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區塊鏈的真相:唬人的雕蟲小技,如何發展成令全球瘋狂的現代版國王新衣?
【專欄】區塊鏈的真相:唬人的雕蟲小技,如何發展成令全球瘋狂的現代版國王新衣?
2022.08.24 | 區塊鏈

大多數人對區塊鏈都是一知半解,經常衍生過度期待與迷思,區塊鏈固然有其應用價值,但據此開發出顛覆性的新商業模式,才是區塊鏈的真正意義所在。

區塊鏈代表去中心化,錯;區塊鏈代表不可篡改,錯;區塊鏈代表可以信任,大錯特錯。大家不是都這麼說嗎?為什麼都錯,而且還大錯特錯呢?

區塊鏈是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目前大家看到的所有區塊鏈應用,80%都是「為區塊鏈而區塊鏈」,只是以區塊鏈當做行銷手法唬人,因為用區塊鏈可以做,不用也可以做,而且大部分不用區塊鏈做還做得更好;剩下20%的應用雖然有意義,但並非因為區塊鏈是什麼偉大的創新技術,而是因為這些創新的「商業模式」必須使用區塊鏈才容易成功,那麼到底大部分的區塊鏈如何唬人?又是那種應用的商業模式必須使用區塊鏈才容易成功呢?讓我們用一系列的文章,好好的把區塊鏈的基本原理與應用說清楚。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物聯網+」是實的,「區塊鏈+」是虛的

十年前中本聰(Satoshi)異想天開做了一個「比特幣」實驗,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想到後來發展成令全球瘋狂的「區塊鏈」浪潮,一時之間娛樂、物流、能源、保險、醫療、金融都可以區塊鏈,有人把它稱為「區塊鏈+」,還和「物聯網+」畫上等號,意思是什麼應用都可以「加上」區塊鏈創造全新的價值,隨著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經過社群不斷擴散放大推波助瀾增加「想像」空間,甚至出現了「區塊鏈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這類荒謬聳動的標題,造成社會大眾的認知與真實情況的落差。

因為真正了解區塊鏈的人,還是以資訊工程,也就是有在寫程式的人為主,其他不同領域的專家,包括:金融、行銷、法律、管理等對區塊鏈其實一知半解,在認知錯誤的情況下「幻想」各種商業模式與應用場景,原本就有困難,這也是為什麼跨領域科技教育非常重要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也讓「懂區塊鏈的人」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可以用一堆「專有名詞」唬弄一知半解的人,同時廠商也看上了區塊鏈這種專有名詞難以理解,因此紛紛把區塊鏈套上自己的產品,到底懂不懂不重要,先把客戶「唬」進來再說。

我曾經參加一個金融課程的小組討論,會議中討論到一個應用需要一個大家可以信任的資料庫,立刻有一位組員提出:我們可以架設一台電腦用區塊鏈來做。我問他:一台電腦的區塊鏈要如何做出可以信任的資料庫?他回答我:不是用區塊鏈就可以信任了嗎?可見在認知錯誤的情況下「幻想」各種商業模式與應用場景真的有困難。

一時之間市場轟然雷動,區塊鏈變成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什麼都可以加上區塊鏈,用區塊鏈才叫創新,不用就是落後,最後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知半解的人穿著「國王新衣(區塊鏈)」在台上侃侃而談,和童話故事唯一不同的是,台下大部分人還以為這件新衣是真的;一些對網站系統有概念的人只是「懷疑」這件新衣好像有些誇大,卻又說不出那裡有假所以不敢妄下定論;而真正懂區塊鏈的人則分成兩類,一類因為自己也在做區塊鏈,當然只能強調優點;另一類雖然沒有做區塊鏈,但是不想得罪人,因此並不想拆穿真相,所以我常開玩笑說這是「現代版國王新衣」,那麼事實到底是什麼呢?

