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有1.7萬人被炒魷魚!新創到科技巨頭都逃不過,為何疫情後還會發生裁員潮?
5月有1.7萬人被炒魷魚!新創到科技巨頭都逃不過,為何疫情後還會發生裁員潮?

根據追蹤科技公司裁員的網站Layoffs.fyi統計,今年5月份全球71家科技新創公司約有17,000名員工被解僱,這是自2020年5月、疫晴爆發初期以來的最高數字,5月份的裁員總數比4月份增加了350%。

疫情逐漸緩和,科技業裁員的現象第二次來到高峰

在新冠狀病毒(COVID-19)期間,科技股受到投資者青睞、創下歷史新高。科技新創公司以史無前例的估值在上市,創投也對該行業進行了高額投資,押注疫情會加速新技術在工作或生活中的發展。

疫情確實助長了某些趨勢,像是混和辦公的工作模式,促進各個科技巨頭開發出利於遠端工作的辦公軟體,還有因應當時生活的系統或軟體,但投資者忽略了疫情後消費者恢復原本的消費模式,而大量的資金湧入科技市場,卻也助長科技業的殞落。

各產業裁員分布
各產業的裁員情況分布

在2020年4月到5月的疫情初期,因全球經濟大受影響,已經超過50,000人被裁員,但也因為科技產業迅速擴張,科技公司需要大量人才,裁員的現象很快就緩和。

在今年五月疫情放緩後,生活逐漸步入軌道,裁員的現象又來到高峰。科技股暴跌、創業投資銳減,科技高管開始勒緊褲頭,疫情期間員工人數成長5倍的網路券商Robinhood,有近10%員工得被炒魷魚,Meta也宣布放緩招聘,串流影音巨頭Netflix傳出裁員,微軟(Microsoft)、Snap、Salesforce等老牌科技公司已經宣布凍結或放緩招聘。

裁員統計圖
根據Layoffs.fyi 統計,自疫情以來,公司裁員已二度到達高峰

通貨膨脹是裁員主因?

根據《QUARTZ》報導,迄今為止,今年最大的裁員是來自土耳其快遞新創公司Getir,該公司在籌集7.68億美元融資的兩個月後,在5月25日解雇了大約4,480名員工(員工人數約為32,000人),Getir即時送貨服務的虧損歸咎於通貨膨脹和經濟惡化,破壞了其快速擴張的計劃,但也明確表示不會退出市場。

先買後付的新創公司Klarna也在今年5月份裁員700人,原因一樣是通脹、股市波動、和迫在眉睫的經濟衰退以及烏克蘭戰爭導致消費者支出放緩,同時有幾家公司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現在卻正在採取降低成本的措施,讓投資者感到不滿。

除了科技產業,健身房重新開放後,一般人減少在家鍛鍊回歸健身房,美國健身器材和媒體公司Peloton在2月解雇了2,800名員工,是受到疫情影響最直接的公司之一。

參考資料:QUARTZLayoffs.fyi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