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home最大考驗!新生代戰隊最後拼圖到齊,詹宏志如何衝刺3大面向策略?
PChome最大考驗!新生代戰隊最後拼圖到齊,詹宏志如何衝刺3大面向策略?

在今年8月8日的PChome網路家庭線上法說會,董事長詹宏志宣布,坐在他身旁的媽咪愛創辦人張瑜珊,將接任懸缺一個月的總經理職務。他說,「我盼望這是網家全新世代的開始。」

這可能是近期PChome在一面倒的負面聲量下,最重要的一次出擊。

「現在是家道中落的感覺,不再是受顧客與對手尊敬的電商巨艦。」一位在PChome電子商務草創時期曾任高階主管的業內人士,透露出憂慮。

要談PChome如今的危機,由財報成績來看最直接。今年上半年,PChome電子商務銷售部門不僅營收下滑,虧損更達到了2,100萬元。但前任總經理蔡凱文「跳船」更是致命打擊。

「凱文閃辭這個太八點檔狗血劇情了,簡直變成從財經版轉到社會周刊當八卦報導的題材!」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說,PChome內部的問題藏不住,不僅動搖資深用戶的忠誠度,也影響投資人的信心。

詹宏志曾在2020年透露將準備啟動退休計畫,然而種種變動讓他不得不重新回到掌舵崗位。儘管許多消息提到,詹宏志若不離開PChome,集團很難大破大立,但他也說明自己的態度,「作為多年的管理者,我還是希望多陪伴同事做一些事。」

無懼市場質疑聲浪

回顧投身電商初衷,「因為我是出版人」

詹宏志的文人風格展現在許多層面上,從台灣大學畢業後,他先是加入聯合報系、中國時報系工作,之後更參與眾多台灣電影的監製、策畫,像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悲情城市》等經典作品,甚至曾任滾石唱片總經理,在台灣藝文領域參與相當深入。

1996年創辦的《PChome電腦雜誌》,更影響了一個時代對於科技的全新想像。現任的PChome投資長兼策略長周磊就曾說過,「PChome是我小時候看的第一個電腦相關的雜誌,我對這個品牌是很有感覺的。」這也成為了周磊加入PChome的重要原因。

同一年,詹宏志成立了電腦家庭網站,並且陸續經營電子報與入口網站業務,到了2000年才成立線上購物部門,正式跨足電子商務。

【PChome 新聞稿-圖說1】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暨比比昂代表取締役 詹宏志宣布,將透過PC
1996年,詹宏志成立了電腦家庭網站,並且陸續經營電子報與入口網站業務,到了2000年才成立線上購物部門,正式跨足電子商務。
圖/ PChome提供

當時,PChome並不是台灣市場上第一個本土電商平台。詹宏志曾在2018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像是博客來網路書店,做得很好也做得很大,但當時市場懷疑聲量也大。」儘管美國已有亞馬遜(Amazon)的先例,但是市場認為台灣地狹人稠,街頭巷尾都有超商林立,誰要在電商買東西送到家門口?

「但我沒有被這個東西影響到,因為我是一個做出版的人。」由於曾任出版工作,詹宏志從1995年就開始在美國亞馬遜購買書籍,也由於曾任遠流出版總經理,同時經營書店、郵購通路,而他從消費者所在的地區發現,「郵購買書跟方便沒有關係,郵購是一個Life Style(生活風格)。」

「我可以做一個示範,做成的話就會有更多人來做(電商)。」就這樣,他一腳跨進了電子商務產業。

曾靠24小時打下10年榮景,

對手連番進擊,一度「連呼吸都賠錢」

儘管經歷過網路家庭、商店街順利公開發行的大成功,然而近年來遭遇的失敗,如今更歷歷在目。過去幾年面對同業競爭,詹宏志也承認PChome的反應、彈性都不夠快。

回顧PChome電子商務創建以來的第一次大挑戰,可以追溯Yahoo開始在台灣經營電子商務的時候。詹宏志在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說,當時Yahoo開始經營B2C電商模式,帶來很大的壓力,「一樣的模式,人家流量是你的6倍,是很苦的。」

