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戲橘子對戰駭客千百次!一群資安苦手,怎麼做出紅到國外的SaaS服務?
在遊戲橘子對戰駭客千百次!一群資安苦手,怎麼做出紅到國外的SaaS服務?

企業通常怎麼抵禦駭客攻擊?常常成為駭客目標的遊戲公司,又是怎麼看資安議題?

「我記得有一次在中和的機房,我們從一台顯示器不斷跳出『複製』的畫面,才發現有資料被偷了,駭客直接把資料庫裡的資料往外丟。所以我們做了什麼?拔掉網路線。」果核數位總經理丁瑋明(首圖右)分享2005年還在遊戲橘子集團總部擔任IT人員的經歷,當時候對於「什麼是網路攻擊」、「如何抵禦網路攻擊」並不熟悉,就連大環境也對資安議題不夠重視。

丁瑋明表示,所幸該次很早就偵測到外部駭客入侵,因此沒有造成玩家資料洩漏與相關損失,但針對遊戲公司的駭客攻擊幾乎無時無刻在發生,且攻擊來自世界各國,實在難以對付。

這也促成遊戲橘子集團對資安工作更為積極投入,甚至為此成立一家子公司——果核數位(Digicentre)專門輸出資安防護服務。

第一線資安練兵場!遊戲公司為何老成為駭客肥羊?

「駭客想要拿走整個資料庫,除了裡面的玩家資訊,還想要偷到遊戲的原始程式碼,然後在外面架設私服(指盜版),用很低的價格、甚至是免費提供遊戲,這樣就侵蝕到我們(遊戲橘子)的利益。」丁瑋明解釋遊戲公司經常被駭客「盯」上的原因,也指出駭客慣常使用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手法,或是直接攻擊網頁程式碼裡的漏洞。

「而且我記得那時候有黑市欸,駭客攻擊我們家的網路環境能拿到懸賞獎金。」丁瑋明略帶無奈表示。

面對防不勝防的駭客攻擊,以及向美國資安廠商求助無果,遊戲橘子集團決定直接在總部成立資安處,親自訓練一批「白帽駭客」,而丁瑋明就是當時的其中一員,「我們陸續處理該切分、該清理的網段,以及制定內部的資安規範。但整個翻修網站的過程很不容易啊,身為代理商,要花許多時間與(韓國遊戲開發)原廠討論怎麼連線、管理。」

2013年10月,丁瑋明率領一群資安人員與IT人員從集團總部出來,並採用遊戲橘子集團原先已經註冊過的「果核數位」名號,正式成為旗下專門開發資安服務的子公司。

從遊戲橘子獨立出來的「果核數位」,靠這款SaaS服務打天下

根據加拿大研調機構《Emergen Research》在今年8月發布的報告,2021年的全球行動裝置安全(mobile security,包含手機、iPad、筆電等設備)市場規模約39.9億美元,主要是智慧型手機用戶增加、第三方應用程式採用率增加,以及企業允許員工通過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攜電子設備)提高生產力等因素影響,因此這個市場充滿發展潛力, 預計在2030年估值將達到221億美元

果核數位目前的代表產品是「 appGuard安全防護 」,顧名思義是做手機應用程式的資安防護。

「(推出appGuard安全防護)一開始是為了防外掛作弊。假設遊戲App被破解、內部數字被更改,導致不公平競爭,這樣就沒有人要玩了。」丁瑋明解釋,果核數位的產品概念設計最初都是為了提供給遊戲橘子集團。

但如今看來,隨著山寨版App越來越猖獗,手機App的資安防護越來越重要。「假設下載到山寨版的App,搞不好下載完後,你隨便執行一個動作就被jailbreak(越獄,常見說法是指破解)了,然後駭客拿到無敵的使用權限;或是你在山寨版App裡註冊帳戶,過程中把所有個資都給對方,導致資料外洩。」丁瑋明說明潛在的駭客攻擊方式。

