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不買Figma了、要付10億美元分手費!Figma創辦人從名校輟學、年僅30歲的他是何來頭?
Adobe不買Figma了、要付10億美元分手費!Figma創辦人從名校輟學、年僅30歲的他是何來頭?

軟體業巨頭Adobe欲以200億美元,收購雲端協作開發工具平台Figma,不過由於監管障礙,兩家公司將終止這起收購案。根據合併協議條款,Adobe將向 Figma支付10億美元的終止費用。

兩家公司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沒有明確的途徑獲得歐盟委員會和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的必要監管批准。」

Adobe於2022年10月宣布以200億美元天價收購Figma,引發市場討論。然而英國和歐盟監管機構擔心,合併案將導致扼殺產品設計、圖像編輯和插圖市場的競爭和創新。隨後,Adobe放棄這起收購案。

這起收購案也引發大眾對於Figma創辦人的好奇,究竟年僅30歲的Figma創辦人——迪倫.菲爾德(Dylan Field)是怎麼成為一名成功的年輕創業家?

Figma是什麼樣的公司?創辦人什麼來頭?

菲爾德從小就展現對數學、設計和資訊科學的興趣,即便從常春藤名校輟學的決定,在初期並未受到父母的支持,但他積極、不放棄的創業精神,最終讓他成為一名成功的年輕創業家。

Figma是成立於2012年的協作軟體,創辦人除了菲德爾外,還有他在實習時遇到的同校朋友埃文.華萊士(Evan Wallace)。Figma初期是以圖片編輯軟體為主,後來才逐漸發展成為多人協作軟體,許多全球知名大企業的員工,例如:Airbnb、Google、Netflix、Twitter、Zoom、Coinbase、BMW、Discord等,都是這個軟體的愛用者。

Dylan Field
圖/ Figma

延伸閱讀:Figma獲得Adobe青睞收購!不懂美學也能用,如何助攻快速完成設計?

菲爾德從小就展現對數學、資訊科學和設計方面的天賦,長大後也順利進入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學就讀。進入大學後,菲爾德先後在領英(Linkedln)和紅板報(Flipboard)擔任暑期實習生,讀完頭兩年後,他發覺學校已經不再給他以前那種收穫良多的感受,這個想法也讓他決定走出校園。

在離開布朗大學後,菲爾德成功申請到由矽谷知名億萬富翁彼得提爾(Peter Thiel)創立的「提爾獎學金」(Thiel Fellowship,原名為「20 under 20」),並利用這筆資金踏出自己的創業路。

Figma
圖/ Zac Wolff on Unsplash

Figma焚膏繼晷的設計新品,卻換來投資者的軟釘子

創業初期,一切都需要從零到一,是最辛苦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快速消磨熱忱的階段,這時必須思考要創辦怎樣的公司、打造什麼樣的產品,以及錢要從哪裡來等問題。

菲爾德和華萊士曾嘗試過許多新穎的想法,譬如打造一個無人機軟體,但兩人想不出不會傷害或侵犯他人隱私的概念,最後華萊士說服菲爾德轉換跑道。菲爾德最初的目標其實是在瀏覽器裡創建一個免費、簡單、有創意的工具,讓每個人都可發揮創造力,在這期間,他們也曾花一週的時間,打造一個迷因生產器(meme generator),不過這一週反而還被菲爾德稱為「Figma最糟糕的一週」,因為結果都不盡理想。

最後,他們把目光轉向華萊士之前在皮克斯實習時的設計,這個設計可以讓人們在瀏覽器裡看到實時圖像(real-time graphics),兩人認為這個概念可以延伸作其他的運用。於是,他們便著手研究Adobe的Photoshop,並設計一套可以讓使用者把自己的人臉貼到名人臉上的圖片編輯工具。

不過,這樣焚膏繼晷的努力,換來的卻是美國知名風險資本家約翰・李利(John Lilly)以「我認為你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由,拒絕對Figma投資。

《Business Insider》的訪談中,菲爾德也坦白,「在2013年到2014年與投資者會面時,公司其實還不清楚正在開發什麼產品,以及這個產品可以解決什麼問題,當時被拒絕投資也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之後我便開始尋求他人的建議,並改進公司對投資者的宣傳方式。」

Figma
Figma創辦人--迪倫菲爾德(Dylan Field)
圖/ Figma

雖然被李利潑了冷水,但菲爾德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不斷與對方碰面,希望能從其口中得到一些反饋。在李利隨口說出,或許Adobe的CEO布魯斯・奇曾(Bruce Chizen)可能會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後,菲爾德也找上了奇曾。接著不斷調整Figma的功能,菲爾德想打造的產品藍圖才更為清晰——讓每個人都能在共享的網頁瀏覽器上協作,而不是只能在各自電腦桌面上的應用程式內工作。

產品都還沒推出,團隊成員紛紛離職

除了在尋求外部投資碰壁外,菲爾德早期領導團隊時也面臨內部挑戰。原因就在於他沒有什麼領導團隊的經驗,加上Figma第一個產品的測試版,花了數年時間才推出,許多團隊成員甚至因為感到沮喪,在產品推出前就選擇辭職了。

《富比士》的報導裡談到,Figma在遇到收費問題時,菲爾德的直覺反應是要推遲這個政策,不應該在一開始就選擇向用戶收費,而是要持續修補工具使用上的漏洞,但一位來自微軟的用戶卻告訴他,Figma的企業用戶之所以還沒打進科技巨頭圈,其實就是因為人們對「不收費的新創工具」會產生更多質疑。

菲爾德的輔導員也告訴他,創業時懂得提問是件好事,但許多決策不能僅依靠信任自己的直覺。之後,菲爾德參考澳大利亞軟體公司Atlassian的模式,將圖片編輯器的功能分層定價,

讓用戶在解鎖每一個階段的功能時進行付費。後來,當像Google這樣大型企業來電,要求給予折扣時,菲爾德也親上電話解釋為什麼Figma的定價策略,而這背後其實也代表著大型企業對Figma的使用需求開始增加。

十年磨一劍,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年輕新創家

菲爾德積極尋求業界前輩的建議,以及一心只想知道投資者對產品真心話的積極態度,最終讓他的產品展見了驚人的品質,也讓李利回心轉意,願意在2015年12月領導Figma的1,400萬美元融資。2016年Figma公開第一個產品,並在2017年推出第一個付費產品;2020年4月公司估值達到20億美元,而在2021年新一輪的融資裡,公司的估值已成長5倍,達10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連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的競選團隊,也採用Figma來管理所有的視覺設計品。

Figma
連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的競選團隊,也採用Figma來管理所有的視覺設計品。
圖/ Zac Wolff on Unsplash

菲爾德在從名校退學到公司被Adobe以天價收購的這十年間,並非全然默默無名,他因為創立Figma,在2015年入選《富比士》「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Forbes 30 under 30)」、2019年被商業媒體《Inc.》評為崛起的新星之一、2020年被《Business Insider》評為「改變科技業的十人」(10 people transforming the technology industry)、2021年Figma除了出現在「UX設計工具排行榜」上,也在《時代雜誌》「雲100(The Could 100)」榜上有名。

據估計,菲爾德擁有Figma百分之十的股票,在被Adobe收購時,該股票則價值20億美元,不僅成為億萬富翁,更是名副其實的年輕新創家。

參考資料:Timeheyday今周刊uxtoolForbes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