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膨時代來臨,投資收益找新出路,數位基礎建設商機強勢出線
大通膨時代來臨,投資收益找新出路,數位基礎建設商機強勢出線

全球通膨來勢洶洶,5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6%,衝上40年新高,比3月時的8.5%升幅更上層樓,顯示整體通貨膨脹的壓力進一步墊高,同時也促使聯準會6月強勢升息3碼,這是1994年以來最大升息幅度。

為因應大通膨時代來臨,投資收益也要找新出路!永豐投信指出,物價上漲已成為一種全球現象,投資人不妨檢視資產配置中是否具備受惠於通膨或得以對抗通膨的投資部位,近期基礎建設產業,受惠各國政策與預算投入支持,如:美國拜登政府2,500億美元基礎建設法案,中國新基建政策10兆人民幤、歐盟全球門戶投資計畫400億歐元等。

永豐投信將募集全台首檔主打數位基礎建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新基金,永豐ESG全球數位基礎建設基金將在7月份推出,基金投資標的包括數位電塔、5G基地台、智能倉儲等產業,具備收租來源穩定、續約率高,同時產業目前處成長趨勢等特性,提供投資人打造被動收入,追求股票資本利得與REITs穩定配息,作為定期息收新選擇。

永豐ESG全球數位基礎建設基金擬任經理人陳世杰指出,這波各國新基建投入方向包括,數位轉型、數位經濟,加上全球致力淨零碳排、重視再生能源需求,特別在歷經這兩年多來,新冠疫情帶來的生活型態轉變,更造就了數位基礎建設產業的投資商機。

根據過往經驗,在美國利率調升與通膨的環境下,往往有利於基礎建設產業的發展,基礎建設公司更可掌握合約優勢,將通膨風險轉嫁給終端使用者,陳世杰說明,這樣的營運模式可提供長期且預測性高的現金流量或營收展望,這樣的作法也能作為耐通膨變動的資產規劃選擇。

陳世杰分析,自2021年起,全球進入大基建時代,未來幾年各國預計投入數千億美元資金,將傳統的基礎建設進行汰換、翻新,重新打造因應新的生活趨勢與環境,包含再生能源、數位電塔、資料中心、 5G基地台、低軌道衛星等數位基礎建設,致力發展新基建產業,而相關類股也將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有望成為最受惠族群。

美國升息、通膨壓力下,不影響數位基礎建設產業長線需求,陳世杰分析,數位基建屬於剛性需求產業,不論經濟動盪與否,抑或是政經衝突,民眾依然有使用網路、數據服務等需求,而股價也相對抗跌。

此外,當市場上發生重大危機時,數位基建的跌幅往往相對MSCI世界指數來得輕,今年的烏俄衝突更逆勢上揚,可見即使局勢動盪,長線依舊適合佈局數位基建。

過往市場發生危機時,數位基礎建設 vs. MSCI世界指數
過往市場發生危機時,數位基礎建設 vs. MSCI世界指數

目前全球經濟前景存在眾多不確定性,升息與通膨是今年金融市場的常態,永豐投信建議朝營運長期穩定、且具備通膨轉嫁能力,又股息殖利率高,相對受升息影響較小的數位基礎建設產業佈局,列為投資組合中的穩健配置。

責任編輯:吳秀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