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拆解】家樂福棄守台灣後,如何在歐洲、南美轉型成混血式零售?
【財報拆解】家樂福棄守台灣後,如何在歐洲、南美轉型成混血式零售?
2022.08.22 | 新零售

法商家樂福在今年(2022)七月重磅退出台灣市場,原本就持有台灣家樂福的統一集團,以約合 290 億新台幣的價格買下剩餘的 60% 股權,正式宣告放棄法商家樂福集團在亞洲市場的耕耘。從家樂福總部的眼中,到底為什麼要退出台灣?歐陸起家的零售集團下一步佈局又會是什麼?

整併超市、發展電商後佔比仍小,台灣分部在集團內地位尷尬

根據財報,家樂福去年在台灣營收總計是26億歐元,折合近800億新台幣,從台灣本土市場來看其實不小,但對整個法商家樂福集團來說,實在是一個很尷尬的數字;向外比,家樂福即使已在台耕耘多年,營收仍輸給店數只有14間的美商好市多,以及台灣超市龍頭全聯;向內看,台灣分部營收僅占全球收入不到4%,即使在2020年底大動作併購了頂好超市,營收數字相對集團可說仍是不痛不癢。

家樂福在2020年6月宣布收購台灣199間頂好超市及25間的Jason's超市,在同年年底完成股權轉讓。收購後將原頂好超市更名為家樂福超市,高檔超市品牌Jason's也在今年更名為Mia C'bon。台灣家樂福2021整年的營業額比起去年增加了4.09億歐元,新台幣約125億元的收入;在2021家樂福年報公布後,可以一窺頂好和Jason's超市在台營收,很可能是有百億台幣的等級。

何況2022前半年開出的營收數字,營收相較上一季,全公司就只有台灣部門的營收是下降的;總部提到台灣疫情影響業績,收掉了一些店,加上Q1基期也較高,種種因素更打擊總部對台灣部門的信心,合理推測集團早就開始有轉賣的計畫,向市場放出求售的訊息,最終促成這次統一的收購。

在大型量販店有好市多,超市有全聯夾攻的情況下,家樂福的出售確實不太意外。統一買下家樂福之後,法商總公司會在2022年第三季將台灣部門列入待出售停業單位,待公平會同意後,預計在2023年完成股權交割,正式將台灣部門轉讓給統一。屆時統一將如何運用其在台連鎖便利店之王的優勢,帶給台灣家樂福新的氣象,就要看統一集團的努力了。

零售巨人的轉型:效仿亞洲,在歐廣開便利店店型

法國及歐洲是家樂福總部所在,也是主要戰場。大本營法國去年的總營收是393億歐元,占全年營收812億歐元的48.4%,將近一半的業績貢獻都來自法國。而在法國以外的歐洲地區,營業額也是占了約三成的收入,尤其西班牙、義大利及比利時都是家樂福集團非常重要的版圖,在這些國家的收入都超過10億歐元。

家樂福在歐洲地區的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於廣設便利店店型的集團政策。目前,家樂福主要將其旗下店型分為幾種,其中最常見的三種是大型量販店(Hypermarkets),超級市場(Supermarkets)及便利店(Convenience)。量販店是占地最大的店型,總部認定在2,400平方公尺以上(726坪)以上的店型,主力任務是供應食物以外的產品。超級市場的規模則是在量販店之下,占地在1,000平方公尺(約302坪)以上,主力供應生鮮食品與在地食材。

便利店店型則是彈性最大的店型,也是家樂福近期的成長動能來源。近似於便利商店的經營模式,24小時營業,提供最貼近顧客的產品;因為店數多,家樂福也可以根據附近居民需要,調整產品組合,來獲取最大的營業效率。

carrefour店型.png
圖/ 自行整理圖表

觀察從2021年全年的店數變化,就可以知道家樂福的布局。從2021年第一季開始,便利店店型持續上漲,在一年半內多開了378家;超級市場雖然增加最多,但總數增加的458家裡有386家是來自巴西的收購案,實質上只增開了72家;而最大型的量販店卻不增反減,2021初至今淨減少了105家店。

由於歐洲並不像台灣,走幾步就有超商,日常生活所需幾乎都可以在店內搞定,24小時經營的便利商店在歐洲並不普及。家樂福或許是從台灣、甚至亞洲市場學習到廣開便利店的經驗,執行長也設下了廣開便利店的經營方針。不過在法國,量販店還是有最高的營收占比,占了一半的收入;便利店在2021只占法國地區營收16.4%,不過營收逐季呈現上升趨勢,2022上半年占比來到17.5%,依照這樣的漲勢,便利店店種看起來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集團全新成長動能:中南美洲市場大,機會多

