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外包夥伴溝通難?怎麼找才能「事半功倍」?注意四大關鍵
【觀點】外包夥伴溝通難?怎麼找才能「事半功倍」?注意四大關鍵

最近看了一部老電影,「世界是平的(Outsourced)」,故事背景是在美國的企業開始將非核心業務進行全球化「外包和委外」的氛圍下進行。Call Center 是首波外包的服務,在經營成本的考量下,工資低廉又會說英語的印度人成為相關企業的最愛,紛紛在內部的 call center 服務移往印度。

劇情中,企業內的中階主管 Todd 本來管理電話客服部門,因為決策要外包到印度,因此得出差到印度去管理新的部門。故事中,Todd 到印度後的的水土不服、文化不同,讓他和印度的員工溝通不良,再加上美國的管理方式和印度的管理方式大相逕庭,讓 Todd 在一開始管理的時候,受盡挫折。

這是一部2007年上映的電影,十多年過去,外包的風氣有增無減,差異只是將哪一種業務,外包到哪一個國家而已。甚至可以說,現在企業的經營運作,都一定有一部分是委外外包處理的。

委外外包之後,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就像電影中清楚呈現的:公司內部主管和外包團隊之間的磨合溝通成本,會不會反而急遽上升?結果省下了該服務的費用與成本,但是卻降低了人均產值、增加了更多的會議時間、管理規章,甚至是人員異動...等等的隱形成本?

四點教你評估外包夥伴

因此,在選擇外包之前,有幾點可以列入評估的標準裡面:

第一點,選擇的外包公司,有沒有回應每一個企業內部提出的問題,有沒有提出客製化的解決方案並且說明,解決方案是否衡量目前企業的發展階段以及擁有的資源?

這點很重要,但是需要搜集很多資訊資料,做很多功課,所以不一定所有的外包公司會願意提供。

第二點,要注意業務的連貫性。過往,企業會選擇多間的外包廠商來進行外包,因為好控價格、有選擇性。但現在,更多企業願意選擇出一間外包公司,與之建立深入的「戰略性合作夥伴關係」。

因為過往的經驗發現,同時有多間外包廠商,就很需要內部員工有妥善管理廠商的機制、有良好的 EIP 系統保管不同版本的需求和定稿的文件。如果又是多個內部窗口搭配多個外包廠商的多變組合,遇上了內部人員異動、外部廠商異動,沒有交接確實、沒有文件紀錄....等等狀況,就會讓原本順暢運作的專案,增添了更多的隱形成本。

選擇出一間符合企業文化、好溝通的外包公司深入長期合作,可以確定「業務的連續性」,也能因為彼此有時間深入了解,越來越有合作默契,往雙贏的局面走去。

communicate people.jpg
圖/ shutterstock

第三點,能彈性應對大環境的異常變化。因為 Covid-19 的緣故,需要面對不確定性的隔離政策、不定期的團隊成員確診...等等,外包團隊需要能和企業一起因應突然的暫停服務、變更服務內容、能趕在變化之前加快完成專案...等等的應對能力。

第四點,工作流程透明化。在過去的幾年裡,大多數公司對外包項目的決策過程一無所知,因為外包供應商會負責交付成果,這會導致頻繁的誤解,因此需要更大量的溝通。現在,外包公司需要提供更透明的執行流程,讓企業了解每個決策的環節都能和企業文化、規範一致,真正有達到「協作」的意義,不僅僅只是做出成果而已。

因此,企業在選擇外包之前,可以針對以上四點,好好的寫下內部的期待和需求,好在和外包公司對接的時候,有一些決策的依據。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