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反向「安靜解僱」?對部分員工下30天通牒,找不到工作就得走人
Meta反向「安靜解僱」?對部分員工下30天通牒,找不到工作就得走人

成長下滑、TikTok等競爭對手大舉來襲,都讓社群霸主Meta不得不壯士斷腕,計畫在未來幾個月內降低10%的營運成本,也因此祭出了重組計畫,部份員工面臨30天的倒數計時,如果這段時間內沒辦法在公司內部找到新的工作,就必須收拾包袱走人。

30天重新尋找職位,沒找到就滾蛋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Meta內部員工透露,該公司正以部門重組的名義,為受到影響的員工提供30天的緩衝期尋找新的內部職缺,沒找到新職缺的員工就得離職,藉此行裁員之實。這被內部員工稱為「30天名單」。

不過,Meta並未透露收到了30天倒數的員工究竟有多少人。Meta發言人崔西.克雷頓(Tracy Clayton)表示,給予受影響的員工一段時間尋找內部職缺,是希望避免錯失優秀的人才。

然而這個消息很可能只是Meta人力精簡的序曲,按照目前披露的資訊,降低的10%營運成本之中,大多數會從人力成本方面著手,只有少部份會從管理及諮詢費用中削減。

Meta
Meta受到競爭衝擊,加上經濟環境衰退導致營收成長放緩,不得不採取各種降低成本的措施,如今的業務調整也是其一。
圖/ Meta臉書專頁

過往Meta只有表現不佳的員工才會被去蕪存菁,但現在即使是績效優良的員工,也會遭遇被定期淘汰的威脅。外界認為,這是Meta在避免「裁員」一詞招致的責難與審視,同時達成精簡人力的目標。

外媒《The Register》更以先前風行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ing)諷刺,Meta現在所做的是「安靜裁員」(Quiet Layoff),「你沒有被解僱,只是我們沒辦法讓你持續擁有工作。」

邁入2022年以來,面對更激烈的競爭、外部的經濟動盪,Meta便一直在縮減團隊,調整業務方向,先是砍掉300人的VR/AR作業系統團隊,今年6月底又宣佈大減30%招募,並向員工警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即將襲來。

「事實上,公司裡可能有很多人不應該待在這。」祖克伯向員工們警示,他將藉由提高績效要求,讓部份跟不上腳步的人了解這不他該待的地方,促使不夠優秀的員工自覺走人。

7月底公佈慘淡的財務成績後,祖克伯也表示,他們計畫明年將減慢員工人數的增加速度,並會縮小許多團隊的規模,將精力投放到其他業務上,昭示了業務調整的計畫。

近來Meta又不斷傳出裁員的消息,從清潔工等後勤單位,到Instagram的短影音實驗部門,都有遭遇縮編危機的風聲。

但整體而言Meta員工人數仍在快速成長,截至今年第二季結束,員工總數達到83,553人,較去年同期成長32%。

經濟不景氣,Google也「委婉」裁員

值得一提的是,採取這樣「委婉」手段裁員的科技巨頭,並不只Meta一家。先前Google才以節省支出為由,砍掉Area 120近半數專案,傳出他們告訴內部夫孵化器Area 120約半數員工,必須在90天之內找到新的內部職缺,否則就得離開公司。

不過以往遭遇裁員Google只會給予員工60天的緩衝,這次則是因為專案被砍,因此給予Area 120員工更多的轉換跑道時間。

Sundar Pichai twitter.jpg
Google也有類似的裁員辦法,最近也給了內部孵化器Area 120半數員工90天的緩衝,尋找新的內部職缺。
圖/ Sundar Pichai Twitter.jpg

但許多Google員工仍認為時間不夠充分,今年3月曾傳出有超過1,400名員工連署,希望將讓雲端運算部門100多名員工,能夠擁有180天的轉職緩衝。對此Google表示,有意願留在公司的員工,高達95%都成功找到了新的內部職缺。

Google今年也喊出會減緩招募的速度,並希望能夠提昇既有員工的效率。Google今年7月啟動的「Simplicity Sprint」專案,就希望徵求員工的意見,找出提昇員工效率、有效利用資源的辦法。

另外,前陣子Google外流的一封內部信顯示,公司將會縮減部份員工福利,包括限制差旅的門檻,僅限「關鍵業務」相關才會得到批准。

邁入2022年後的經濟不景氣,已經連科技巨頭都無法雲淡風輕。年初至今Meta的股價已經腰斬,大跌58%;Google狀況雖然沒這麼嚴峻,同樣股價跌幅達到30%以上,營收成長也都趨緩。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Business Insider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