中南美洲則是家樂福目前最大的成長動能所在。從上方分區營收可以看出,中南美洲的營收是成長最大的,也是最穩定爬升的。2021第一季至今一年半以來,就成長了六成多的業績,如此強勁的表現,可見得集團決定從亞洲市場撤退的主因。

集團目前主要在巴西和阿根廷進行耕耘,尤其巴西 2021 年的 GDP 是台灣的兩倍以上,排名全球第12,家樂福 2021 年在巴西營收甚至僅次於法國,總額達127.5億歐元,是集團榜上收入第二名的國家。

家樂福集團2021年6月公布的巴西第三大零售商Grupo BIG的收購案,家樂福以11億歐元,折合新台幣約335億買下旗下所有商店,在今年第二季已經完成交易。營收也已經反映在財報上,與上季相比成長19.4%。營收有長足進步,也讓集團更有信心經營中南美洲事業。

相對集團很早就進入巴西,阿根廷是個還待開發的市場。其市場規模及營收占比雖然不如巴西,但成長率卻是十分驚人。原本就有很好的成長動能,2022第二季營收成長更來到了前所未有的71.2%。

財報中雖並未敘明阿根廷的成長原因,但當地零售市場競爭應該較小;且家樂福有了巴西的成功經驗,加上阿根廷屬於西語系國家,現任主管 Pablo Lorenzo 也是西班牙家樂福出身,能從歐洲直接派駐熟悉該地語言的主管,更好銜接市場業務、與總部接軌。

雖然中南美洲市場看似還在開發中,但也沒讓家樂福失血,觀察集團在中南美洲地區的經常性收益(毛利扣除管銷費用和折舊攤銷費用,接近淨利)都是維持正值,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4.44億歐元,強佔集團一半的淨利,是名符其實的金雞母。

電子商務已成混血式零售的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零售業者,線上的電子商務可說是不可避免的戰場,家樂福也不落人後。從法雅客轉戰家樂福執行長、別號零售金童的邦帕德(Alexandre Bompard),在2017年上任後就提出許多發展目標,其中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在2026年,集團電商的營業額要達到100億歐元。

為增加電商營業額,家樂福宣布與外送業者UberEat與法國當地品牌Cajoo合作,推出「Carrefour Sprint」的服務,目標將生鮮及食品快速送到客人手上。另外也將新增8個物流倉庫,宣示發展電商的決心。

家樂福2021年在法國地區的電商成長不俗,比去年營業額成長了80%左右,不過2021整體電商營業額來到33億歐元,相較新冠疫情剛開始流行的2020年僅成長12%,五年後能否達成100億大關,在中南美洲的電商布局相當關鍵。如何在歐洲以外的地盤整合商品、物流與平台,是家樂福的一大考驗。

撤離競爭白熱化的亞洲,學經驗轉戰待開發的中南美洲舒適圈

如同其他的歐洲企業,家樂福的財報也揭露許多有關環境及永續發展的資訊。例如降低碳排放,減少包裝及廚餘的產生;另外也更鼓勵有機農作、增進動物福祉,今年也新訂了職場性別平等的目標,每項目標都有明確的紀錄及評分標準,可供民眾及投資人參考。

此外,集團也推動食物轉型計畫,致力於改善消費者健康議題。公司甚至在2018年成立食品諮詢委員會這個部門來推動食品轉型,例如確保家樂福自有品牌100%使用有機食材,支持在地小農,拒絕使用基改食材及提供更多蔬食食品等,顯示家樂福在企業社會責任投入的努力。

集團在2021年另一項重大財務決策則是宣布買回庫藏股。家樂福在2021年五月宣布將買回最多7.5億歐元的自家股票,並預計將其註銷,意味著將縮小股本規模。執行長表示此舉是對公司的發展有信心,並會在2022年年底完成交易,不過也有可能是集團運用手上的自由現金流,來推升股價的一項作為。

家樂福南港店
別離台灣後,家樂福在歐洲最重要目標就是持續發展數位化及電商服務。
圖/ 陳映璇攝影

繼2006年退出韓國市場,2010年出走日本,到2019年撤離中國,家樂福斷捨離台灣及亞洲市場的意圖或許早已昭然若揭,相對歐洲與中南美洲市場,台灣的營業額也實在占比太小,對遠在法國的總部來說「可割可棄」。不過集團也不是空手而回,電商與外送的發展或許也有借鏡到台灣的市場經驗,在地的便利店展店模式成為家樂福在歐洲的新成長動能。