去中心化的帳本:區塊鏈的起源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Satoshi)在200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提出了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演算法,由於比特幣不適合即時大量的小額交易,而且在法規上存有疑義難以被主管機關接受,因此有人將比特幣的部分技術抽離出來尋找新的應用,並且取了新名字「區塊鏈(Blockchain)」,這是區塊鏈這個名稱的由來。

從2009年比特幣區塊鏈開始運作,到現在已經超過10年,由於許多錯誤的觀念被社群媒體傳遞,例如:可以取代傳統貨幣即將被大量使用、只有2100萬枚總量固定具有「稀缺性(Scarcity)」所以比黃金保值,再加上少數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人刻意炒作,一種電腦撰寫出來的程式竟然被炒作到每一枚價值接近2萬美元,甚至邁克菲(McAfee)創辦人預言:比特幣會在2020年底漲至100萬美元,一時之間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年輕富豪,投機氣氛濃厚,那麼到底比特幣是什麼?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話說Satoshi創造「比特幣(BTC:Bitcoin)」將記錄比特幣交易的「比特幣帳本(BTC ledger)」儲存在自己的電腦裡,並且給自己50BTC,他用20BTC向Alice購買一本書,並且記錄在自己電腦的比特幣帳本內,如圖一所示,Alice第一次聽過有這種東西,好奇的問Satoshi:這個叫什麼幣的聽起來好酷,但是我要怎麼用它呢?

Satoshi告訴Alice:這個很簡單,妳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支付Bob金額10BTC購買一顆蘋果,我來替妳記錄在我電腦的比特幣帳本內。由於比特幣真的可以買到東西,因此Alice很開心的收下了這種第一次聽過的比特幣。

Satoshi創造比特幣與比特幣帳本。
圖一:Satoshi創造比特幣與比特幣帳本。
圖/ 曲建仲提供

後來Alice與Bob想想,不對呀!我們的財產(交易記錄)都儲存在Satoshi的電腦裡,都是他說了算,我們有什麼保障呢?聽到了這樣的質疑,Satoshi說:沒關係,那你們都去買一台電腦,我把比特幣帳本複製給你們,如圖二所示,讓你們手上也有一份,我們每個月底來對帳,這樣總可以了吧!但是,這樣真的就沒有問題了嗎?

Satoshi把比特幣帳本複製給Alice和Bob。
圖二:Satoshi把比特幣帳本複製給Alice和Bob。
圖/ 曲建仲提供

區塊鏈的中心教條:51%規則

如果Satoshi篡改比特幣帳本,把付給Alice的錢改為10BTC,如圖三所示,等月底到了Satoshi和Alice對帳發現金額不符,一狀告到法院,法官調閱Satoshi的帳本發現金額是10BTC,調閱Alice的帳本發現金額是20BTC,所以該相信誰呢?因此法官只能調閱Bob的帳本發現金額是20BTC,與Alice的帳本相同,所以證明Alice的帳本是對的,Satoshi篡改帳本。但是,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

Satoshi把付給Alice的錢改為10BTC。
圖三:Satoshi把付給Alice的錢改為10BTC。
圖/ 曲建仲提供

如果Satoshi和Bob同謀篡改比特幣帳本,一起把付給Alice的錢改為10BTC,然後一個人對分5BTC,如圖四所示,等月底到了Satoshi和Alice對帳發現金額不符,一狀告到法院,法官調閱Satoshi的帳本發現金額是10BTC,調閱Bob的帳本發現金額是10BTC,調閱Alice的帳本發現金額是20BTC,所以證明Alice篡改帳本!?

Satoshi和Bob同謀一起把付給Alice的錢改為10BTC。
圖四:Satoshi和Bob同謀一起把付給Alice的錢改為10BTC。
圖/ 曲建仲提供

因此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只要可以掌握超過51%的電腦(節點),錯的也變對的,對的百口莫辯,則這個區塊鏈就失去效用,稱為「51%規則(51% rule)」,因此只要違反51%規則,這個區塊鏈就是個只能唬外行人的廢物,所以比特幣並不能這樣運作,那麼該怎麼運作呢?

