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零政策恐致外國企業轉移投資,衝擊威力「遠超過美中貿易戰」
中國清零政策恐致外國企業轉移投資,衝擊威力「遠超過美中貿易戰」

政治化的防疫政策正在傷害中國經濟,外商可能被迫轉移。

中國共產黨在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之後,就一直以政治官僚的強大能力聞名世界。雖然中共排斥政治轉型,但一直善於管理經濟,已經成功將中國從貧窮的落後國家變成世界工廠,如今更是最重要的消費市場之一。

其中關鍵,就是防止共產黨過度插手經濟,藉此防止像之前的毛澤東時代那樣,因為意識型態的影響而不斷動盪。但不幸的是,中共在2012年又推舉了一位意識型態擁護者上台。雖然習近平比毛澤東務實很多,但還是和毛一樣熱衷於政治鬥爭。

習近平目前為止最危險的政治鬥爭,就是COVID-19清零政策。他希望在今年秋天的全國黨代表大會上,成為史上第一位連任2次的領導人,而清零政策就是他的大賭博。他認為清零比西方國家,尤其是比美國的防疫政策更優秀,因為美國的死亡病例比中國多出許多。在SARS-CoV-2病毒株一開始的傳染力較低時,清零政策確實有科學基礎,也似乎確實有效;但現在的Omicron病毒株傳染力實在太強,註定不會成功,所以已經淪為了政治賭局。如果習近平賭輸,無論他今年秋天能不能連任成功,權力都會受到影響。

難怪他會在5月5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再次重申上海的清零政策可以擺脫COVID-19。「我們打贏了武漢保衛戰,也一定能夠打贏大上海保衛戰。」應該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與一切歪曲、懷疑、否定中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做鬥爭。」

但清零政策註定會嚴重傷害經濟,上海在60天的嚴格封鎖之後,4月份工業生產指數比去年低了60%,零售額也幾乎少了50%。以美元計算,4月份的出口額只比去年增加3.9%,大幅低於3月份的14.7%,是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在此同時,上海4月份的失業率也達到6.1%,是2020年2月以來的最高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副教授徐建國,在今年5月的線上研討會中表示,今年COVID-19已經影響了上海、蘇州、深圳、東莞、北京等總共1.6億的人口,造成了18兆人民幣(2.68兆美元)的經濟衝擊。湖北省這兩年來的疫情總共影響了1,300萬人,衝擊1.7兆人民幣。

清零造成的嚴重損失,讓大部分經濟學家都懷疑中國今年能否達成GDP成長5.5%的目標。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亞洲經濟學家Chetan Ahya在5月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如果大都市的封城時間不再延長,中國今年成長率預估為4.2%。」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5月將預期成長率從4.3%調降至3.7%,瑞士銀行則從4.2%調降至3%。北京大學徐建國教授更為悲觀,根據《南華早報》報導,徐建國認為2022年的成長率可能無法超過2.3%,總經濟規模將等同於2020年。

此外,經濟學家也擔心大量的篩檢會進一步排擠中國的經濟成長。摩根大通估計,病毒篩檢的總成本至少高達400至500億人民幣(合59.7至74.6億美元),是年度GDP的0.4至0.5%。野村投信的經濟學家則在5月的研究報告中表示,每兩天就對全城70%的人進行一次PCR,總費用相當於全國財政支出的8.4%,可能會排擠到基礎建設等其他政府支出。

政府急端藥方,能解經濟混亂?

中國對「清零」所造成的經濟混亂反應正在顯現。首先,它沒有快速放寬外出限制。上海封城持續了約2個月,但經濟顯然在封城之前就已經受到衝擊。中國不僅盡力阻止外國人進入,同時也限制發放護照,並告誡中國人不要出國旅遊。國家移民管理局還在5月表示,由於疫情嚴峻,將「嚴格限制」不必要的海外旅遊。

長期被國家主席習近平邊緣化的總理李克強,近來因為出面穩定搖搖欲墜的經濟,而再次受到關注;但目前還看不出他的作法成效多大。5月下旬,李克強和數千名來自地方政府、國營企業和金融公司的代表緊急召開會議,呼籲各方確保降低失業率,讓第二季的經濟維持在「合理區間」。

民眾採檢PCR
中國的清零政策導致經濟停滯
圖/ 吳秀樺攝

李克強在最近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33項協助企業的措施,包括額外退稅1,400多億人民幣(210億美元)、提供貨車相關貸款等等;同時要求地方政府在8月底前,把主要用於基礎建設的3.65兆元專項債券發放完畢。

