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home最大考驗!新生代戰隊最後拼圖到齊,詹宏志如何衝刺3大面向策略?
PChome最大考驗!新生代戰隊最後拼圖到齊,詹宏志如何衝刺3大面向策略?

在今年8月8日的PChome網路家庭線上法說會,董事長詹宏志宣布,坐在他身旁的媽咪愛創辦人張瑜珊,將接任懸缺一個月的總經理職務。他說,「我盼望這是網家全新世代的開始。」

這可能是近期PChome在一面倒的負面聲量下,最重要的一次出擊。

「現在是家道中落的感覺,不再是受顧客與對手尊敬的電商巨艦。」一位在PChome電子商務草創時期曾任高階主管的業內人士,透露出憂慮。

要談PChome如今的危機,由財報成績來看最直接。今年上半年,PChome電子商務銷售部門不僅營收下滑,虧損更達到了2,100萬元。但前任總經理蔡凱文「跳船」更是致命打擊。

「凱文閃辭這個太八點檔狗血劇情了,簡直變成從財經版轉到社會周刊當八卦報導的題材!」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說,PChome內部的問題藏不住,不僅動搖資深用戶的忠誠度,也影響投資人的信心。

詹宏志曾在2020年透露將準備啟動退休計畫,然而種種變動讓他不得不重新回到掌舵崗位。儘管許多消息提到,詹宏志若不離開PChome,集團很難大破大立,但他也說明自己的態度,「作為多年的管理者,我還是希望多陪伴同事做一些事。」

無懼市場質疑聲浪

回顧投身電商初衷,「因為我是出版人」

詹宏志的文人風格展現在許多層面上,從台灣大學畢業後,他先是加入聯合報系、中國時報系工作,之後更參與眾多台灣電影的監製、策畫,像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悲情城市》等經典作品,甚至曾任滾石唱片總經理,在台灣藝文領域參與相當深入。

1996年創辦的《PChome電腦雜誌》,更影響了一個時代對於科技的全新想像。現任的PChome投資長兼策略長周磊就曾說過,「PChome是我小時候看的第一個電腦相關的雜誌,我對這個品牌是很有感覺的。」這也成為了周磊加入PChome的重要原因。

同一年,詹宏志成立了電腦家庭網站,並且陸續經營電子報與入口網站業務,到了2000年才成立線上購物部門,正式跨足電子商務。

【PChome 新聞稿-圖說1】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暨比比昂代表取締役 詹宏志宣布,將透過PC
1996年,詹宏志成立了電腦家庭網站,並且陸續經營電子報與入口網站業務,到了2000年才成立線上購物部門,正式跨足電子商務。
圖/ PChome提供

當時,PChome並不是台灣市場上第一個本土電商平台。詹宏志曾在2018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像是博客來網路書店,做得很好也做得很大,但當時市場懷疑聲量也大。」儘管美國已有亞馬遜(Amazon)的先例,但是市場認為台灣地狹人稠,街頭巷尾都有超商林立,誰要在電商買東西送到家門口?

「但我沒有被這個東西影響到,因為我是一個做出版的人。」由於曾任出版工作,詹宏志從1995年就開始在美國亞馬遜購買書籍,也由於曾任遠流出版總經理,同時經營書店、郵購通路,而他從消費者所在的地區發現,「郵購買書跟方便沒有關係,郵購是一個Life Style(生活風格)。」

「我可以做一個示範,做成的話就會有更多人來做(電商)。」就這樣,他一腳跨進了電子商務產業。

曾靠24小時打下10年榮景,

對手連番進擊,一度「連呼吸都賠錢」

儘管經歷過網路家庭、商店街順利公開發行的大成功,然而近年來遭遇的失敗,如今更歷歷在目。過去幾年面對同業競爭,詹宏志也承認PChome的反應、彈性都不夠快。

回顧PChome電子商務創建以來的第一次大挑戰,可以追溯Yahoo開始在台灣經營電子商務的時候。詹宏志在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說,當時Yahoo開始經營B2C電商模式,帶來很大的壓力,「一樣的模式,人家流量是你的6倍,是很苦的。」

