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瓦多採用比特幣當法幣一年了!這場大膽實驗的是成功還失敗?
薩爾瓦多採用比特幣當法幣一年了!這場大膽實驗的是成功還失敗?
2022.09.05 | 區塊鏈

去年9月,在薩爾瓦多總統納伊布.布格磊(Nayib Bukele)的熱烈宣佈下,該國成為世上首個採用比特幣為法定貨幣的國家,這次大膽嘗試究竟是一次正確的決斷,還是魯莽的冒險,過去一年之久的現在,外界也給出了各自的評價。

過去一年來,採用加密貨幣雖沒有為薩爾瓦多招致什麼經濟災難,但比特幣的普及速度仍然緩慢,難以取代原先作為法定貨幣的美元,這半年的價格動盪更是讓人民、企業對加密貨幣感到卻步。與去年11月的價格高點相比,比特幣價值已經縮水超過3分之2。

薩爾瓦多採用比特幣一週年,經濟專家發文抨擊失敗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學家史蒂夫.漢克(Steve H. Hanke)便發文指控,薩爾瓦多的比特幣實驗已經失敗。

「正如我的預測,薩爾瓦多總統統納伊布.布格磊的比特幣法是一場徹底的災難。」漢克在推特上表示,「薩爾瓦多人民拒絕使用比特幣作為交易媒介,或者匯款手段,如果這不夠糟糕,那麼現在薩爾瓦多的主權債券已經是垃圾。」

漢克論述中的第一點,在於至今仍沒有太多人願意接受比特幣交易。儘管薩爾瓦多政府採用比特幣為法定貨幣,但比特幣價值變動迅速的特性,讓人們根本不敢放心將自己的血汗錢轉換為加密貨幣,或者利用比特幣來交易。

漢克指出,即使薩爾瓦多在法律中規定,任何購買商品或獲得服務的人,使用比特幣付款時不得拒絕,然而現實中卻高達80%薩爾瓦多企業拒絕接受比特幣付款。

換句話說,即使人們持有比特幣,也無法像使用美元等貨幣一樣暢通無阻。

當初為推行比特幣,薩爾瓦多政府推出名為「Chivo」的數位錢包,裡頭放了價值30美元的比特幣,希望鼓勵人們多多利用比特幣交易,但推廣情況恐怕不如政府預期。

2022年4月,由美國全球經濟研究所發表的一篇報告中指出,約有半數的受訪民眾啟用了Chivo錢包,但有多達61%的人在領出30美元後,就不再使用這個這款服務。

多數Chivo的使用者也都是利用跟比特幣無關的用途,例如當作美元的簽帳金融卡。根據薩爾瓦多央行公佈的數據,2022年2月只有1.6%的匯款是透過數位錢包的比特幣交易收到的。這也是漢克論述比特幣實驗失敗的第二個佐證。

布格磊最初推廣比特幣時的一個賣點,便是聲稱利用比特幣可大幅降低匯款成本,不過漢克表示,薩爾瓦多的匯款費用是拉丁美洲最低的,同時也是世界上費用第六低的國家。

薩爾瓦多政府已經支出超過1億美元購買2,381枚比特幣,然而現在這些資產的價格隨著加密貨幣寒冬來臨價值嚴重縮水,只剩約4,800萬美元。該國對比特幣的大手筆投資,也影響債券的信用等級,導致債券價格暴跌48%,被認為是拉丁美洲中,最有可能出現違約危機的國家。

「已經沒有人在討論比特幣,就像被遺忘了。」薩爾瓦多前央行行長卡洛斯.阿塞維多(Carlos Acevedo)坦承,「我不知道你會不會說這是失敗,這肯定不能算是成功。」

喊失敗太早?區塊鏈新創支持薩爾瓦多嘗試

不過,也有人認為現在稱薩爾瓦多的比特幣實驗失敗,或許還言之過早。

「福特1896年開始生產汽車一年後,還不到2%人口擁有汽車。」加密貨幣交易所Bitfinex技術長保羅.阿多伊諾(Paolo Ardoino)認為,假如在這時說汽車失敗是非常短視的看法,「政府要有長遠的眼光,加密貨幣的技術含量很高,每個人應該都會希望國家有這種產業。」

bitcoin
薩爾瓦多總統納伊布.布格磊(Nayib Bukele)宣佈採用比特幣為法定貨幣經過一年,外界對這次實驗的成功與否,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圖/ 截圖自Twitter

薩爾瓦多正在籌備推出基於比特幣的「火山債券」,雖然已經數度延期,究竟何時能夠上線還難以確定。Bitfinex預計會是薩爾瓦多政府指定,唯一上架火山債券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根據《財星》報導,加密金融投資公司Bank to the Future創辦人西蒙.迪克森(Simon Dixon)則表示,「我認為採用率並不低,我現在看到一個國家每個人都有比特幣錢包,所有人都知道什麼是比特幣。」Bank to the Future計畫在薩爾瓦多設立據點,招募更多人力。

簡而言之,雖然比特幣的普及、使用狀況可能不如預期,但各家區塊鏈公司依舊看好比特幣在薩爾瓦多的發展,認為僅僅一年要為這場實驗蓋棺論定,稍嫌太短。

不過,在各方為薩爾瓦多的比特幣實驗成功與否發表看法時,唯一能確定的是薩爾瓦多並不打算回頭。薩爾瓦多財務部長亞歷山卓.澤拉亞(Alejandro Zelaya)堅稱,比特幣吸引了海外投資及遊樂,為許多沒有銀行帳戶提供了金融服務。

儘管加密貨幣寒冬帶來比特幣價格受挫,儘管讓薩爾瓦多政府持有的資產價值大跌,但總統布格磊絲毫沒打算收手,聲稱將逢低買進更多比特幣。

資料來源:National ReviewFortuneRest of World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比特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