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在地供應鏈生態系,臺灣布局元宇宙啟航
強化在地供應鏈生態系,臺灣布局元宇宙啟航

COVID-19疫情加快元宇宙的發展進程,臺大系統晶片中心先進學術研究展現成果,更技轉衍生眼球追蹤技術領先的「獨角獸」,主任陳良基強調:「臺灣擁有半導體完整供應鏈優勢,中心可串連產學,研發最具市場價值的技術並落地應用。」與會者呼籲新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展現整合元宇宙跨域技術生態系的決心。

臺大系統晶片(SoC)中心9月1日上午於校內博理館舉行僅限會員參加的第二次季報,發表主題是「元宇宙之應用與技術」,下午接著進行對外開放的「Metaverse: From ICs(晶片系統)to Edge Devices(邊緣裝置)」前瞻技術論壇,聽眾十分熱烈,講師陣容中最受矚目者莫過於2018年帶領學生創立見臻科技(Ganzin Technology)並自任執行長的臺大電機系教授簡韶逸,獨創AR/VR/智慧眼鏡裝置上僅需一眼一顆鏡頭搭配自家演算法即可運作的眼球追蹤技術,傲視全球同類廠商,贏得奇景、緯創、仁寶成為投資人,被視作未來元宇宙的獨角獸。

簡韶逸教授:元宇宙起飛引擎見臻,眼球追蹤技術稱霸全球

簡韶逸說明,見臻「眼球追蹤演算法—元宇宙終端裝置關鍵技術」僅需AR眼鏡、VR眼鏡、智慧眼鏡裝置左右鏡片旁的各一個鏡頭,以直攝式取像方式就能追蹤學習、遊戲、談話等活動時使用者的視覺焦點,達到即時反應的互動及沉浸式體驗。

見臻科技自建AI影像分析技術與程式庫生成3D視線,相比其他競爭廠商所需一眼10個定位光源,已大幅降低眼鏡的體積與重量,最好安裝,眼鏡變得更輕、更簡單,更能裝載在更輕量的VR「折疊式光學」模組中,從此揮別戴頭盔的隔閡沈重感。見臻的眼球追蹤方案是市面上最容易整合、量產的方案,已獲得高通、Epson、佐臻等公司採用。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晶片中心
圖/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晶片中心

施吉昇教授:伸展機翼,CIM計算記憶體精準演算、即時傳輸

臺大電機資訊學院副院長施吉昇對應元宇宙產業界需求,深入研究並發表主題:立基於3D重建的CIM (Computing-in-Memory)計算記憶體如何僅以單顆鏡頭就達到元宇宙影像處理技術的優勢應用指出,傳統計算機系統架構是將記憶體、硬碟等儲存裝置與計算裝置設計為獨立的單元,再經匯流排連結,相互交換儲存裝置與計算裝置,但當大量資料運算不但計算停滯,還相當耗能。

相比之下,CIM處理技術的優點是使用毫米結構光與雷射不可見光,投射在物體上,採用單一鏡頭擷取影像,有如滑鼠可隨時判定使用者要做什麼動作,直接就將演算與儲存整合在記憶體裝置裡,明顯縮短資料搬移、計算時間並減少能耗,計算完成就已是處理妥的3D點雲資料,可即時提供給元宇宙、虛擬世界使用者,深度精準判斷達到1毫米。

在這前提下,元宇宙顯示裝置不受限於瞳孔距的限制,使用者也不需再用穿戴式手套,或在空間中安裝感測元件,使用者的手有如滑鼠,貼近輕量舒服的真實感受,未來更有利推進元宇宙嗅聽覺、溫度感知的技術開發。

004B7195
圖/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晶片中心

楊家驤教授:軍火庫支援,影像處理專用IC辨識動作快18倍

元宇宙的即時資料處理需求形成龐大運算的課題,計算效能與功耗要求對於終端裝置帶來極大挑戰,如何進一步提升元宇宙視覺系統、資料處理與運算,楊家驤教授發表指出,影像處理專用IC是被看好的解決方案,尤以內嵌式處理器結合專用IC形成的系統晶片兼具高性能、高彈性特性,適合元宇宙終端行動裝置。