然而,來自Yahoo的競爭,也促使了PChome開始投入資源打造自有倉儲,發展24小時快速到貨服務。詹宏志回顧,當時評估認為外商企業的劣勢在於無法迅速決定在地的物流投資,相較之下,這正是PChome的優勢所在。

不過24小時快速到貨服務並非起初就順風順水,當由供應商出貨的轉單模式,調整為自有倉庫出貨的模式,也讓PChome整整慘賠7個季度。蔡凱文也曾回憶那一段艱苦的日子,「一開始只有做FMCG(快消品),後來才把所有數位商品全部進倉,第一年也做不好,到了NB(筆記型電腦)進來才慢慢變好。」確實,到了2010年,PChome股價才開始一路穩定上揚。詹宏志也認為,正是這樣的差異化服務,才讓PChome有了往後數年的安逸。

2015年,來自新加坡的蝦皮購物(Shopee)進軍台灣,開始一連串免手續費、免上架費方案,對此PChome投入大量資金大打補貼戰。由股價表現看來,PChome正是從此時間點開始一路向下。蔡凱文也認為,那是他在PChome職涯壓力最大的時刻, 「補貼戰真的很可怕,是你喝口水(錢)都在跑,呼吸都在賠錢。」

補貼戰打得正熱烈,另一頭momo購物網也開始崛起,台灣兩間本土上市公司的公開營收自然成為人們比較的基礎。以電商部門的年營收來看,momo購物網在2018年正式追過PChome。沒能守住電商龍頭的地位,成為PChome的產業地位上的又一次重擊。

無獨有偶,2021年台灣疫情升級三級警戒時,突如其來的大量訂單讓PChome大型倉儲集中式、一次性出貨方式失靈,讓原本最為自豪的服務變成最大痛點。當然無法出貨背後有其他因素造成,最尷尬的是,momo購物網的交貨情況比自己好很多,也是從這時開始,momo購物網的營收數字達到PChome的雙倍之多,直到現在,依然沒有辦法拉近這樣的差距局面。

從波折四起到重振旗鼓,

新一代經理人接棒,考驗電商巨艦整合力

一路走來,PChome的故事轟轟烈烈,如今要突圍,恐怕已經不能夠從原先輸的地方開始思考,必須像最初的PChome一樣,勇敢轉型。 「如果市場會有一種力量,帶我們到某一個新的宇宙,我願意跟團隊去想各種可能性。」 詹宏志這一句話,說明了轉型的決心、接棒團隊的重要性,也強調了他將參與其中。

多位曾經與詹宏志共事的高階主管,都認為他是一位非常授權幹部的老闆。事實上,PChome每個階段的發展,也都與時任高階經理的風格、決策有很大的關係。

像是創立初期的總經理李宏麟、PChome 24小時服務的背後功臣營運長謝振豊,都是一時的風雲人物。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周品均也曾說,以詹宏志的資歷與威望,他卻從不倚老賣老、指手畫腳,而是充分授權,並永遠在後面提供支持。

「充分授權幹部所以合作起來相當愉快,我們這些待過網家的老臣,都不會否認這樣的說法。」一位不願具名的PChome前高階主管這樣說。但一體兩面的是,當企業做得不好,或是內部派系鬥爭嚴重時,他也不會以大家長的立場排解、處理問題。這也確實是接下來面對集團迫切需要的「整合」工作時,最需要他擔起的工作。

