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韓總統拉攏、重現披頭四當年熱潮,從BTS單飛看K-pop成功背後危機
讓美韓總統拉攏、重現披頭四當年熱潮,從BTS單飛看K-pop成功背後危機

《今周刊》的資深讀者們,還記得52年前,聽到「披頭四」(The Beatles)宣布解散,團員各自單飛的震撼嗎?當時台灣的電視台才剛開播,報紙只有3大張,只是青少年的您,或許還誤以為披頭四都是美國人,您的青春跟著《Hey Jude》與《Let It Be》的音樂悸動,在似懂非懂的詞曲中幻想著美國夢,這樣的感動,是否仍隱藏在您內心深處?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逐漸了解到偶像天團並非永久,Eagles、Queen、Chicago等樂團發出燦爛火花後就會解散,不過,他們把最美好的回憶留給了粉絲,那就夠了。

2022年6月,被譽為「網路世代披頭四」的韓國偶像天團「防彈少年團(BTS)」,在最輝煌時刻突然颳起解散風暴,重演52年前披頭四各自單飛的震撼。

它重現當年披頭四的熱潮

對於聽披頭四長大的長輩來說,BTS的音樂或許更接近噪音,韓國偶像團體工業化製造,從歌詞、歌曲、舞蹈到影片,精緻的商業計算覆蓋了音樂創作的靈魂,歌手與舞者猶如醫美診所複製出的塑膠娃娃,漂亮但個性模糊,這些都是事實。但如果放下世代差異的定見,仔細推敲這兩個團體的成長歷程與成績,卻會看到高度的相似性。

BTS正式出道9年、成團11年,時間跨度與披頭四接近,根據告示牌排行榜的官方統計,BTS在短短13個月內有首歌衝到百大單曲榜(HOT 100)冠軍,追平披頭四在1964年至1966年創下的紀錄。7位現年24至29歲的韓國帥哥宣布各自單飛的年紀,也跟當時的約翰藍儂(30歲)、保羅麥卡尼(28歲)等人相仿。

The Beatles.jpg
圖/ shutterstock

如同披頭四將英國的音樂產業與文化帶向世界巔峰,BTS是韓國娛樂產業皇冠上閃閃發光的鑽石,K-pop旋風帶領韓國電影、音樂,甚至美食,在全球攻城掠地。

當然,BTS是屬於網路千禧世代的天團,與披頭四在音樂上的差異,猶如披頭四與莫札特那樣同等遙遠,但他們風靡全球,從首爾向東環遊世界一圈,經過東京與台北、越過洛杉磯、芝加哥到紐約,往南到南美,再到歐洲的倫敦、巴黎,一直到俄羅斯,這群不分種族與膚色的狂粉簇擁著BTS,重現當年披頭四熱潮。

BTS拿過12項告示牌音樂獎,外加9項全美音樂獎、24張黃金唱片、兩次葛萊美獎提名。再者,歷史悠久、由全世界音樂發行商(唱片業者)組成的「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從75個國家、1千4百多家會員的統計中,依據所有業者、所有形式載體的加總,今年2月公布的《2021年全球音樂產業年報》,BTS高居所有歌星與音樂團體的榜首,是當今地表所有歌手的銷售冠軍。

此外,BTS在YouTube官網有6千8百多萬粉絲,外加東家HYBE LABELS的6千7百萬粉絲,稱為「A.R.M.Y」的粉絲社群集體發功,創下YT點閱的紀錄多得不勝枚舉。

甫於6月10日發片的主打歌《Yet To Come》MV,九天就衝破1億次點閱,只能算是BTS日常;兩年前的主打歌《Dynamite》官方MV僅花24小時27分鐘就破1億點閱大關,更在極短期間內,在104個國家奪得iTunes單曲榜冠軍,成為全球最快達成iTunes單曲榜1百個國家冠軍的歌曲,在Spotify等音樂串流媒體奪冠更是探囊取物。

BTS的成就不止於此,7位年輕人5月底才獲美國總統最高等級接待,不只進入拜登的橢圓形辦公室,與全球最有權力的總統聊天、拍照、曬愛心,白宮發言人還把記者室的演講台讓給他們,暢談呼籲停止仇恨亞洲人的人權主張。

它讓美、韓總統爭相拉攏

BTS走進白宮與拜登暢談,當然是特殊政治操作的產物,拜登急於將韓國拉回美日陣營,在5月親自飛到首爾會見韓國新總統尹錫悅。尹錫悅不僅將拜登拉去三星總部,更積極推銷BTS。

BTS早已大量承擔韓國外交大使的任務,先前去過聯合國發表演講與表演兩次,得到三次《TIME》雜誌的封面,今年再獲選為封面人物,是因為經紀公司HYBE獲選為「百大影響力企業」的全球流行音樂產業領導者。

