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實踐經營初衷,提供客戶最佳支付體驗
中國信託為台灣發卡量最大的銀行,在支付金融占據重要地位,中信銀透過規模化發展,以豐沛資源滿足消費者的支付體驗,成就雙贏。結盟產業領導品牌擴大規模、看準行動支付發展趨勢,進而將支付服務融入消費者生活場景,是中國信託位居市場領先地位的關鍵。
中國信託支付金融事業處處長陳德風指出:「我們的初衷是滿足客戶需求,四冠王榮耀代表客戶對中信卡的肯定、也是多年經營成果的展現。」為加速無現金社會的到來,中信銀針對不同客群提供信用卡(Pay After)、簽帳金融卡(Pay Now)跟電票/電支儲值(Pay Before)等支付工具,更透過「長期布局產業領導品牌」、「深化經營行動支付」、「建構支付場景生態圈」等三大經營主軸深化服務的廣度與深度,落實普惠金融精神。
結盟領導品牌與深耕行動支付,以完善支付產品服務
陳德風認為,支付服務就是經營客戶生活,必須因應不同需求與行為提供相應服務,換言之,支付產品要夠完整、有規模才能回應客戶需求。也因此,中信銀從消費者生活場景出發,例如社群、交通、航空、百貨、電商、運動休閒、社會公益等,積極結盟產業領導品牌,整合雙方資源,藉此擴大經營規模持續完善客戶體驗。
歷經多年努力與累積,LINE Pay卡累積發卡量將於今(2022)年突破500萬張大關,並創下消費金額年成長20%的成績;在交通領域,中油卡不僅突破120萬張的發卡量,刷卡消費金額年成長率也達17%;至於在百貨聯名卡,締造總發卡量超過150萬張的成績,飛航商務聯名卡發卡量達到30萬張,中信銀在發卡量及消費金額呈現亮眼成績單,彰顯客戶對中信卡的支持與喜愛。
中國信託持續優化支付體驗,因應消費行為的轉變,不斷開拓新的通路及合作夥伴。以往消費者會找航空公司或旅行社購買機票,自助旅遊的風潮興起後,線上旅遊平台滲透率大幅提高;隨著宅經濟及平台經濟的興起,外送及訂閱的行為明顯增加,這些新型態的消費需求,皆是中國信託持續關注開拓的場域。
除了結合產業領導品牌發揮規模經濟效益,行動支付是中信銀優化產品服務的另外一個面向。陳德風認為:「把信用卡綁進手機裡,是必然的趨勢。」2016年LINE Pay業務剛開始在台灣發展,中信銀便積極投入資源,成為台灣首家與LINE Pay合作發行聯名卡的銀行,並共同推廣LINE Pay應用場景,擴展行動支付的服務範疇。「與LINE Pay的合作不僅開創行動支付的無限可能,合作案帶來的發展、綜效也遠遠超乎雙方預期。」
隨著消費者行為改變,中信銀與國際三大感應支付業者合作,並與合作夥伴一起打造聯名錢包,深化經營行動支付,「將原本冷冰冰的消費回饋點數轉換成熱騰騰的即時服務,讓客戶可以隨時隨地透過App看到、用到、查到點數,真正達到便捷、安全與智能的服務理念。」
走入客戶生活場景,成為客戶心中的支付首選品牌
陳德風表示:「錢包是連結產品與客戶支付行為的最佳平台,走入客戶生活場景的最佳切點,以此為核心建立支付場景生態圈,將支付推到客戶眼前、提供一站式購足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中信銀攜手夥伴發展場景生態圈締造許多耀眼成績,與LINE Pay發展社群支付生態圈,發卡至今累積消費金額達1.2兆元,LINE Points回饋達150億元價值;與中油合作推出中油Pay,將雙方的三種回饋點數呈現在平台,同時因應客戶的交通需求,一次提供加油、保險、停車、etag(繳費)、洗車等服務,形塑客戶喜愛的交通生態圈,中油Pay推出以來下載130萬次,綁定中油聯名卡逾75萬卡。
中信銀觀察到消費者購車仍是以現金交易為主,因此,推出和泰聯名卡綁定和泰Pay購車新模式,並將車主所需的租車、用車、養車等需求一併整合到錢包,開拓支付消費新藍海,打造台灣第一個出行支付生態圈,上市至今累計消費金額已達150億元。中國信託透過多元支付生態圈經營消費行為、回饋及折抵,形成點數循環經濟,未來,生態圈的發展會不斷因應消費者的需求發展推動。
為持續推動無現金社會,探索新的應用場景是必然的方向,陳德風說,「我們的競爭對手是現金,數位科技則是方法,目標是提供消費者最佳支付體驗!」即便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中國信託會做好一切準備,把支付服務擴展到客戶的生活場景,實踐「客戶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在哪裡」的承諾。
【本文由數位時代與中國信託共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