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科技的發展與普及,造就了網紅產業,以網紅為核心所發展出來的行銷、導購、團購、直播帶貨等商業模式,推動著網紅經濟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根據市調機構Influencer Marketing Hub所發佈《2022網紅行銷現況(The State of Influencer Marketing 2022)》調查報告,網紅經濟的市場規模正逐年成長中,從2016年17億美元,成長至2021年138億美元,預估2022年將來到164億美元。
網紅經濟的快速成長,使得網紅成為企業營銷的新通路。「與其說是網紅,我覺得改為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更為恰當,任何在網路或社群裡,具有聲量和影響力的人,都可能成為企業營銷的幫手,」美賣科技總經理廖鈺琦說。
以品牌商與KOL合作開團為例,品牌商不只能收穫廣告宣傳效益,讓品牌與產品被更多人看見,還能帶來實質的銷售收入及在網路上塑造良好口碑,因為粉絲跟團購買後,通常會跟KOL回饋使用意見,而這些互動紀錄都會留存在社群平台上,日後就有機會被其他人搜尋到、被更多人看見。
而且台灣因為人口數與市場規模的緣故,粉絲數破百萬的KOL比較少,大多是粉絲數在10-100萬間的中型與微型KOL,也因此KOL與粉絲的互動頻率較密切、粉絲黏著度更高,更適合與企業合作,帶動商品的宣傳和銷售。
以數據媒合KOL的3大策略
雖然與KOL合作可以帶來實質成效,但是大多數品牌商在與KOL合作時,經常會卡在以下兩個問題上:如何尋找KOL?以及應該找哪一位KOL來合作?
也因此,美賣科技成立社群電商平台,透過平台蒐集KOL開團與會員跟團購物的數據,再以數據進行精準媒合,幫助企業快速找到適合的KOL人選,「讓對的人賣對的貨,才能創造好的銷售成績,」廖鈺琦強調,目前美賣科技的社群電商平台已經媒合超過3,000位優質KOL與500多家供應商,累積近40萬名會員都曾經跟團購物,顯見美賣科技以數據進行媒合的策略奏效。
廖鈺琦進一步說明,美賣科技應用數據媒合品牌商與KOL的三個策略。第一個策略是,根據企業產品類型,從後台資料庫篩選相同類型的KOL,例如:嬰兒用品就可以找親子類KOL。
為了提升媒合精確度,美賣科技會根據KOL每一篇開團貼文的互動狀況進行數據分析,如:粉絲互動率、觸及率⋯等,並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協助KOL釐清自身定位,也讓企業可以精準找到對的人。「舉例來說,有些KOL雖然是親子路線,但他開美食團購的銷售成績反而比親子用品好,」廖鈺琦解釋,透過數據讓KOL清楚自身定位所在,才能為企業提供對的KOL人選。
第二個策略為,找出曾經銷售過同類型商品的KOL,並從銷售狀況找出最適合合作的KOL。以零食為例,品牌商可以在後台看到過去有哪些KOL曾經開過零食類的團,再進一步比對這些KOL粉絲屬於哪一個族群及KOL開團帶進的流量、轉換率、銷售業績及客單價⋯等,從中找出最契合產品的KOL人選,進行下一步的合作。
第三個策略是,找到曾經銷售過互補型商品的KOL。例如:適合用氣炸鍋加熱的料理,可以去找最近一年內曾經開團團購氣炸鍋的KOL,再推薦給企業。
Meimaii+服務,快速搜出KOL
在媒合服務外,美賣科技近期也推出「Meimaii+」服務,以爬蟲技術蒐集KOL在Facebook、IG及YouTube三大社群平台上的內容,建構出完整的KOL資料庫,品牌商只要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就可以從資料庫找到PO文中有此關鍵字的KOL名稱及其粉絲數量。
舉例來說,一個眼霜業者想要鎖定追劇族群為目標客戶,可以用最近比較熱門的劇名作為關鍵字,去資料庫搜尋過去一個月內有哪些粉專曾經出現過此關鍵字,並檢視其內容能否和自家產品互相搭配,從中找出適合合作的KOL。
美賣科技以自營電商平台,創造競爭優勢
與其他網紅/KOL媒合平台相比,廖鈺琦認為,美賣科技最大的優勢在於自行經營電商平台,可以累積更多不同面向的數據,進而提高品牌商與KOL的合作成效。
對品牌商而言,美賣科技不只提供金流、物流、開發票等一般電商平台基本功能,還透過網紅開團協助提升商品銷量,而網紅每一次開團的銷售數據,會員每一次跟團的購買數據,都會留存在美賣科技後台系統中,藉由數據不斷的累積與分析,提高媒合精準度,讓網紅開團成效更好。至於對KOL而言,因為有美賣科技以第三方角色把關,確保交到粉絲手上的商品都是正品、真品,可以更安心的在此開團、介紹商品給粉絲,而粉絲(即消費者)也因為KOL介紹而能購買更多有品質的商品,不必擔心收到假貨等風險。
「現今是個去中心化的年代,品牌商在行銷與銷售商品上,也要走向去中心化的溝通方式,讓更多人認識產品、在網路上分享對產品的看法,形成一股新的力量,」廖鈺琦強調,未來,美賣科技希望將台灣經驗推向海外,前進泰國、馬來西亞⋯等電商與KOL皆蓬勃發展的國家,並優化前台介面與後台管理系統,持續以社群電商模式幫助企業、KOL、消費者創造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