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要求各上市櫃公司,在提升公司治理資訊揭露品質、強化社會責任,每年六月底統一發布,各公司前一年「非主管全時員工」薪資平均數、與中位數。這兩項指標,做為公司員工,在這個50%中位分點的相對位置;或上市櫃公司成員,公司獲利與產業景氣榮枯,反應薪資平均與同業間的差異。從微觀的個人到宏觀的公司與產業,多了一項指標來相互評比。
如果身為公司員工,長久下來我能夠期待追求到的薪資水準在哪?繼續在公司打拼或是跳槽追求別家的薪資結構。另一方面,同產業其他公司,他們薪資的平均數、中位點在何處?每年增減的趨勢?產業的長期發展?都可以藉由這些數據的觀察,發展個人職涯規畫,或是公司的薪酬結構目標。
上市櫃員工平均薪資年增14.1萬
上市櫃員工薪資在2020年首次站上平均百萬以上,去年公司獲利大爆發,員工薪資獎金也雨露均沾。交易所公布2021年上市櫃共1,643家(較去年增加17家,包含新增上市首次申報、減少合併或下市家數),31個產業分類,共126.3萬非主管職員,2021年平均薪資含獎金達到117.1萬,較前一年大幅增加 14.1萬、增幅13.7%。 (圖01)
比較另一個指標是主計處發布的2021年工業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受僱人數平均為813萬人、年增0.21%。全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加計獎金加班費後)為55,754元,全年約66.9萬台幣、年增2.94%(三年來最高),雖然也有增長,但是上市櫃員工薪情漲幅明顯隨著景氣好而快速反應,大幅加薪高額獎金,搶人留才眼明手快。
電子金融傳產獲利大爆發,一舉提升台股獲利新高度
2021年是個非常特別的一年,除了延續2020年的疫情影響外,去年5月本土3級警戒讓內需一度急凍。但全球經濟正快速復甦,讓外需外貿與國際供應鏈體系熱到不行。除了台灣的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獲利成長3,851億,被視為傳產的航運、金融、塑膠、鋼鐵等,都貢獻了千億以上的獲利增幅,光航運產業獲利成長5,027億。整體2021年上市櫃公司稅後淨利達到4.30兆,年增1.83兆、成長74%,再度創下歷年最佳的總體獲利成績。(圖02)
75%以上的上市櫃公司,持續提升薪資獎金
在所有上市櫃公司,其中超過67%,2021年獲利、EPS是較前一年度成長;而在員工薪資的中位數統計中,則有74%,1,220家公司,員工薪資中位數較去年成長。其中有比較特別的是,因個別公司獲利明顯回升,像是大成鋼、長榮、四維航、陽明等非半導體非電子類股,因產業景氣快速上升、獲利大幅增加,反應在全體員工的薪資中位數,都有一倍以上漲幅,全體員工荷包滿滿!
今年是第四年來追蹤這31個產業分類,非主管員工薪資平均數資料,2021年有12個產業年均薪在百萬以上,較前年增加4家產業,分別是鋼鐵、光電、電子通路、文化創意產業。(圖03)
平均薪資最高的產業,還是以獲利持續成長的半導體一支獨秀。半導體相關類股去年貢獻1兆1,603億,年增3,851億,全體獲利成長50%,在產業當中的員工,平均薪資達到了164萬、較前期增加了27萬,竹科關欣里的鄰居們都是年收300萬!
另外兩個成長驚人的產業如航運業、鋼鐵業,全年獲利分別成長5,027億(+908%)、1,057億(+662%),也為全體台股貢獻良多。受惠供應鏈、原物料行情大好,股價大漲公司獎金發放不手軟,產業平均薪資分別來到了131萬、139萬,一舉擠入了前五名高薪產業。(圖04)
產業龍頭員工雨露均沾,高獲利回饋於員工均薪
今年員工薪資中位數排行榜前十強,依舊是半導體業的IC設計獨領鰲頭占了8席。聯詠、聯發科、瑞昱等大型IC設計公司,員工都有上千位,薪資中位數也來到300萬元以上。另外值得一題的是長榮,去年獲利成長超過2千億,2千位員工的薪資中位數也來到333萬,一舉成長134%,航運水手們也是獲利與荷包滿滿。(圖05)
好公司祭出高薪高獎金留才,2020年排行榜中,薪資中位數來到260萬以上已經可以排在前三名的超爽公司,在2021年270萬已只能排到前十位的門檻了!這些排名前十名的薪優公司加薪搶才毫不手軟,員工薪資中位數較前年提高一倍的亦不少見。
在半導體相關產業業績大幅成長中,公司狂發獎金加薪搶才下,不難想像去年這些園區的員工與工程師、與園區太太們,買房買車像團購一樣前撲後繼,讓去年下半年三級警戒鬆綁後,內需與物價順勢狂飆。沒有跟到加薪潮的員工,會被物價上漲追的非常辛苦。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