回到近期8月8日的法說會上,張瑜珊亮相的同時, 詹宏志也再次重申PChome集團未來的3大方向不會改變:電商、金融科技、賦能。

張瑜珊
8月法說會上,PChome網路家庭宣布由媽咪愛創辦人張瑜珊出任集團執行長暨總經理。
圖/ PChome

在電商方面,勢必要借重張瑜珊創業多年經驗,以及資訊工程出身的背景,調校如今常被戲稱為「上個世紀產物」的網頁購物介面。

回顧今年上半年,儘管PChome電商本業虧損,但是科技金融事業體營收持續成長,也在第一季首次見到獲利出現。詹宏志認為, 「一年後PChome在金融上的布局成效將會更顯著,這對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其中廿一世紀數位科技總經理周厚宇,具有麻省理工學院財務碩士、耶魯大學統計學碩士背景,隨著金融服務對於PChome的重要性逐漸提升,周厚宇也將成為下一個世代PChome集團的重要經理人。

而能促成廿一世紀數位科技的投資案,周磊身為投資長兼策略長功不可沒,隨著未來賦能相關事業的重要性提升,勢必得在轉投資、子公司的策略評估上更加著力,他的重要性也將提升。

「我要去問年輕人看到什麼,我沒辦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到某些事。」詹宏志說。如今新一代戰隊成形,3位新生代經理人該如何整合、授權給予發揮空間,將會是最考驗詹宏志智慧的地方,也是PChome要突圍,最關鍵的一次出擊。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關鍵字: #PChom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ESD防護IC到微系統工程:晶焱科技以BCD製程跨足霍爾電流感測領域,布局車用與AI伺服器電源市場
從ESD防護IC到微系統工程:晶焱科技以BCD製程跨足霍爾電流感測領域,布局車用與AI伺服器電源市場

走進晶焱科技,很難不注意到企業牆上掛著的一段話:「積體電路與微電子系統的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防護設計,不只是高深的學問,更是一門追求極致工藝的精品藝術。」這句出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柯明道的話語,也正好體現了晶焱科技過去二十年來在技術領域持續深耕、追求極致的最佳寫照。

作為國內的IC設計公司,晶焱科技長年專注於電子產品中那顆不起眼、卻肩負系統安全重任的防護IC。「看似沒什麼存在感,但如果沒有它,輕則訊號中斷,重則整個系統癱瘓。」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笑著說,也因此所有用過筆電、手機、電視或AI伺服器的消費者,或許都曾經間接受惠於晶焱科技的這門技術。

從守護到進攻,晶焱科技瞄準霍爾電流感測

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強調,從靜電防護到電流感測,團隊深耕超過20年,致力於在保護與訊號品質間取得
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強調,從靜電防護到電流感測,團隊深耕超過20年,致力於在保護與訊號品質間取得最佳平衡。
圖/ 數位時代

姜信欽回憶,晶焱科技自1998年投入ESD研究,直到2005年才正式進入市場,花了七年蹲點。如今,團隊已累積超過400種產品規格,滿足不同電子產品的需求。而這背後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防護」與「不干擾訊號」間取得平衡。姜信欽說,過高的箝制電壓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完全防護,過低的話則可能會過早啟動防護機制,影響正常運行。「難的是要像避雷針一樣,瞬間導走危險電流,卻不影響正常訊號的傳輸。」

雖然在ESD防護市場打下基礎,但姜信欽也坦言,單靠防護IC未必能支撐企業規模與競爭力。「留在舒適圈不是我們的選項。我們想找出下一條能跟臺灣半導體共同成長的路。」而這條路,就是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Hall Current Sensor)。

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說明,透過磁場感測可精準掌握電流變化,尤其適用於電動車與AI伺服
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說明,透過磁場感測可精準掌握電流變化,尤其適用於電動車與AI伺服器電源電流監測。
圖/ 數位時代

所謂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是透過偵測電流所產生的磁場變化,進而反推出電流大小,達到非侵入式監測,避免干擾原本電路的運作。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補充說明,傳統作法通常會將感測器直接串入電路中,但這樣往往會影響電流本身。「我們現在是利用磁場感測的方式,完全不會干擾訊號流。」他說。尤其在電動車產業快速崛起之際,這樣的方案更顯關鍵。因為電動車在瞬間加速或充電時,經常出現突波電流,若偵測不夠精準,可能就會影響整體能效與行車安全。姜信欽也表示,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能在有限空間內精確掌握電流變化,正是車用領域最迫切需要的技術。