別離台灣後,家樂福在歐洲最重要目標就是持續發展數位化及電商服務,零售金童的目標遠大,五年後的電商營業額能否達標百億歐元,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家樂福也已有歐洲以外的新戰場:巴西和阿根廷已經是新的金雞母,與集團所處相同語系的中南美洲,擁有非常多相似文化的待開發市場,集團向外發展的下一步,看來還是前景可期。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Hami書城、OMIA學東西到AI繪本,春水堂科技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優化營運效能
從Hami書城、OMIA學東西到AI繪本,春水堂科技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優化營運效能

春水堂科技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由導演張榮貴創辦,以網路動畫《阿貴》揚名並且獲得國際市場關注;2006年,春水堂科技成為中華電信集團的關係企業,業務核心從多媒體創作轉向數位閱讀與學習,目標是以內容科技創新打造華人市場最優質的數位閱讀與學習生態系。

為優化產品服務體驗,春水堂科技除因應客戶需求優化產品服務,亦透過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產品,例如,打造AI店長並串聯Hami書城,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在閱讀介面詢問書籍資訊、查詢關鍵字與獲得書單推薦等,以及跟中華電信研究院合作、協助出版商推出AI影音繪本產品等;為確保服務品質,在正式推出新產品服務前,春水堂科技會進行各種驗證與測試,這時候,公司的網路連線品質是否足以因應變得至關緊要,事實上,這也是春水堂科技會採用並持續升級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系列產品的原因。

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優化營運效能

對春水堂科技來說,穩定與安全的無線網路不僅是IT環境,更是驅動員工生產力與推進韌性營運的關鍵,因為,春水堂科技的員工都是以筆記型電腦辦公,隨著連網裝置設備越來越多,既有WIFI AP與Controller不敷使用,春水堂從品牌信譽、產品功能、資安防禦、維護管理、合作夥伴等指標選擇適切的產品,最終於2019年10月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11優化無線網路環境並獲得亮眼成果。

爾後,隨著員工人數增加、連網裝置數量與種類倍增,以及辦公室空間格局調整,原本的AP11架構難以滿足日益複雜的需求,春水堂科技決定升級無線網路架構:導入3台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25,為下一階段的營運升級鋪路。

鉅晶國際
圖/ 鉅晶國際

春水堂科技系統管理部資深經理楊文斌將升級無線AP的原因歸結為三點:「首先是連網裝置激增:每位員工都有筆記型電腦與手機,同一個時間最高有150台裝置連接無線網路,如果不升級,會直接影響連線品質,甚至拖慢營運流程順暢度。」其次是智慧辦公需求擴展:隨著辦公室空間的重新規劃,例如新增電子白板、電子看板、冷氣控制器等智慧設備,必須重新規劃無線網路AP才能確保裝置的正常穩定運作。

例如會議室的電子白板與散落四處的智慧電視、冷氣控制器等設備,需要重新規劃AP架構以確保裝置設備的正常運作。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提升資安防禦能量:除了延續AP11的WPA2/WPA3加密機制、Enhanced Open(OWE)加密傳輸,以及透過SSID隔離訪客與員工網路,AP25還新增了應用層閘道(Application-level Gateway)來過濾特定應用層通訊,以及入侵偵測(Intrusion Detection)功能即時監控並攔截潛在攻擊行為,將防護層級再向上推一階。

「目前,我們的無線網路架構整合了3台AP11與2台AP25,還留有1台AP25為新會議室預留部署彈性,可以因應需求隨時開通無線網路,為企業持續成長做好準備。」楊文斌如是總結。

鉅晶國際
圖/ 鉅晶國際

三大關鍵,春水堂科技將持續深化與HPE與鉅晶國際的合作

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25後,再也沒有員工反應無線網路的連線問題,使用者對無線網路服務的滿意度提升,再加上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系列產品在性價比與管理維護的優勢,春水堂科技將持續深化與HPE跟鉅晶國際的合作關係。楊文斌面帶微笑的說:「從目前的筆電、手機到未來的智慧手表等穿戴式裝置設備,員工的連網需求只增不減,再加上AI繪本等新服務的穩定度測試,可以預期,我們對無線連網的需求將不斷攀升,需要HPE與鉅晶國際給予相應支援。」

展望未來,春水堂除攜手HPE與鉅晶國際打造穩定、安全、可擴展的無線網路環境,還會因應業務需求擴展合作深度與廣度,讓春水堂科技可以精準且快速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服務,創造台灣數位閱讀與學習生態圈的多贏。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