更陪伴他們走進產業現場,從技能到心態提供完整支持。最終,能真正駕馭浪潮的,不是掌握多少技術的人,而是那顆願意持續學習、面對挑戰、勇敢破浪的心。

[由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