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一行抵台,進行一天旋風式的訪問。重頭戲是8月3日中午,與我國政要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夫婦、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等人的閉門餐會。
對美國而言,台積電是美國亟欲拉攏的公司,美國希望台積電在美國蓋更多的先進製程晶圓廠,以達到美國在地製造,增加供應「韌性」的要求。裴洛西此行,很可能勸進台積電擴大美國廠的規模與投資。
對比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的韓國行,拜登下飛機後,直奔位於韓國京畿道平澤的三星電子半導體工廠,參觀三星電子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工廠,美國政要關切半導體的發展,不論是總統或議長無分軒輊。
半導體產業已經成為戰略產業,尤其是最先進製程技術更是「重中之重」,美國力圖掌握半導體供應鏈之心,非常殷切。台積電、三星電子是目前先進製程的主要供應商,尤其是台積電在7奈米、5奈米及3奈米製程產能龐大,市占率超過八成,一方面令人佩服,另一方面又令人害怕。
5月25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說:「美國70%最精密的晶片都是向台灣購買,其中包含很多軍用晶片,這些晶片全部向台灣購買,並不安全。」
無獨有偶,6月20日,谷歌(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與美國知名國際政治學者艾利森,共同聯名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認為美國高階半導體完全依賴台灣,是將美國國家安全置於「險境」。
施密特建議,美國應加碼強化半導體傳統製程製造能力,並且遊說台積電和三星電子與美國IC設計業者結盟,在美國本土建廠製造先進半導體。
美國商界、政界名流對最高階、最先進的晶片皆仰賴台積電深感不安,尤其是兩岸關係,在美中對抗下,不若以前穩定。
裴洛西離台後,中國在台灣周邊海域舉行軍演,將兩岸關係推向緊張態勢,這會令全球各界對台海安全及台灣供應鏈的安全產生疑慮。
就在裴洛西訪台前夕,8月1日美國CNN播出專訪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節目。
在訪談中,劉董事長坦言戰爭沒有贏家,每個人都是輸家。沒有人能透過武力控制台積電,因為台積電必須與世界即時連結才可以維持營運。倘若台積電停止營運會對中國經濟將造成重大影響,使供應鏈運作呈現中斷。
CNN這個訪問,很可能是台積電的公關部門精心策畫。為了沖淡因斐洛西訪台,可能「拜會」台積電,造成台積電全力投入美國陣營的印象,避免刺激中國。
除此之外,劉德音並且向全世界喊話,為了全球經濟的穩定,大家應該讓台積電有安定的環境運作。依此情境推演,台積電不愧是台灣的「矽盾」及「護國神山」。
劉德音在CNN的談話,有助於台積電安撫客戶的焦慮,並且化解中國的「敵意」。
「地緣政治風險」是台積電目前最迫切的挑戰,高通、輝達將先進製程大單投到三星電子代工,除了價格因素外,分散供應商是一大考量。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廠,以及在日本熊本建12/16/28奈米廠,皆是對「地緣政治」的回應。
「裴洛西震撼」造成兩岸關係緊張,可能會引起部分台積電客戶的焦慮。某些客戶可能未雨綢繆尋求第二、第三晶圓代工夥伴。三星電子及英特爾有可能受惠於「裴洛西震撼」。
台積電囊括大部分先進製程的訂單,包括國防軍用晶片,皆由台積電在台灣生產,這讓美國政府害怕萬一有「地緣政治」的衝突,美國經濟、國防等,會有斷鏈危機。
為了安撫客戶可能的焦慮,台積電有可能擴大美國晶圓廠的規模,並且在歐洲建廠。台灣是全球晶圓製造成本最低的區域,這也是台積電主要生產基地皆在台灣的主要原因,在美、歐設廠,會堆高台積電的生產成本,不過為了規避「地緣政治」的風險,以及舒緩客戶的焦慮,台積電擴大海外投資規模似乎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黃翊禎、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