一切都在巔峰狀態,剛在6月10日發行慶祝出道九周年的新專輯,適逢歐美解封,引爆粉絲瘋狂排隊搶買。因此,6月14日7位成員一同在全球直播的YT影片中宣布「放單飛」,不只讓甫接見他們的拜登錯愕,更引爆全球粉絲核子彈等級的爆炸。

6月14日是BTS出道9周年紀念日,7位帥哥圍在餐桌前開YT直播,團長RM發難說「已經不知道我們是什麼團體了」,唱歌是要「傳遞生活的意義……,但這樣的感覺已經沒有了,我不知道要在歌詞中寄託什麼。」「其實是整個偶像體系、整個K-pop,根本沒有時間讓人成熟。」「防彈少年團成軍以來,我們一直都在跑行程,我沒有真正的成熟。」其他團員也附和,好幾位還在鏡頭前哽咽。

就這樣,團員們在全球直播鏡頭前宣布「將停止團體活動」、「未來成員各自展開單飛計畫」,團員J-Hope將率先推出個人專輯,除了最年長的Jin(1992年生)年底入伍,其他人也在準備個人專輯。

BTS成員彼此沒有表面化的嫌隙,但52年前披頭四拆夥,約翰藍儂與保羅麥卡尼吵得互不相見,後者還對唱片公司提出侵權訴訟,長年爭訟讓「披頭四」招牌灰頭土臉。BTS7人沒有鮮明的個性,他們說出「都是26、7歲的大男生了,不能再每天集體住宿舍」的分手理由,還充滿「童工長大了」的人性關懷。

的確,K-pop的成功,是建立在嚴酷的學徒制訓練系統之上,年僅15、6歲的孩子,24小時被嚴密操控,訓練出體操選手般的技能,對自己的身體翻滾、走位、手勢乃至眼神,都達到分秒精準的完美,BTS的歌曲宣稱是團員創作,其實是靠世界級高手再三潤飾,詞曲與舞蹈經精密計算,例如MV第40秒開始首次團員齊唱、第55秒進入第二段舞蹈等。

早年約翰藍儂、保羅麥卡尼等為了音樂路線高聲爭辯,挑戰年長製作人的場景,不可能在K-pop團體內出現,「BTS之父」、製作人房時赫雖被稱為K-pop的左派人士,願意給團員更大的創作空間,但最終為了進軍國際市場,借重好萊塢的工業操作,BTS的成員大量時間仍得花在早就排定的梳妝、衣飾、排練,以及跨國移動,離音樂家的距離更遠,甚至降級淪為整個工業製成品的螺絲釘。

因此,即使成員在全球直播的YT宣布將各自單飛,僅僅5個小時後,他們所屬的HYBE公司就發聲明稿,澄清原有排定的團體活動仍將繼續,網路上被粉絲笑稱「這是史上最短命的解散」,實則所有活動都已在商業合約下被五花大綁,沒有隨興的空間了。

00_story_BTS 防彈少年團
BTS不僅是第一個連續兩年參與葛萊美獎的韓國歌手,也是首個在葛萊美獎表演的韓國歌手。
圖/ getty images

它讓經紀公司股價暴跌24%

6月14日直播後隔天,在首爾上市交易的HYBE股價暴跌24.8%,市值損失17億美元(約新台幣5百億元),不過,HYBE董事長房時赫與經營團隊並不驚慌。

HYBE在2020年10月上市,之後股價大漲一倍,去年4月以10億美元併購美國依塔加音樂集團(Ithaca Holdings),不只把小賈斯汀、亞莉安娜、鄉村歌手丹與沙伊等頂尖歌手納入旗下,更結合依塔加創辦人布勞恩(Scooter Braun)的行銷與財務金融團隊,依規模排名,HYBE去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已經是全球第4大的音樂公司了。

BTS雖然還在頂峰,成員平均27歲已經是老團了,HYBE旗下還有更年輕的SEVENTEEN,去年擠進IFPI全球音樂家排名第9名,哥哥們畢業放單飛的經驗,若處理得好,也是K-pop「轉大人」的絕佳機運。

當然,既然已經發展出精密的工業化操作模型,那麼早晚會出現永遠不會長大的AI天團,那時可能換BTS的千禧粉絲抱怨AI天團的缺點,而聽《Hey Jude》長大的披頭四爺爺奶奶們,大概早就在天堂高唱《Let It Be》了。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最大生技盛會】亞洲生技大展 × 美容保健大展 7/24 南港雙展齊發
【亞洲最大生技盛會】亞洲生技大展 × 美容保健大展 7/24 南港雙展齊發

全球矚目的產業年度盛事將於明日登場!亞洲年度生技產業盛會─【亞洲生技大展】與【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將於7月24日至27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全館盛大登場。今年展會匯集來自19個國家、近850家指標大廠、使用近2,200個攤位,橫跨生技、醫藥、保健、美容等多元領域,打造業界掌握最新趨勢、拓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