5月底時,金融監理機關也會見了主要金融機構,敦促各機構增加貸款。根據官方媒體的會後報導,監理機關點名多家銀行,根據機關設定的額度各自發放貸款。

雖說這些刺激經濟的措施可能有辦法讓中國經濟在今年下半年復甦,但是持續施行的「清零」政策,並不利於未來的經濟發展。畢竟北京政府的防疫重點並未放在最能提高保護力的疫苗接種,而是建立篩檢、疫調、檢疫所需的基礎設施。北京當局下令要求地方政府要有辦法在24小時內檢測所有市民,大都會地區必須在各個住宅區步行15分鐘的距離內設立篩檢站,之前的臨時篩檢設施,如今也換成了私人醫療企業設立的永久性篩檢站。

獨斷求清零、押注國產疫苗,環境難捉摸動搖各國企業

由於習近平主席希望防疫自給自足,中國拒絕進口外國疫苗,而是開發國產mRNA疫苗;但國產疫苗何時能推出、效果如何,目前都還是未知數。

目前除了北韓以外,全世界其他國家都在學習如何與病毒共存。由於SARS-CoV-2這個病原體難以預測,不斷變異之後的傳染力越來越高。從長遠來看,中國的清零戰略必然會讓中國跟世界越離越遠。

之前的美中貿易戰並未嚴重動搖外資對中國的信心,反倒是獨斷獨行的防疫政策,讓許多外國企業重新思考是否要繼續依賴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清零政策對貿易的衝擊,遠超過貿易戰的威力,無論關稅怎麼設定,川普發布多少推文,都沒辦法像清零政策搞得這麼滿目瘡痍。清零政策不僅讓中國的貿易環境變得難以預期,而且效率低落。如果供應鏈中斷這種大問題未來將成為常態,企業就沒有誘因繼續把中國當作製造基地。

《華爾街日報》在今年5月報導,蘋果公司已經向許多上游廠商表示,希望能提高中國以外的地區,例如越南和印度的產能。目前蘋果90%以上的產品都在中國製造,中國龐大的生產基地,的確相當利於生產中國消費者需要的蘋果產品;但世界上其他地區所需的產品是否也要繼續在中國製造,卻是另一個問題。人們以前很愛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給出像中國一樣那麼好的生產條件,但這些生產條件其實都來自專制政權,而這個專制政權爭強好勝,而且越來越難以預測。

歐洲企業也開始對中國感到不滿,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4月的一項調查發現,在372名受訪者中,有23%的人正考慮離開中國,比例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約有78%的受訪者表示,防疫政策已經降低了在中國經商的吸引力。

在國際商界,最直言不諱抨擊中國清零政策的人,就屬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他4月接受瑞士雜誌《市場報》(The Market)採訪表示,外國企業正在考慮把部分投資轉移到其他國家,並且直言,「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不再是全球頂尖的採購和製造基地。」

針對中國防疫政策政治化的問題,他表示,「目前,國家主席逼著中國走上了他指定的道路,然後用自己的陳述綁死了整個國家。這變成了一場悲劇:第一個被疫情襲擊的國家,竟然得最後一個走出疫情。」

本文轉載授權自:台灣銀行家

責任編輯:黃翊禎、侯品如

關鍵字: #疫情動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人的一生中平均只買一到兩次房,不過面對買房的人生大事,卻最缺乏經驗,幾乎每次都是「買房菜鳥」。從動念開始,到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過程中充滿資訊落差與溝通門檻,考驗的不只是預算,還有決策能力。

「永慶認為,房仲最重要的三大價值,在於能否提供消費者安全、公平、效率的購售屋體驗。」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指出,消費者痛點在哪,服務就該做到哪。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總經理 吳良治
圖/ 數位時代

所謂「安全」,不只是屋況與產權無虞,更包括房價是否合理、是否能杜絕投機與詐騙;「公平」則攸關資訊是否公開透明,買賣雙方對行情、屋況的掌握是否一致;而「效率」則是解決資訊爆炸與流程繁瑣的問題,讓交易更順暢——這三大價值,就是永慶服務設計的起點。

當傳統找房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對安全、即時、便利與個人化的需求時,科技便成為破題關鍵。永慶房屋以「房產科技領航者」自居,從數位化、行動化一路推進至智慧化、人性化,最終定義出「個人化」的新世代房產服務,不只改變買賣流程,也重塑人與房產科技的關係,為業界開啟下一階段房產科技轉型藍圖。

永慶打造AI特助,開啟個人化買賣屋體驗

「安全、公平、效率。這三大價值講起來簡單,要落實並不容易,需要長期深耕。」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買房過程從動機產生、資訊蒐集、實地看屋到談價與成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痛點,也正是永慶投入科技應用的核心動力。

