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辭職正流行,主管也反制「安靜解僱」!怎麼化解職場僵局?
安靜辭職正流行,主管也反制「安靜解僱」!怎麼化解職場僵局?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在全球刮起風潮,反映出年輕世代對於工作態度上的改變,這個詞不代表真的「不幹了」,而是上班族放棄積極進取,只做好最低需求的份內事,無酬付出的「奴性」不在這些人的詞典中。

然而,不是只有員工可以採取「安靜離職」的態度上班,雇主也可以決定「安靜解僱」(Quiet firing)躺平的員工。

「安靜解僱」意指管理者故意讓員工日子不好過,像是截斷其職涯發展的機會、阻止員工參與專案,或者不讓員工升職加薪等等。 人資管理平台 HiBob 的人資和文化總監羅斯可藍絲(Annie Rosencrans) 近一步解釋道:「當管理者對團隊成員的工作能力失去信心時,便不給他們回饋或發展新技能的機會,希望這個人自己離開。」

用「安靜解僱」回應「安靜辭職」,反而形成一個負能量循環

根據求職履歷顧問公司 Resume Builder 的調查,有大約 3 分之 1 的經理人正利用「安靜解僱」來回應「安靜辭職」,更有高達九成的經理人表示,面對安靜離職者,會拒絕為他們升職或加薪。

對此,就業網站 Adzuna 的客戶長路易斯(Paul Lewis)指出,安靜解僱和安靜辭職,兩者一來一往之間,會形成一個生產力低落,又使人心累的負能量循環。英國職場教練公司EZRA Coaching創辦人兼執行長執行官戈德堡(Nick Goldberg)則認為,「安靜解僱」和「安靜辭職」終究是一個組織透明度的問題,兩者皆會使工作環境的互動變得愈來愈不直接,甚至有害。

《哈芬登郵報》整理出 5 個常見的「安靜解僱」跡象:
1.主管減少或拒絕與你單獨面談或討論會議,甚至是只要有事找主管討論,主管就「消失」
2.把允諾要交付與你的任務,突然轉交給其他同仁
3.同事皆得到應有的升職或加薪機會,你卻沒有,而主管也說不出為什麼
4.被放在不合理的「績效輔導計畫」中(編按:「績效輔導計畫」旨在輔導績效明顯落後的員工)
5.莫名被減少工作量、降職或分配簡單的工作給你

「這對公司很有用……最後員工會對自己表現感到無力、孤立、不被重視,最後自己離開。」招聘人員迪爾伯(Bonnie Dilber)在自己的LinkedIn上寫道。

員工面對「安靜解僱」,可以怎麼做?

羅斯可藍絲指出,在當前普遍的遠端或者混合辦公的環境下,「安靜解僱」更常發生,因此「上下屬之間不在辦公室碰面,更需要有意識地進行交流。」

若你發現上司似乎在「安靜解僱」你,員工可以這麼做來促進雙邊的溝通:

1. 積極主動並向上管理,要求對話

在主管的行事曆上直接預約他的時間,並明確要求對話。組織心理學家華盛頓博士(Ella F. Washington)建議,在溝通過程中,可以更直接提出像是「我在這個專案表現的如何?」或者是「有什麼我可以再改進的地方嗎?」,讓主管可以明確感受到你需要他直接的回饋。

華盛頓博士也建議,在對話過程中,對於自己的目標和抱負可以直言不諱。「告訴你的主管,『我真的想在明年升職,有什麼辦法可以做到這一點?』」他說,「或者問他,自己距離升職還有哪些具體的差距。」都可以很清楚表明你想對組織有所貢獻,並取得應有的回報。

2. 尋找其他人來為你發言

《Times》指出,「安靜解僱」的根源是缺乏溝通,倘若一個主管本就是個不善於溝通,或者是慣性迴避衝突的人,他可能沒有辦法自然地與下屬進行關於工作表現的嚴肅對話。

因此,如果與上司直接溝通未果,員工也可以運用組織內的其他資源,像是人資團隊,或者其他團隊的同事,確保自己的意見有被傾聽。

A team of office workers is having a meeting to di
如果與上司直接溝通未果,員工也可以運用組織內的其他資源,像是人資團隊,或者其他同事,確保自己的意見有被傾聽。

3. 將自己的貢獻留下詳細記錄

員工還可以透過員工手冊來熟悉組織的晉升和加薪協議,做為員工與上司討論升職加薪話題時的圭臬。

同時,員工也應該自動記錄自己在工作中完成的成就、替團隊或公司增加的價值,和相應的角色及報酬,協助員工在談話中對於自己的晉升和加薪,有憑有據。

杜絕安靜辭職、解僱的惡性循環,企業該怎麼做?

「安靜解僱,會剝奪員工尋求有意義的工作經驗。當工作缺乏意義時,忠誠度、留任率和整體滿意度都會以組織層級下降。」戈德堡(Nick Goldberg)說。華盛頓也認為,「安靜解僱」是領導力薄弱的表現,「會這樣做的管理階層,通常不具備根據績效、和員工期望進行積極回饋和對話的能力。」

如果企業想要終結安靜辭職和解僱的惡性循環,就需要在培養領導者上進行明智的投資,以創造有目的性、開放的組織文化。

1. 訓練主管的溝通力

與下屬溝通之前,主管可與家人、同事排練,練習語氣、用字必須完全符合想表達的意思。另外人資團隊也應該要介入,關心主管的管理狀況,像是主動問經理們,「最近團隊表現狀況、氣氛如何?」、「如何管理某某成員的表現」等等。

2. 上司和下屬之間建立好的「夥伴」關係

管理階層可以試著多了解員工,不只是職場上的表現,連同員工的興趣、休閒這些面向也多參與,讓員工感受到上下屬之間,並非競爭、對立的關係而是一起並肩合作的夥伴。

3. 落實定期反饋的面談

管理階層可以制定固定的時程表,確認每一位員工什麼時候應該要進行反饋面談,或者是升職加薪的面談,讓相關的溝通可以定期發生,而不會被忽略。

職場上,勞資雙方消極的「安靜辭職」和「安靜解僱」,代表著無論在職場中職位孰高孰低,都有著職業倦怠帶來的副作用。因此,企業應該要多與員工們交流,聽取各個位置上的同仁不同的想法和意見,一起改善這樣不溝通只想安靜的工作環境。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TIMEResume BuilderSHRMHuffPost

本文授權轉載自:FC未來商務

延伸閱讀:
COS 設櫃 101!這個隸屬 H&M 旗下,卻和快時尚大相徑庭的品牌有何魅力?
MarTech 解方應用邁向普及化,企業動態與關鍵營運數據一圖看懂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