比特幣的實際運作方式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目前比特幣實際的運作方式如圖五所示:

  1. 由Satoshi發起建位第一個「節點(Node)」,節點指的是在伺服器(高級電腦)內安裝「節點軟體(採礦程式)」與「比特幣帳本(區塊鏈)」。
  2. 號召網際網路上熟悉電腦操作的自願者在世界各地建立節點,同時在伺服器高級電腦)內安裝節點軟體(採礦程式)與比特幣帳本(區塊鏈)。
  3. 節點與節點之間經由「對等式(Peer to peer)」網路連線軟體進行資料交換,最後每一個節點(電腦)內的比特幣帳本(區塊鏈)內容都一樣。
  4. 使用者安裝手機應用程式(APP)「比特幣電子錢包(BTC wallet)」,並且以手機付款與收款,使用非常簡單。
  5. 手機應用程式(APP)將交易內容回傳至節點,節點再將交易內容傳遞給所有的節點,使每個節點內的比特幣帳本(區塊鏈)內容相同。
比特幣的運作方式。
圖五:比特幣的運作方式。
圖/ 曲建仲提供

在圖五裡的比特幣帳本就是「區塊鏈」,目前全球有一萬多個比特幣區塊鏈的節點,都是由熟悉電腦操作的自願者建立,這些人又稱為「礦工」,他們的電腦稱為「礦機」,使用者只需要用手機APP就可以支付,完全不必管比特幣帳本(區塊鏈)如何運作。

事實上比特幣的功能很有限,常常被用來炒作和洗錢,其他的功能都很虛,那麼到底什麼是區塊鏈?比特幣帳本(區塊鏈)如何運作?為什麼比特幣的功能很有限?為什麼說比特幣的區塊鏈是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為什麼區塊鏈不代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信任呢?我們且聽下回分解。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關鍵字: #比特幣 #區塊鏈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1989年創立的創見資訊(Transcend),成立近40年來,始終以穩健的研發實力與對市場脈動的敏銳掌握,積極應對高速變動的科技浪潮。如今,不僅成為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的代名詞,還是將台灣技術力推向全球的代表品牌,從歐美、亞洲到新興市場,都能看到創見的產品,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工業設備與企業解決方案中。

為了進一步將影響力擴及更多市場,2024年第四季起,創見再將自家產品上架亞馬遜網站。如今,僅僅投入半年,創見便取得優異表現,今年第一季和去年同期相較,營收足足成長150%。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解釋,創見的銷售模式,分為B2B和B2C兩種。以B2B來說,過往是透過地區代理商,負責不同市場的推廣、銷售、售後與通路管理,但隨著電商發展日益蓬勃,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直接在網路上購物。眼見電商的潛力,創見決定在經營台灣本地的PChome、MOMO等電商通路之餘,再快速組建團隊,投入跨境電商,並首選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個營運中心、數億活躍用戶,能協助台灣賣家將產品銷往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馬遜。目前,創見的行動固態硬碟、攜帶式攝影機等多元產品,已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市場,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從通路走向消費者,創見從亞馬遜銷售數據中挖掘產品新機會

「對我們而言,加入亞馬遜立即感受到的好處,不僅是業績成長,而是可以直接接觸消費者。」陳柏壽強調,從代理商獲得的消費者資訊較片段,團隊是到直接展開跨境電商的營運後,才陸續接觸到第一線消費者的心聲。

像是團隊就發現,創見20多年前的舊款產品「2G記憶卡」,在亞馬遜上意外受到消費者青睞,「這種以往我們認為可能不太有人願意再買、很老的產品,沒想到還是有人在找,代表亞馬遜的長尾效應非常廣泛。」陳柏壽指出,亞馬遜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消費者,大家都認為,任何在自己市場找不到的產品,只要上亞馬遜網站就一定能買到,「所以我們在亞馬遜上獲得的流量、觀察到的消費者行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商業洞察。」

亞馬遜物流FBA與AI工具雙引擎,創見用跨境電商加速全球化布局

那麼,讓創見快速取得業績成長的秘訣是什麼?

