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M2升級版iPad Pro今秋推出, 14.1吋2023年才亮相
蘋果M2升級版iPad Pro今秋推出, 14.1吋2023年才亮相

對於蘋果何時推出14.1吋的平板電腦iPad Pro市場傳言不斷,但是根據《彭博》資訊「Power On」時事通訊記者葛曼(Mark Gurman)預測,但蘋果仍計劃在今年秋季發表配有M2晶片、MagSafe無線充電和相機鏡頭系統升級的11吋iPad Pro。至於螢幕尺寸更大的產品,蘋果可能要到明年才會推出。

此外,知名面板分析師、DSCC執行長(Ross Young)於9日的推文中表示,蘋果正開發14.1吋螢幕的iPad Pro,將使用mini-LED面板且支援ProMotion自適應更新率,預計於2023年推出。

《彭博》資深記者古爾曼(Mark Gurman) 於「Power On」報導中表示,新的iPad Pro機款將在今年9月或10月的蘋果秋季發表會中亮相。升級的亮點會是採用M2晶片、MagSafe無線充電以及相機鏡頭系統升級,其他可能的升級部分還有使用玻璃作為蓋板,以及11吋iPad Pro採用mini LED背光技術。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此消息呼應葛曼在今年稍早的預測—蘋果會在2022年底推出新款iPad Pro。此款iPad的基礎機型為配有512GB的儲存空間和16GB的記憶體。

「我很期待iPad Pro的登場。我已在我2020的iPad Pro加載iPadOS 16,但找不到任何新的更新。我對於下一代iPad Pro的期待是M2晶片、無線充電和鏡頭系統升級。」古爾曼表示。

iPadOS 16的部分功能,如幕前調度(Stage Manager)功能,只能在M系列晶片上使用,至於之所以會有此限制,蘋果表示原因在於,幕前調度的功能允許使用者在iPad上同時開啟多個應用程式,在調整視窗的操作上有更大的寬容度,因此需要大量內部記憶體、非常快速的儲存和靈活的外部顯示,而這些功能需由配有M1晶片的iPad支援。

蘋果在WWDC發布下一代iPadOS 16作業系統,並為開發者釋出beta版本提供測試,與iOS 16相通的更新功能即將登,配有下一代M2晶片和更大螢幕的iPad Pro,它的推出完全符合Apple將平板帶向與筆電二合一使用的策略。整體iPad產品線在iPadOS 16推出後無疑更加穩固其在平板市場上的地位。

有專家預期,當前尺寸的iPad Pro將於今年下半升級,儘管蘋果有望推出14.1吋的iPad機款,但並無計劃停止生產11吋或12.9吋的iPad Pro款式。

資料來源:9T5MacMacRumors

責任編輯:吳秀樺

關鍵字: #Apple蘋果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