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雲馥數位的辦公室,美式風格的共享空間和無限供應的生啤機,讓人印象深刻。雲馥數位總經理曾遠航告訴記者,「這間樓的裝潢,最能反映我們的DNA。」
這家成立5年的雲端服務新創,已獲得800家以上客戶的青睞,兩度成為微軟台灣區年度最佳合作夥伴,更是台灣首家獲得Azure Expert MSP(微軟高標準技術認證)雲端維運服務商。曾遠航說,雲馥基本上就是「born on Azure(應微軟的需求而生)。」
談起雲馥和微軟的緣起,曾遠航説,當初微軟希望能在台灣找一個純做雲端、不夾雜地端業務的雲端維運服務商,雲馥才順勢切入。
問起雲馥在微軟的代理商生態中具備的優勢,曾遠航認為,「我們的組織架構、KPI都是跟著微軟走,基本上就是延伸微軟雲服務。」雲馥在與微軟合作時,不僅窗口明確,兩家公司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微軟也更願意主動介紹客戶給雲馥。
曾遠航說,在現今提供雲服務的廠商中,不少是從提供地端轉而切入雲服務的企業,「地端只要業務對接就好,重視的是溝通和流程,雲端則重視顧問和服務的品質,必須要有好的技術。」目前雲馥技術和業務人員比例為4比1,顯示出雲端維運技術,是雲馥的另一個核心。
晶圓廠也要上雲!不只備援還要「幫升級」
雲馥目前的客戶範圍涵蓋極廣,從製造、零售、金融、遊戲、媒體到公部門都有,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
首先,是如零售和遊戲這類,主要面對不特定的大眾產業。這一類企業通常希望能夠全數上雲的機率較高,過去大多是透過地端機房來負載流量,但仍會遇到不堪負荷的突發狀況,便開始尋求雲端途徑來解決相關問題。
其次,便是如製造業這類將雲端視為資料防空洞的企業。曾遠航說,像是半導體業,倘若遇到天災或人禍,甚至是承載晶圓廠運作的伺服器大缺貨而導致系統無法運作,都會造成巨大損失。曾遠航說,這類的企業通常都還是以地端運轉為主,但提早布局上雲後,便能在緊急時刻將重要資訊全都轉到雲端,降低損失。
不過,這些都只是最初階的上雲,也就是雲馥的基礎建設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例如即時監控工廠、搜集資訊,並透過AI分析來排除設備狀況等,都是雲端更進階的運用。」
iKala雲端事業部總經理吳元愷也分享自身經驗,部分客戶在上雲取得數位轉型效益後,就會有運用行銷科技以擴大獲利和獲客的需求,旗下的相關資源就能成為客戶再升級的利器。
實際上這幾年主動來找雲馥,並願意全數上雲的公司正在增加。曾遠航觀察,上雲雖是趨勢,但過去對企業來説相對缺乏誘因。隨著遠距辦公、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和數位轉型加速的情況下,愈來愈多企業意識到若不加速上雲,將有可能落後對手。
滿滿的數據大平台!應變ESG、淨零碳排趨勢
從提供雲端基礎建設維運服務開始,雲馥至今還長出了另外3個解決方案,分別為資安、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和囊括CRM(客戶關係管理)、ERP(企業資源規畫軟體)、商務流程及ESG的平台。
吳元愷也說,近年來如ESG、淨零碳排和供應鏈變化,都讓不少企業感受到即時掌握數據和分析的重要性。吳元愷表示,近期在協助製造業轉型的力道,也大了不少。
曾遠航指出,這些方案能提供現有客戶進階的加值服務,雲馥也能協助僅對解決方案有興趣的客戶在微軟以外的公有雲上運行。
整體來看,雲馥是從提供上雲基礎建設開始,再透過多樣的加值解決方案深化與客戶的關係,作為持續增長的策略。
當問起雲馥是如何解決不同領域客戶在上雲時遇到的專業問題?曾遠航表示,「我們有些顧問非常資深,接觸很多例如製造、服務等領域的客戶,已經變成該領域的專家。」
談起未來,他強調,雲馥已計畫加重在中國、香港辦公室的營運力道,待整體大中華區的業務成熟,「下一步就會開始往東南亞走。」
責任編輯:傅珮晴、謝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