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三大亮點展區引領台灣生技邁向國際

今年亞洲生技大展將於4樓展出,以「Next Wave of Biotech Opportunities 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為年度主軸,展現台灣連結全球、引領創新的實力。此屆展會邀集美國、瑞士、日本、澳洲、比利時、印度、波蘭、奧地利、菲律賓、泰國等國家組成12大國家館,還有英國、中國、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義大利等多國企業參展。參展陣容橫跨各大領域,包含藥華、保瑞、中裕新藥、台康、逸達、台耀、昱展新藥、長佳智能、永昕、台新藥、Merck、FUJIFILM、Cytiva、BD、Charles River、Lonza、Labcorp…等國際龍頭齊聚,展現全球生技產業的尖端技術與市場應用。同時,經濟部、衛福部、國科會、國衛院等8大政府主題館,聯合臺大、清大、成大、北醫、中國醫等10餘所學研機構,揭示台灣在精準健康、生醫創新上的重要成果。

今年展會特別聚焦三大亮點專區:「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醫藥醫材」、「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 ,呈現完整的生醫技術發展趨勢,並開啟國際合作與產業鏈整合新篇章。CDMO專區聚集國內外重點製造商,包括保瑞、台康、臺灣生物醫藥製造、台耀、中裕新藥、永昕、台新藥、霖揚、潤雅、聯亞藥、日隆精化及台灣CDMO聯盟等,展現製造產能與跨國合作優勢; 醫藥醫材專區 則由藥華、蘑法、國鼎、逸達、溫帝、友華、友霖、APRINOIA(新旭)等企業呈現創新藥品與醫材成果; 細胞治療及再生醫療區 匯集暢鴻、捷昇、進階、禮文、瀚醫生技、冷泉港等多家公司,公開最前沿的治療技術與應用潛力。

聚焦創新亮點 從研發到臨床一次掌握

此展覽聚焦前沿生技技術與臨床應用的實質落地,匯集多家國內外指標企業展出具突破性的研究與應用成果,展現台灣在精準醫療與創新研發領域的深厚實力與未來潛力。其中, 怡定興生醫(攤位號碼:M432) 帶來預計明年啟動人體臨床試驗的創新止痛解方; 巨明生醫(攤位號碼:N715A) 帶來全球首見、3秒完成定量檢測的AI系統; 中裕新藥(攤位號碼:M732) 將揭示愛滋維持治療的最新進展; 微體生物醫學(攤位號碼:N604) 則推出創新非侵入式癌症早期檢測平台,為臨床診斷帶來全新選擇。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展覽還有更多創新成果,不僅展示出台灣生技產業的研發實力與臨床轉譯能力,也進一步凸顯此展會作為「從研發到應用一站式交流平台」的關鍵角色。

40+參展商創新技術發表會 展現產業最新技術趨勢

自7月24日至26日展期間,主辦單位特別邀請超過35家企業, 舉辦超過40場參展商創新技術發表會 ,內容涵蓋細胞與基因治療、藥品開發、癌症診斷、學研成果與創新原料應用等,完整呈現台灣生技從原創研發到臨床應用的強勁實力,也為國內外與會者開啟更多交流與合作契機。

亞洲唯一 美容保養+生技保健 雙主題 原料、設備到成品全產業鏈展出

同期登場的「 2025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 」,於一樓展出「 醫學美容保養 」與「 食品生技保健 」雙主題,內容涵蓋研發與進口原料、代工製造、自有品牌、包裝容器與檢測服務,打造完整美容與保健產業鏈。專業供應鏈廠商包含元弘草本、綠茵生技、創百、東翔生技、生資等;消費品牌線則有提提研、台塑生醫、台塩生技、台糖、台酒生技等知名企業參展,充分展現MIT產業研發能量與市場實力。今年展覽亮點豐富,除匯聚MIT保健保養品、生技技轉成果、AI檢測系統等創新應用,韓國館亦有多家韓國原廠帶來熱門趨勢產品,以及外泌體、膠原蛋白飲、機能茶、家用美容儀器等話題商品。

展期間也將舉辦多場專業活動,包括7月25日由佐見啦與展昭共同策劃的「PIF挑戰與機會」、7月24日主打清真市場的「清真美妝商機日」,協助業者掌握產業趨勢與技術脈動。

亞洲生技大展 × 亞洲美容保健大展 明日正式登場!

立即登錄免費參觀,一站掌握亞洲生技與美容保健產業的創新脈動與市場未來!
4樓【亞洲生技大展】 參觀登錄:https://chanchao.tw/xlHiqT
1樓【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 參觀登錄:https://chanchao.tw/jz3Qb-

2025 亞洲生技大展 BIO Asia–Taiwan Exhibition
- 7/24(四)-7/27(日)
- 10:00-18:00 (最終日展至17:00)
- 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
- 官方網站:https://chanchao.tw/9jw019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