然而,來自Yahoo的競爭,也促使了PChome開始投入資源打造自有倉儲,發展24小時快速到貨服務。詹宏志回顧,當時評估認為外商企業的劣勢在於無法迅速決定在地的物流投資,相較之下,這正是PChome的優勢所在。

不過24小時快速到貨服務並非起初就順風順水,當由供應商出貨的轉單模式,調整為自有倉庫出貨的模式,也讓PChome整整慘賠7個季度。蔡凱文也曾回憶那一段艱苦的日子,「一開始只有做FMCG(快消品),後來才把所有數位商品全部進倉,第一年也做不好,到了NB(筆記型電腦)進來才慢慢變好。」確實,到了2010年,PChome股價才開始一路穩定上揚。詹宏志也認為,正是這樣的差異化服務,才讓PChome有了往後數年的安逸。

2015年,來自新加坡的蝦皮購物(Shopee)進軍台灣,開始一連串免手續費、免上架費方案,對此PChome投入大量資金大打補貼戰。由股價表現看來,PChome正是從此時間點開始一路向下。蔡凱文也認為,那是他在PChome職涯壓力最大的時刻, 「補貼戰真的很可怕,是你喝口水(錢)都在跑,呼吸都在賠錢。」

補貼戰打得正熱烈,另一頭momo購物網也開始崛起,台灣兩間本土上市公司的公開營收自然成為人們比較的基礎。以電商部門的年營收來看,momo購物網在2018年正式追過PChome。沒能守住電商龍頭的地位,成為PChome的產業地位上的又一次重擊。

無獨有偶,2021年台灣疫情升級三級警戒時,突如其來的大量訂單讓PChome大型倉儲集中式、一次性出貨方式失靈,讓原本最為自豪的服務變成最大痛點。當然無法出貨背後有其他因素造成,最尷尬的是,momo購物網的交貨情況比自己好很多,也是從這時開始,momo購物網的營收數字達到PChome的雙倍之多,直到現在,依然沒有辦法拉近這樣的差距局面。

從波折四起到重振旗鼓,

新一代經理人接棒,考驗電商巨艦整合力

一路走來,PChome的故事轟轟烈烈,如今要突圍,恐怕已經不能夠從原先輸的地方開始思考,必須像最初的PChome一樣,勇敢轉型。 「如果市場會有一種力量,帶我們到某一個新的宇宙,我願意跟團隊去想各種可能性。」 詹宏志這一句話,說明了轉型的決心、接棒團隊的重要性,也強調了他將參與其中。

多位曾經與詹宏志共事的高階主管,都認為他是一位非常授權幹部的老闆。事實上,PChome每個階段的發展,也都與時任高階經理的風格、決策有很大的關係。

像是創立初期的總經理李宏麟、PChome 24小時服務的背後功臣營運長謝振豊,都是一時的風雲人物。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周品均也曾說,以詹宏志的資歷與威望,他卻從不倚老賣老、指手畫腳,而是充分授權,並永遠在後面提供支持。

「充分授權幹部所以合作起來相當愉快,我們這些待過網家的老臣,都不會否認這樣的說法。」一位不願具名的PChome前高階主管這樣說。但一體兩面的是,當企業做得不好,或是內部派系鬥爭嚴重時,他也不會以大家長的立場排解、處理問題。這也確實是接下來面對集團迫切需要的「整合」工作時,最需要他擔起的工作。