楊家驤說,此次分享的正是針對元宇宙的互動AI運算,提出架構最佳化的系統晶片,舉凡物件偵測、影像分割、人體姿態估測、動作辨識等應用,均可透過內建之客製化神經網路加速器運算達成優化效能處理。對比先前文獻中的最佳設計,其系統晶片在人體動作辨識別上一舉提升18倍快的速度。另外也展示了去模糊處理晶片、超解析度影像等其他影像處理專用晶片,好比是支援簡韶逸、施吉昇教授團隊研發關鍵技術的「軍火庫」。

他指出,在元宇宙的視覺相關應用上,積體電路不可或缺,相信結合5G、AI與多媒體資料運算,透過系統架構和電路優化,配合先進製程發展,未來將提供高速無線傳輸的即時流暢體驗。

004B7181
圖/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晶片中心

產學合作核心臺大SoC中心,致力高價值研發

2001年開創臺大SoC中心的陳良基主任致詞說,學術成果經由SoC中心平台與產業界分享,業界可把亟需克服的問題帶進校園,讓學有專精的教授們研議如何排除障礙、是否需要整合跨域技術,對社會的貢獻度更強,正如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所說,「半導體產業正面臨三大改變:效能升級、先進與成熟製程晶片需求持續提高、供應鏈從全球化走向在地化。」元宇宙跨域技術整合晶片也是變化下的需求,臺灣扮演數位時代的推手,最強的是產業供應鏈,SoC中心將繼續致力最有價值的研發。

本次論壇也邀請了幾位重量級的業界人士來分享他們對元宇宙的看法;HTC VIVE企業解決方案資深副總經理鮑永哲上線主講「從元宇宙到Viverse (HTC的元宇宙版本)」時指出,元宇宙是互聯網體驗的進化加上3D內容、人機介面,AR、VR是理想的介面,融入互動更有沉浸感,HTC全力挑戰算力與傳輸的平衡,未來半年內將可望達成重量僅只150到200克的眼鏡裝置,沉浸感再進化。

XRSPACE總經理劉冠廷主講「元宇宙:比你想像中的還要近」,談到使用者自創內容是元宇宙的主軸,遊戲、學習、生活舉動都是內容,搭配多人互動、Avatars虛擬人,虛實融合,XRSPACE去年產品GOXR、PartyOn就讓內容創作者在3D空間內演出、辦虛擬會展、朋友在元宇宙中聚會,跨平台體驗不受限。

004B7232
圖/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晶片中心

盼數位部連結在地供應鏈生態系,臺灣布局元宇宙啟航

佐臻公司董事長梁文隆主講「建構XR產業生態系是元宇宙最重要的入口」,提及首支自創品牌並具眼球追蹤功能的AR智慧眼鏡已與見臻成功合作量產,為亞洲先驅,而中國大陸已發展出VR眼鏡的成熟技術,未來工廠、醫療無國界,只要戴上眼鏡,就算再遙遠的距離也可異地共工協作,希望臺灣產業鏈接軌世界,不在XR眼鏡領域缺席。

聯發科技資深經理鄭嘉珉博士線上主講「邁向元宇宙時代」,引用馬克.祖克柏所說元宇宙最重視使用者體驗,虛擬加真實的使用情境,可多人互動體驗,祖伯格把「Facebook」改名「Meta」引領商機趨勢,年產值由2021年16.2兆衝向2030年70兆臺幣,在元宙中還產生更多創新營運模式如自駕車應用甚至土地買賣。

奇景光電副總經理蔡憲彰主講「沉浸式體驗」點明,HPC高效能運算崛起,智慧眼鏡顯示螢幕、人機介面感測科技帶來更輕量、即時的沉浸式體驗,一旦解決AR顯示晶片封裝體積小、高亮度、低耗電的需求,就很有機會能成為AR眼鏡的主流顯示技術,奇景的「正面照光LCoS」(Front-Lit LCoS)便是目前頭戴式顯示器產業最重大的技術突破,奇景的LCoS技術更成功導入車用的抬頭顯示器中,未來多對焦平面的抬頭顯示將能做到AR的駕駛體驗。

論壇最後,聽眾提問踴躍,講者一致認同,僅台積電有做蘋果Micro Display微型顯示晶片的能耐,而臺大SoC中心是產學界共同研發所需技術的軸心,只要連結供應鏈為強大生態系,臺灣就有前瞻布局元宇宙龐大市場的機會,期盼政府下定決心整合資源,從速制定國產作業系統,才能推動業界敢於投入研產,掌握下個10年黃金商機。

004B7170
圖/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晶片中心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