姜信欽進一步透露,其實在創立晶焱科技之初,就同步規劃了兩條技術賽道:一條是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防護IC,另一條則是類比IC。當年之所以先選擇投入防護IC領域,主要是因為較容易找到市場需求。而隨著AI伺服器、電動車與綠能應用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電流精密監測的需求急遽攀升,也讓晶焱科技看見切入霍爾電流感測器的絕佳機會。「現在所有電子產品都在往微型化發展,傳統電流感測模組體積太大,根本無法塞進未來的車用或伺服器設備裡。」姜信欽說。

鎖定AI、車用與綠能場景,晶焱科技迎向藍海市場

然而,要做出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遠比外界想像困難。除了必須解決溫度漂移問題,更要處理雜訊、封裝熱效應,以及如何讓感測器在不同電流範圍都能保持精度。「這不是單純的IC設計,更是一個微系統工程,必須同時理解電、磁、熱三種物理效應。」姜信欽坦言。過往若要自行投資,研發時程往往得拉長到五年以上,且這方面技術臺灣其實是相對缺乏的。

「計畫對我們來講就像沙漠裡看到水。」姜信欽口中的計畫,正是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他表示,若沒有本計畫的支持,這顆產品恐怕還要再拖個兩年才能進入量產。

由於晶焱科技選擇採用高壓金氧半導體製程(BCD),改變傳統霍爾感測器使用雙極性製程(Bipolar)或外掛砷化鎵(GaAs)、氮化鎵(GaN)元件的做法,並將霍爾元件、放大器與溫度補償電路全部整合在單一晶片中,這不僅大幅降低成本與體積,也顯著提升靈敏度。姜信欽表示,他們甚至在封裝內設計了特殊的導電結構,用以將磁場集中至霍爾元件上,進一步提高感測精度。「過去的霍爾感測器多是獨立模組,但我們希望將它做成一顆IC直接放進系統裡,這樣不僅能節省空間,還能實現自動零點校正與溫度漂移補償。」他說。

楊鴻銘補充指出,晶焱科技瞄準的市場涵蓋AI伺服器電源監控、電動車車載充電器(On-Board Charger, OBC),以及太陽能系統的最大功率追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以AI伺服器為例,在直流-直流(DC-DC)降壓模組從48伏轉換至12伏的過程中,需要透過霍爾感測器即時監控電流並執行相位平衡。此外,晶焱科技的產品同時具備ESD防護與高隔離耐壓設計,能滿足車規與工規等嚴格標準。

迎戰千億市場新局,晶焱科技要以新技術開創新篇章

晶焱科技背後擁有一支穩健紮實的團隊,是推動技術不斷前行的最大後盾。
晶焱科技背後擁有一支穩健紮實的團隊,是推動技術不斷前行的最大後盾。
圖/ 數位時代

「未來臺灣很多AI伺服器大廠以及車廠,都將是我們的潛在客戶。」姜信欽有信心的說。目前,晶焱科技的首款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IC,已進入客戶測試階段,預計最快2026年開始量產。雖然姜信欽謙虛地說市場量體規模難以預測,但根據晶焱科技內部的預估,到2032年全球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市場將有望上看新臺幣1,000億元。對晶焱科技而言,這不只是開發新產品,更是把過去在ESD防護累積的工藝精神延伸到新的成長曲線。正如企業牆上那句話所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晶焱科技正用二十年的技術底蘊,敲開另一道更高的門檻。

「我們不是只想守住舊市場,而是要在下一個二十年,找到屬於臺灣IC設計的新位置。」姜信欽說。從電子產品背後默默防護訊號,到如今挑戰更高精度、更高附加價值的微系統設計,晶焱科技迫不及待要展開新的篇章。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晶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創辦人:姜信欽博士
- 核心技術:靜電放電(ESD)防護 IC
- 資本額:新臺幣9.8億元
- 員工數:約15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