回到近期8月8日的法說會上,張瑜珊亮相的同時, 詹宏志也再次重申PChome集團未來的3大方向不會改變:電商、金融科技、賦能。

張瑜珊
8月法說會上,PChome網路家庭宣布由媽咪愛創辦人張瑜珊出任集團執行長暨總經理。
圖/ PChome

在電商方面,勢必要借重張瑜珊創業多年經驗,以及資訊工程出身的背景,調校如今常被戲稱為「上個世紀產物」的網頁購物介面。

回顧今年上半年,儘管PChome電商本業虧損,但是科技金融事業體營收持續成長,也在第一季首次見到獲利出現。詹宏志認為, 「一年後PChome在金融上的布局成效將會更顯著,這對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其中廿一世紀數位科技總經理周厚宇,具有麻省理工學院財務碩士、耶魯大學統計學碩士背景,隨著金融服務對於PChome的重要性逐漸提升,周厚宇也將成為下一個世代PChome集團的重要經理人。

而能促成廿一世紀數位科技的投資案,周磊身為投資長兼策略長功不可沒,隨著未來賦能相關事業的重要性提升,勢必得在轉投資、子公司的策略評估上更加著力,他的重要性也將提升。

「我要去問年輕人看到什麼,我沒辦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到某些事。」詹宏志說。如今新一代戰隊成形,3位新生代經理人該如何整合、授權給予發揮空間,將會是最考驗詹宏志智慧的地方,也是PChome要突圍,最關鍵的一次出擊。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關鍵字: #PChom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50元硬幣大小的晶片決戰邊緣運算!鈺創科技以AI微系統概念,為百工百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用50元硬幣大小的晶片決戰邊緣運算!鈺創科技以AI微系統概念,為百工百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下,「大模型+高算力」似乎已成為技術競賽的主軸。然而,當AI應用要真正落地,走進生活並進入裝置與第一線場域時,卻面臨高成本、高功耗與硬體無法升級等瓶頸。尤其在台灣這個製造與應用密集的環境中,產業真正需要的是兼具低功耗、高效率與易於整合特性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小而精、小而強的AI架構。這正促使鈺創科技提出以記憶體為核心的「記憶體驅動AI邊緣系統平台」(Memory-Driven AI-Edge System Platform)構想。

「我們要做的,不是一顆很炫技的晶片,而是一種AI新架構,讓現有系統都能以最輕量、最安全的方式,加上一顆AI的腦。」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表示。

一顆50元大小的AI腦,為裝置插上智慧的翅膀

手上的一枚50元硬幣,盧超群指著說:「這個AI微系統就只有這麼大而已。」他語帶驕傲地表示。這正是鈺創科技整合30年記憶體設計經驗與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技術的成果結晶。其設計理念並非依賴大規模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資源,而是從「記憶體為核心」出發,將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與控制器進行深度整合,再透過「AI賦能器」的方式,成為主系統晶片(System on Chip, SoC)旁的一顆輕量協作處理器(Companion Chip)。

盧超群指出,不同於傳統以處理器為中心的架構,鈺創科技的「記憶體驅動」(Memory-Driven)設計能有效縮短資料傳輸路徑,大幅提升運算效率,同時顯著降低能耗與整體系統成本,這對於資源受限的邊緣裝置來說,是實現AI智慧化的重要突破。不僅如此,它還搭載鈺創科技獨有的遠端處理器通訊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與良品裸晶(Known-Good-Die, KGD)技術,在整體功耗與體積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也能同時保有即時運算與AI推理能力。

換句話說,不需要拆解原有平台,也無須仰賴雲端計算,既有設備便能快速升級生成式AI功能。這不僅解決了硬體升級的痛點,更為終端裝置的資料隱私與自主運算提供堅實保障,尤其是在對即時性與安全性要求極高的工業和車用領域,其價值更是充滿潛力。盧超群形容這是「加翅膀」的概念,「你本來有輪子可以跑,我再給你加上AI的翅膀,讓你可以飛。這不是全面取代,而是一種共生的AI策略。」

在實際應用層面,這顆晶片的最大突破不只來自硬體設計,更來自於一種嶄新的AI運算思維──視覺導向記憶體(Vision-Oriented Memory, VOM)技術。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不再只「看到影像」,而是能「聽懂場景」的關鍵創新。