他舉例,消費者可先透過「買屋力找房」掌握預算落點,或以「地圖/捷運找房」,針對區域快速聚焦潛力物件。同時搭配「誠實安心認證」,快速掌握房屋是否為短期交易、凶宅、輻射屋的屋況,也分享永慶提供的不限屋齡漏水保固保障。

進入看屋階段,永慶也推出「VR美裝」、「AI煥裝」等功能,讓線上賞屋一事更具象、更符合人性,不僅彷彿身歷其境走入房屋欣賞格局、更可以透過生成式AI,搶先欣賞房屋未來裝潢模樣。談價時,更有領先政府2-3個月揭露的「誠實房價報告書」。在交易過程和售後,永慶還有六大安心保障,讓消費者全程安心。

當消費者向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洽談服務時,永慶獨創的「i特助」將提供強大的「人機協作」服務。陳賜傑說明,i特助以LINE群組為載體,加入買家、家屬、永慶業務與AI機器人,從找房、比價、導覽到與家人討論,都能在平台上完成,讓「個人化」成為貫穿整體買賣流程的智慧服務,實現「一站整合資訊+多人參與決策+專人即時支援」的目標。

至於最新推出的「永慶AI特助」,顛覆傳統的篩選找房模式,直接向永慶AI發問找房,讓找房更容易!消費者可以用口語的方式,向AI特助進行提問,如問社區、問特色、問行情。AI特助系統即時整合龐大資料,自動比對條件推薦潛力物件、分享房屋特色、摘要重點。「目前市場上應該只有我們做到!」他直言。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 陳賜傑
圖/ 數位時代

永慶一步步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痛點,成房產科技發展史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科技演進史
圖/ 永慶房屋

圍繞著消費者需求,永慶房屋早已踏上科技轉型的旅程,一步步演進至今。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呂學堯回顧,從2000年永慶將紙本住宅資訊數位化開始,率先「e化」做出「永慶房仲網」,不只讓找房效率提升,也同步建置投機客資料庫,累積了9,000多筆投機客資料,為交易把關。隨後,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永慶再推出「永慶快搜APP」,實現隨時隨地找房的行動化革新。

進入2016年,大數據成為科技趨勢,永慶也積極應用大數據,推出「猜你喜歡」等智慧推薦應用,提升消費者與經紀人員的決策效率。為實踐「人性化」體驗,永慶聚焦網上看照片選物件的模式,查看屋況不夠直覺具象等問題,透過VR美裝、實境找房、AI煥裝,讓消費者即使遠距賞屋,也能輕鬆掌握空間格局、生活環境、模擬裝潢,全面掌握物件潛力。

邁入AI時代後,「個人化」成為永慶聚焦的目標。過去消費者需自行查找彙整,現在則是「不用找,只要問」,AI即可即時整理、摘要、推薦,甚至挖掘原本未被注意的潛力物件。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 呂學堯
圖/ 數位時代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被業界複製,呂學堯直言:「這些技術表面上大家都能做,但能不能做深、做在對的地方,才是關鍵。」永慶之所以能持續走在產業前端,背後仰賴四項核心能力:

其一、孫慶餘董事長對科技的堅持和遠見,從ADSL到iPad,永慶房屋總是率先導入科技。其二、永慶長期大量投資在房產科技開發。其三、集團內部擁有超過300人的數位與資訊團隊,自主研發不假外求。其四、技術與業務高度同步,能即時回應現場需求,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方。

呂學堯分享,永慶房屋不斷升級的便利科技,再加上完整的誠實服務,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指名服務,如今已是雙北地區門店數量最多的房仲品牌。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永慶也不斷蓄積自己的科技創新能量,即使永慶數位與資訊團隊已有超過300人的規模,我們仍持續招募更多數位與資通訊領域的人才,為購售屋服務探索更多創意、落地更多應用。

人機協作新時代,誠實房仲角色更深化

陳賜傑表示,當AI能代勞繁瑣的行政作業,經紀人員就能將心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溝通與判斷上。他也強調,AI與人是協作關係,房仲其實很難被取代,因為無論如何都得走進實體流程。「進到現場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很多『眉角』,許多細節需要觀察與互動才能掌握,AI是看不出來的。」

他舉例,一位台商先生偏好安靜社區,太太則重視生活機能與市中心便利。實際上房子是買給留在台灣的太太住,應以她的需求為主。如何引導雙方表達意見、理解彼此的需求,並促成共識,就是經紀人員的專業所在。「AI可以幫你找到房子,但房仲才能幫你找到一個家。」

最後,在一切都能被自動化的時代,什麼才是無法被取代的?誠實,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技術。先誠實,再成交——這是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提出的六字箴言,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堅持。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以「誠實+科技」為基底,讓房產科技回歸人性,讓房仲專業發揮更深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