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報導,知名的快速雜貨配送新創Getir,受到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和通膨的影響,將裁員14%的員工,約4,480人,成為最新一家為了控制成本而裁員的知名新創公司,而此波裁員人數僅次於Booking.com於2020年7月的4,375人。
來自土耳其的快速雜貨配送十角獸
Getir是一家總部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快速交付新創公司,由納茲姆˙薩魯爾(Nazim Salur)在2015年創立。與其他同樣快速配送服務不同之處在於,它提供「超快速」(ultrafast)的雜貨運送服務,並喊出「數分鐘內送抵」(groceries in minutes)的標語。除了雜貨運送外,Getir的應用程式也集合叫車、找工作、餐點外送等服務。
Getir的規模在這近兩三年不停的擴大,從2021年7月收購西班牙線上雜貨新創BLOK,將南歐幾個主要城市添加到配送版圖,同年11月收購來自英國的競爭對手Weezy,並在今年3月份完成E輪融資,順利從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和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手中拿下約8億美元的資金,公司估值隨後升至120億美元,成為「十角獸」(decacorn)。
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Getir目前估計約有5,000至10,000名員工,除了土耳其總部,Getir在美國、英國和法國在內的9個國家都有業務往來。不過,這次的裁員計劃是執行長薩魯爾在一次電話會議上宣布,並未向員工透露裁員時間,也因為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員工也不知道誰會是被裁員的那一個,甚至還引起紐約市的店家和外送員的不滿。
從「高投資金額」變成「高裁員率」
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因爲封城、禁外食的緣故,以及人們已習慣享受送貨到府的服務,許多國家的雜貨快遞新創公司掌握商機,開始在全球各大城市快速擴張,甚至一躍成為新創獨角獸。但相較於前兩年的資金滿溢、投資額度充足,今年對這類快速交付產業來說是殘酷的一年,其產業前景也出現更多的不確定性。
依據Layoffs.fyi自2020年3月11日起至今的統計,新創公司裁員人數前三多的產業,以交通類的1萬9,617人居冠,產業內裁員數最多的是Uber,在2020年5月裁員14%的員工,達3,700人;飲食類的1萬5,462人排名第二,目前以Getir裁員最多人;第三名則是旅遊類,有1萬4,183人,以Booking.com的25%為最多。
從CNBC的報導分析來看,快速雜貨配送服務的商業模式,長期以來都面臨可行性的質疑,因為這個模式通常是將必需品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出售,同時藉由提供大量折扣,吸引更多新客戶。但隨著全國各國對新冠疫情的種種政策禁令逐漸鬆綁,人們可以也願意外出採買後,雜貨配送的商品單價就無法比過實體超市,送貨到府的服務在這個時間點,似乎也不如以往急迫了。
成也疫情,敗也疫情
Getir除了裁員,本來也有意要往邁阿密擴張,但根據消息人士指出,該計劃現已被擱置,此外在薩魯爾宣布裁員時,也表示將減少營運投資、促銷和業務擴張。電商顧問Brittain Ladd告訴CNBC:「快速雜貨配送公司的生死取決得他們籌集的資金量,像Getir和Gorillas這類公司的問題在於他們是噱頭公司。這裡的噱頭是指外送平台承諾10分鐘交貨。」
其實,現今全球已有許多快速雜貨交付新創,都已進行裁員。在Getir裁員消息釋出的前一天,Gorillas宣布裁員50%,約300名左右,大砍公司一半人力;英國的雜貨快遞新創Zapp也計劃裁員10%;Gopuff同樣在今年4月裁減3%的人力;Fridge No More和Buyk這兩家快速配送App在3月份出資金問題後,更是隨之倒閉。
試想,若連公司估值已達十角獸的新創都面臨得用裁員手段,減少支出、控制成本,可見疫情對此產業的影響之大。而且疫情之後,各國還面臨著通膨問題,若未能如電商顧問Ladd所說,擁有足夠的資金量撐過難關,在快速雜貨配送熱潮散去後,這些快速雜貨交付新創或許將更無立足之地。
資料來源:layoffs、bloomberg、nypost、cnbc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