如何遏制這樣的惡行發生?同樣來自橘子遊戲集團的林玄紹(首圖左)指出,必須在正版App上架前就加上資安防護,避免原始碼被竊取濫用,「假設我是一位金融客戶,準備上線01號的App版本,那我可以先把Android跟iOS的檔案丟到果核數位的雲端環境裡面,加上appGuard安全防護,過程只要花3~5分鐘,結束後再放到App Store供使用者下載。」果核數位雖然面向to B市場,但其服務同樣有利於終端使用者。

林玄紹表示,appGuard的特點是「在不修改App的原始碼情況下,在外部裹上一層資安防護」,如此一來,既不會額外增加太多的容量負擔,也不會影響使用效能,「金融業的App容量大概是50MB~80MB左右(頂多做到150MB),用了我們的服務大概只會增加3%的容量。」

此外,果核數位因為提早進入賽道,恰巧搭上國內政府在2016年頒布的法規「行動應用App基本資安標章(Mobile Application Basic Security,MAS)」,也因此立足國內市場,其手中目前握有50%的金融業客戶,以及幾家知名零售業者、行動支付業者等。

而他們的野心不僅止於台灣市場,在2017年直接走向海外。

丁瑋明_果核數位總經理_林玄紹_HyperG總經理_2022_10_28_蔡仁譯攝-1.jpg
果核數位的「appGuard安全防護」是一項SaaS服務,旨在提供企業App資安保護。
圖/ 蔡仁譯攝影

台灣資安打世界盃容易嗎?果核數位解析海外市場

綜觀果核數位的拓展之路,從香港、南韓、新加坡、越南到馬來西亞。

「整個東南亞,其實幾乎沒有經歷過PC世代,當地年輕人都直接使用手機了,任何事情像是玩社群、線上購物、處理銀行帳戶等等都可以在同一支手機裡完成。」丁瑋明描述當初以東南亞地區作為首個海外市場的理由,不只看中當地人口基數龐大,而且「人手一機」。

為了成功將「appGuard安全防護」推向東南亞市場、獲得更多信任感,果核數位於2019年3月份在新加坡當地成立一家新公司HyperG Smart(核智安全,以下簡稱HyperG)。自此,林玄紹以HyperG總經理的身分亮相。

「如果能夠得到新加坡政府的認可,那麼跟東協其他國家做生意幾乎不是問題。」丁瑋明補充說道,今(2022)年年底前能夠拿到國際資安CC認證,將更有利於往後走向更多海外地區。

林玄紹則分享他所觀察到的海外資安市場:
1. 韓國:是一個非常重視資安的國家,當地的資安廠商非常多。「所以我們找了一位韓國人銷售appGuard,才有辦法找到在地客戶。」林玄紹也因此思考,下一步是否要在韓國直接設立公司?因為目前看來,資安服務「落地化」在韓國市場是比較吃香的。
2. 新加坡:市場不大,而且被少數企業壟斷資安生意。
3. 馬來西亞:在當地做資安市場生意,很重視人際關係。
4. 越南:是典型「沒有經歷PC時代」的國家,直接進化到人手一機,而當地用戶的資安意識還沒有跟上。林玄紹對此認為,越南的胡志明市充滿發展動能,「我們先到當地提前布局、找到合作夥伴,現在就等資安法規強制執行。法令上了,直接吃下這塊餅。」

「資安要打世界盃真的很不容易。」丁瑋明直言,無論自家的資安服務多麼厲害,到海外當地市場「建立信任感」是關鍵,以未來希望進軍的日本市場為例,或在當地直接設立公司,或把服務授權給當地廠商,比較可能生存下去。

根據遊戲橘子的財報顯示,果核數位及其子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約為新台幣6億元。而根據果核數位內部提供資料,2022年(統計至9月)海外營收占比46%。

林玄紹也表示,紮根東南亞市場必須直面多種族、多語言、多文化的複雜環境,唯有在各地找好合作夥伴,以及親自深入了解風土民情、生活習慣,才可能搶得一席之地。

參考資料:Emergen Research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