從影像到語意:讓AI真正「理解場景」並即時行動

現場說明如何將影像內容轉化為文字,以提升AI在智慧應用中的理解與反應速度。
現場說明如何將影像內容轉化為文字,以提升AI在智慧應用中的理解與反應速度。
圖/ 數位時代

舉例來說,以保全場景的網路攝影機發生異常為例,過去往往只發出警報,還需人力再去翻看影像辨識,既耗時又費力,但若能導入VOM技術,系統可即時將畫面影像以文字化方式標籤出來,如「左上角有一名戴帽子的人走進來」,有效減少誤報並提高反應速度。此外,在智慧機器人應用中,VOM技術則能讓機器人精準理解周遭環境的動態變化,例如「貨架上少了3個藍色盒子」,進而做出更精確的判斷與協作行為,大幅提升自動化效率。這種「影像語意化」的轉譯能力,將成為工業自動化、零售門市、智慧監控等領域的重要人機介面革新。

盧超群進一步指出,這種以記憶體為基礎、貼近任務特性化的設計,也為邊緣AI運算帶來新的效率模型。與其將所有任務丟上雲端處理,不如讓裝置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感知與語意運算能力,使AI不僅強大,更能即時、節能且安全,這也呼應了當前AI發展從雲端走向邊緣的趨勢,而鈺創科技的解決方案將成為推動AI應用廣泛落地的關鍵推手。

鈺創科技以這顆AI微系統作為主題,向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申請114年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盧超群表示這不僅是晶片的創新,更是一種能被多場域導入、易於整合且可廣泛擴散的AI架構策略。

「我們提供的不是單一產品,而是一種讓既有系統升級AI功能的解決方案。」盧超群指出,在晶創IC補助計畫資源的資源挹注下,不僅能讓公司擴大研發量能,也加速推動與軟體業者、新創團隊及終端應用方的合作對接,進一步將創新技術拓展至智慧家電、工業設備、服務業終端等百工百業。這樣的發展策略,也讓鈺創科技的晶片自一開始便具備可插拔、可搭載、可快速部署等模組化思維,成為推動AI普及化過程中的「加速器角色」。

不只晶片創新,更是主權產業的戰略佈局者

鈺創科技展現其在AI微系統領域的創新與領先地位。
鈺創科技展現其在AI微系統領域的創新與領先地位。
圖/ 數位時代

從打造這個AI微系統的概念便可看出,鈺創科技的發展歷程從來不只是為了追隨趨勢,而是在每一個技術躍進的節點上,選擇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開創另一條路。盧超群有感而發地表示,從1999年提出KGD概念、2004年於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大會(ISSCC Plenary Talk)發表系統積體電路(System IC)解決方案,再到近期推動異質整合與生成式AI應用的結合,鈺創科技始終扮演著最接地氣的創新者角色。正是這份堅持,讓鈺創科技不隨波逐流,反而能開闢出獨特的技術道路,為產業帶來真正具差異化的解決方案。

也正因如此,盧超群始終強調「主權產業」的概念。他直言,若AI是全球未來20年的鑽石產業,那麼台灣不能只有護國神山,還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產品、平台與價值鏈,才能藉此掌握從設計到應用的一條龍自主能力。

「台灣擁有設計能量與製造基礎,理應能做出最適合邊緣裝置與在地應用的AI微系統,這不只是為了競爭力,而是責任感。」他說。展望未來,鈺創科技也提出「Six-I's」作為下一階段技術布局藍圖,亦即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半導體(Semiconductor)、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記憶體內嵌(DRAM-In)與個人智慧(Personal Intelligence)等6大面向。其廣泛的涵蓋範圍,將從雲端到邊緣端展開全方位布局,試圖在AI浪潮中建構出屬於台灣自己的創新戰略陣地。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鈺創科技
- 創辦人:盧超群
- 核心技術:專精型緩衝記憶體產品、USB高速傳輸產品及3D感測影像產品
- 資本額:新台幣32億5600萬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鼓勵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