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讓企業營收加倍的祕密!圖解公有雲、私有雲利弊,哪一種雲最熱門?

過去普遍自建機房的製造業公司,使用雲端數據分析的投資金額年成長超過3.5倍,就金融業也達到2.5倍的增長。是哪些關鍵特性,讓企業選擇擁抱雲端?

從疫情到戰爭,這幾年大環境的變化像一艘黑船,撞開了企業改革的大門,根據貝恩策略顧問公司的報告,從2018到2021年,成功轉型的企業和未成功的企業相比,營收成長的差距已擴大到5倍。

「很多人發現,不轉型可能會完蛋。」數發部數位產業副署長林俊秀表示,營運上遭遇的種種困難,讓企業開始拋下「不安全」、「巨頭把持」等偏見,更有意願使用雲端服務。根據Gartner預估,全球企業的IT支出,今年將有41%從傳統解決方案轉移到公有雲上,2025年將提升到51%,應用軟體支出更有65.9%,會在2025年採用雲端技術。

在台灣,iKala Cloud在2022年統計也發現,過去普遍自建機房的製造業公司,使用雲端數據分析的投資金額年成長超過3.5倍,就連受到嚴格監管的金融業,也達到2.5倍的增長。是哪些關鍵特性,讓企業選擇擁抱雲端?

基礎建設成本降,可彈性擴充應變

對三種類型的企業來說,上雲後能夠 有效減少基礎建設的成本 。首先影響最大的是新創公司。根據初步訪調結果,前期一次性投資伺服器、存儲等設備,大約會花費50到100萬元不等的金額,但若使用公有雲服務,只需要購買一次「雲主機」,由公有雲業者把記憶體、微處理器和磁碟空間等資源分配給每個網站或系統使用,新創公司在布建主機後就可直接使用資源,減少初期投資。

另一種是偶發性大需求的公司 。平時不會用到這麼多流量或存儲資源,只會偶爾出現暴增,可以在需要資源時酌量購買即可。例如購物網站在舉辦抽獎活動時,可以臨時加大主機資源,辦完再縮減回原先規模,讓主機的資源應用更有彈性,也降低平時固定成本。

最後是備援需求龐大的企業 ,有些自建機房的大型公司,可以利用雲端做備援,降低成本。「原本1,000萬的機房,其實需要另一間1,000萬規模的做備援。」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執行長劉鏡清分享,2010年富邦銀行機房發生大火,備援系統因為成本考量沒有跟著主要機房一起加大投資,導致兩邊資源不對等,啟動後大當機,只能發布重訊暫停營業。把備援系統上雲後,可利用彈性擴充,減少平時成本,成為大企業重要的備援方案選擇。

此外,日常維運人力成本也能大幅減少,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表示,長期客戶Airbnb在過去疫情前每天可租出15萬間房,「但總共也只要6人負責維運管理」,其餘就由公有雲、在地託管業者協助,只需要依照需求付出服務費即可。

另一項誘因,在於安全性。趨勢科技今年的資安報告指出,去年台灣在全球勒索攻擊數量排名第十,網路資安大廠Fortinet也發現,近93%的營運科技(OT)企業組織,過去12個月內系統至少被入侵1次,主因就是僅13%企業能完全掌控系統中的活動,其餘企業就算突然出現異常登入、半夜大量資料被拖拉等,很可能都一無所知。

Google
根據Gartner預估,全球企業的IT支出,今年將有41%從傳統解決方案轉移到公有雲上。
圖/ Google提供

資料放在家恐被駭,不如給「銀行」管

「只要你沒隨時監測、定期更新,在網路上就像裸奔一樣,對著駭客大喊『我沒穿衣服,趕快來攻擊我』!」伊雲谷執行長蔡佳宏生動比喻,就像以前老人家會覺得錢(資料)放在家裡很安全,自己看得到、摸得到,但現在放在銀行(公有雲)集中看守,才會感覺更有保障。

舉例來說,微軟是全球最常受到駭客攻擊的組織之一,Azure卻能號稱沒有被突破的紀錄。美國國土安全部也是AWS長達十年的客戶,公有雲持續面對龐大攻擊,也投入大量資源提升「軍力」,比起許多公司自己不定期監管守備更加森嚴。但部分受到法規嚴格監管的金融、醫療業,擔心用戶機敏資料外流,不希望提供給雲端服務商管理,又想擁有雲端的彈性,「混合雲」的需求便隨之崛起。

根據iKala Cloud和IDC合作進行的調查, 只願意採用地端服務的企業比率從32%大幅縮減到僅剩6%,多達94%都計畫採用雲端服務,其中「混合雲」多達近7成。 混合雲就是結合地端私有雲和公有雲的好處,不敢上雲的機敏資料一樣留存在自家機房,需要運用的就放上公有雲,根據業務需求把工作負載在兩者之間彈性轉移。

iKala Cloud 雲端事業負責人吳元愷指出,以大量自建機房的製造業為例,因為過去是孤島式製造基地,只在台灣供應鏈、產線之間進行資訊往來溝通,直接在地端拉網路連結的效率最高,但現在分散各國製造,跨國連結出現困難,上雲的需求就變得迫切,也有不少企業將混合雲作為中繼站,在過程中一步步調整IT架構,以實現最後真正完全上雲的目標。

責任編輯:傅珮晴、謝宗穎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