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擴大版圖,積極投資Podcast和有聲書!目標10年內收入破千億美元
Spotify擴大版圖,積極投資Podcast和有聲書!目標10年內收入破千億美元

Spotify在周三(8日)2022年投資者日時宣布,預計10年內收入將達到1,000億美元,並積極發展Podcast和有聲書,目標在2030年使用者達到10億人,盼緩解投資人在今年對串流媒體市場的擔憂。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Spotify要讓收入從2021年的114億美元(約為新台幣3,367億元)增長近10倍,執行長丹尼爾・埃克(Daniel Ek)說,「Spotify將提出這些大膽的目標,並且追求這些目標,因為這就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將為此進行投資。」

Spotify未來的規劃目標

在成為音樂平台數一數二的角色後,Spotify並不安於現狀,積極投入Podcast市場和有聲書。從2019年至今,已經在Podcast市場上投入10億美元,Spotify的內容長Dawn Ostroff表示:「目前Spotify仍處於投資模式,但我認為Podcast是一個200億美元的機會,預計今年的Podcast收入將比去年的2.15億美元大幅增加。」

Spotify Podcasst
Spotify Podcasst

工程經理Alexander Nordstrom表示,除了音樂、Podcast和有聲書外,Spotify 還計劃在未來10年內引進新型的內容,提高每用戶的平均收入,他說:「Spotify有望在2030年實現10億用戶的目標。」

Spotify在Podcast投入大量資金,至今還持續擴大

Spotify每一年都會舉辦的「年度回顧」活動,利用個人化的系統,替每位用戶製作這一年的回憶錄,從當年度聽的第一首歌到最常聽的歌。而去年可說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年,參與度創下歷年新高,在Twitter和TikTok上也造成轟動。

2021spotify年度回顧
2021spotify年度回顧

Spotify指出,這樣的個人化系統已經運用在Podcast上,伴隨著廣告訂閱、Podcast訂閱並投資新的創作者獲利工具,Podcast的長期收入將實現目標。Spotify表示,Podcast業務去年大約有2.15億美元的收入,比2020年增長了300%,第一季度有125多萬人利用Spotify收聽Podcast。

Spotify現在在34個市場提供付費Podcast訂閱,自2021年推出以來,其平台上的訂戶保留率為90%,迄今為止,已與100多家出版商和平台合作訂閱,並且正在擴大。

Spotify在2021年就展現踏入有聲書市場的決心

除了Podcast外,Spotify也看好有聲書的市場,目前由其他服務提供商領導,如蘋果、Audible(亞馬遜)、Google、Scribd, Audiobooks.com 等,在去年Spotify也展現加入有聲書的野心,收購了數位有聲書經銷商Findaway。

Spotify 兒童有聲書
Spotify 兒童有聲書

丹尼爾・埃克說:「全球圖書市場規模估計約為1,400億美元,這包括印刷書籍、電子書和有聲書。有聲書的市場只占6%~7%左右,但滲透率最高的有聲書市場,實際占有圖書市場的50%,因此預計此市場每年約有700億美元的機會可以擴張並競爭。」

參考資料:REUTERSSpotifyTechCrunch

關鍵字: #Spotify #Podcast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