陳柏壽分享,創見加入亞馬遜後,首先使用的工具,便是「商機探測器」,「這絕對是所有要進軍亞馬遜的賣家,第一個要用的工具。」商機探測器除了能協助賣家洞悉市場,理解競爭對手是誰、主力銷售產品有哪些,還能一口氣掌握產品關鍵字、價格帶和銷量資訊。賣家就能依據數據進行產品種類和價格、廣告投放的策略安排。創見近來正在開發的一款新品,就是將「商機探測器」做為市場調查的來源之一,成為研發功能時的重要利器。

其次,隨著生成式AI風潮興起,亞馬遜也推出「A+頁面Gen AI」「AI圖片生成工具(Image Generator)」等相關工具。創見剛加入亞馬遜時,因為產品多又希望能儘速上架,團隊便運用AI+內容產出圖片,「攝影師來不及拍照時,亞馬遜提供了一些省時又省力的生成式AI工具。」

另外,儘管創見在美國有分公司,但亞馬遜的物流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也是賣家必備的工具之一。賣家只要將產品放在亞馬遜的倉庫,FBA便會協助送至消費者手中,要是產品有問題,FBA也會負責收回,「這對所有想做品牌,或是在目的地市場沒有分公司、團隊的賣家,是很方便的工具。」

陳柏壽提到「將產品上架亞馬遜,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而要是能善用他們提供的各種工具,就會成為贏家。」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的品牌旗艦店。
圖/ Amazon

從亂撒廣告到精準打擊:品牌靠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跑出北美市場新解法

但亞馬遜全球開店並非讓賣家自行摸索,官網上設有學習中心,內含眾多免費官方培訓課程,同時也投入教學資源,推出台灣獨有的「企業海外陪跑計畫」,由學長姐賣家領跑、專業導師陪跑,再搭配電商工具與服務商的協助。陳柏壽笑稱,起初團隊在平台上亂撒廣告,是陪跑導師手把手指導、陪著檢視成效,大夥才逐漸抓到投放廣告的關鍵。

如今,創見在善用亞馬遜的工具後,確實愈來愈了解北美的市場趨勢與消費者需求。

原先,團隊以為自家的1TB、2TB等大容量行動固態硬碟,較具銷售潛力,沒想到256GB的迷你行動固態硬碟反而更受歡迎,「大容量產品是美系品牌的重兵部署地,投入許多資源,我們不容易找到破口,但相對之下,小容量產品就成了突破點。」

創見也持續透過亞馬遜,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完善產品線,像是密錄器便斬獲不錯表現。這類產品過往都透過代理商,以專案模式在線下銷售,但對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密錄器在線下的價格較高昂,從網路購買成了另一個好選擇,「這類產品之前在亞洲賣得比較好,但在亞馬遜上銷售,讓更多人認識『創見』,也為我們開了一扇窗,有助於未來取得更多跨界生意。」藉由檢視消費者在亞馬遜上留下的評論,團隊更回頭調整介紹產品的方式,從文字直接改為影片,以更貼近市場需求。

接下來,創見將持續鎖定人口基數大、GDP高、匯率穩定的市場,透過跨境電商發展全球業務;歐洲、澳洲、新加坡、中東等可以將產品再往外銷售的新興站點,也是瞄準的重點。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部已經有共識,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從決定要做到全速啟動,很快地就開啟跨境電商之路。
圖/ 數位時代

行動力與執行力!創見用對思維、人才與工具,快速打開全球通路

面對現今快速變化的市場,陳柏壽建議,投入跨境電商首重「改變思維」,必須理解箇中操作模式,與過往的傳統外銷完全不同;其次,還要找到具相關經驗的團隊。

亞馬遜全球開店也分享觀察,創見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亮眼成果,關鍵在於主管的全力支持、團隊快速到位,以及敏捷的學習與調整速度,「創見確定要投入跨境電商後,做的就是長遠通路規劃。一方面迅速找到外貿、市場行銷等多元人才,同時清楚知道目標,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成果很快就出來了。」

陳柏壽進一步強調,當思維、團隊都到位後,決勝關鍵就在工具的使用。亞馬遜上有眾多工具,還能直接探知消費者需求,賣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與競業產品的差異性,並就此往下發展、設定策略,「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要你的產品具備足夠競爭力,亞馬遜全球開店就是協助你把握機會、賺到更多生意的最佳夥伴。」

5 月 21-22 日 | 台北文創 14 樓
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限量席次 立即報名

從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圖/ AWS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