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 2004 年在港股上市後,2016 年首次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甚至在 2017 年成為亞洲首家市值突破美金 5000 億元(約新台幣 15 兆元)的公司。但如今風光不再,根據騰訊最新一季的財報,2022 年第 2 季其營收衰退 3%,是其上市以來首次衰退,也為將近 20 年來的持續成長劃下句點。
騰訊獲利已連續 4 個季度衰退,Q2 下跌 56%
騰訊第 2 季財報比外界預期的還要差。不僅營收年減 3%,淨利潤下滑幅度更達 56%。且其實騰訊的淨利潤已經連續下滑 4 個季度,從 2021 年第三季年減 2% 後,此後下滑幅度就持續擴大,2021 年第四季年減 25%,2022 年第一季獲利年減 34%,到了最新一季度則擴大至 56%。
財報數字不佳,騰訊的股價也不好看,近期一路下跌,在 8 月 1 日股價跌破港幣 300 元(約新台幣 1162 元)之後,8 月 2 日收盤價為港幣 295 元(約新台幣 1143 元),是自 2019 年以來的新低紀綠,且 2022 年至今,股價跌幅已超過 3 成,等於市值蒸發了港幣 1 兆元(約新台幣 3.84 兆元)。
中國經濟趨緩、監管審查,打擊線上廣告、遊戲業務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拖累了中國各大社交媒體線上廣告收入,另外,中國監管審查更打擊了騰訊過去引以為傲的影音遊戲等業務。根據騰訊財報顯示,其第 2 季各部門業績中,媒體廣告收入衰退最為嚴重,年減 25%;其次是網路廣告業務收入,年減 18%。
「在第 2 季度,我們主動退出非核心業務,削減運營費用。未來,我們將聚焦於提升業務效率並增加新的收入來源。」騰訊控股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信心喊話。
德銀(Deutsche Bank AG)發表報告指,騰訊第 2 季收入比市場預期還要低了 1 個百分點,原因是遊戲和金融科技業務表現疲軟,且廣告收入明顯下滑;但其也肯定騰訊有效的成本優化措施,經調整純利仍比市場預期高出 15%。根據騰訊的財測,德銀調降了騰訊今、明財年的收入預測,但維持「買入」評級。
阿里巴巴季營收也首次下降,中國網路產業成長期正式結束
《華爾街日報》更指出,騰訊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集團控股也在今年 4 月至 6 月的這一季度收入首次下降(儘管僅微幅衰退 0.1%),繼阿里巴巴之後,騰訊的營收衰退,這也是標誌著在中國這個全球第 2 大經濟體中,這 2 間領先的網路公司的成長期的結束。
過去 20 多年來,包括騰訊、以及阿里巴巴等中國網路產業的巨頭,在中國網路產業蓬勃發展下,持續成長、擴張,被認為是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一個縮影,但未來這樣的場景恐怕難以看到了。
原因包括 2021 年中國政府開始整頓網路產業、新冠肺炎疫情清零政策的影響,以及中國總體經濟衰退下的消費力下滑。中國政府過去半年以來在多城市執行封控措施,導致了 2022 年第 2 季成為中國許多企業獲利最差的季度之一,而展望未來,中國政府監管方面的壓力則是這些網路平台另一個長期的挑戰。
來源資料:Wall Street Journel, Bloomberg
【延伸閱讀】
管理超過 500 位員工,離職率不到 1%!台南璨揚董事長的帶人秘訣
賣飯糰的小攤車,為什麼生意這麼好?老闆教會我的「顧客痛點」觀察術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