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明「不放鹽就有鹹味」神奇餐具!鹹味增 1.5 倍⋯到底是什麼欺騙你的味覺?
日本發明「不放鹽就有鹹味」神奇餐具!鹹味增 1.5 倍⋯到底是什麼欺騙你的味覺?
2022.11.18 | 創新創業

近年來,食品飲料行業都在打「健康牌」,無糖、零卡、低脂產品開始霸占了超市、便利店裡大大小小的貨架。

然而,日本一家做不怎麼健康的啤酒和檸檬汽水起家的公司,卻將這套「健康牌」打到了餐具上。用上他們最近剛發布的這套餐具——高腳碗和勺子, 食物少放些鹽和調味品,吃起來也能有滋有味

日本發明鹽味餐具_01
圖/ ifanr

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先給大家看看這套命名為 Elexolt 的餐具長什麼樣子——像是日常可見的塑料高腳碗和粗柄勺子,就連顏色用的也是平平無奇的白色、透明色和不銹鋼本色。

日本發明鹽味餐具_02
圖/ Nippon

如此平凡的外觀內,卻蘊含了神奇功能,日媒稱之為「讓食物變鹹的魔法」。

日本發明鹽味餐具_02
Elexolt 餐具宣傳海報和宣傳手冊
圖/ togetter / ameblo

受邀試用這套餐具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卻表示, 明明是同樣的食物,用上這套餐具吃起來感覺更鹹。 綜合測試人員反饋可以得出, 這套餐具可以讓食物的鹹味增加 1.5 倍。

日本發明鹽味餐具_03
圖/ ANN News

這意味著做菜偷工減料,靠著這套餐具竟可以瞞天過海——僅僅放平時的 6-7 成,最後味蕾感受卻絲毫不會打折扣。

如果是平日口味略清淡的人群,用這套餐具就可以不放鹽。買鹽、糖和調味品的錢可以省一省,廚房裡的調味瓶也可以扔一扔了。

到底是什麼在欺騙我們的味覺呢?

一種微弱電流。 參與這項研發的專家解釋,可以將這種電流等同於用電加熱食物的微波爐和塞到耳朵里使用的 AirPods,無須擔心影響人體健康。

鹽味餐具原理
Elexolt 餐具原理圖
圖/ YouTube @Inside Edition

原來這套餐具,僅僅是外觀像餐具,用法也跟餐具無異的小電器。因此,網友和媒體都以電鹽碗、電鹽勺來稱呼這套餐具。

在勺子粗粗的手柄上和碗底裡都藏了釋放電流的設備。當我們用手捧起碗底,以及手抓起勺子的時候,電流會在餐具、舌頭和用餐的手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閉合循環。

日本發明鹽味餐具_04
圖/ Twitter @HomeiMiyashita

電鹽勺還有「勺中勺」的設計,湯汁在透明勺包裹的金屬勺上會因電流微微顫動。

日本發明鹽味餐具_05
圖/ ANN News
日本發明鹽味餐具_06
圖/ ANN News

這事實上是一種陽極電流,可以讓食物鹽分中占比最多的鈉離子更加活躍,從而使舌頭嘗到更多鹹味、酸味和鮮味。

電鹽餐具原理示意圖
電鹽餐具原理示意圖
圖/ Twitter @pullup0721

電鹽碗和電鹽勺是迭代升級產品,它們的初代原型是一雙電鹽筷,在今年 4 月份發布。但這背後是長達 3 年半時間的努力,由日本麒麟(Kirin)控股集團和明治大學的博士宮下芳明實驗室合作研發。

剛剛發布消息的時候,好奇網友拿來《星球大戰》里的光劍樣式筷子來問:「我聽說宮下實驗室有一種開創性的使用電的筷子……你是說這個?」

電筷子
圖/ ifanr
電筷子_02
圖/ ifanr

研究出電鹽筷的宮下實驗室把網路上看到的電筷子都買回來,拍了一張大合照。在照片最左邊這 3 雙配了樸素麻袋包裝的筷子,才是耗時 3 年半研究出來的電鹽筷。

電筷子_03
圖/ ifanr

相對於碗和勺子,電筷子的構造要更復雜一些——使用者需要佩戴一塊形似智慧手錶的設備,原本錶盤的位置被安上了一塊儲電設備,通過磁吸線與筷子的末端連接來輸送電流。

電筷子_04
圖/ ifanr
電筷子_05
電鹽筷的使用方式
圖/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由於需要額外佩戴手腕設備,連接線也非常明顯地被看到,使得這雙筷子看起來「科技感」太重,容易引起大眾的抵觸心理。

電鹽筷_06
圖/ BBC
電鹽筷_07
圖/ BBC

但這次升級後的電鹽碗和電鹽勺,看起來更加「親民」,電池設備都被藏了起來,還在碗底和勺子手柄上配上了簡單的開關按鈕。

電餐具開關
圖/ ifanr

而且,電鹽碗和電鹽勺上的四條 LED 燈飾還隱藏了一項新功能——四檔鹹度調節。以前想要食物鹹一點或淡一點,全憑手上功夫。現在靠著這套電鹽餐具,這一口鹹了或淡了,只需調節設備,下一口就能嘗到鹹度剛剛好的美味佳餚。

開啟四檔強度的電鹽碗
開啟四檔強度的電鹽碗
圖/ togetter
開啟兩檔強度的電鹽勺
圖/ mynavi

用餐時,用手摸碗底,把嘴放在碗邊,變鹹的效果就出來了。

電鹽餐具使用示意圖
圖/ Nippon

電鹽勺使用也有訣竅。像下圖這樣手握勺柄,會讓送入口內的食物變得更鹹。但電鹽碗和電鹽勺一起使用,並不會讓變鹹的效果疊加翻倍。

宮下芳明博士
這是一個碗狀的計算機。碗的底部有一臺計算機,它產生的不是圖像和聲音,而是味道。未來的計算機將以這種方式融入我們的生活,巧妙給予我們支持。
和電鹽碗合照的宮下芳明博士
和電鹽碗合照的宮下芳明博士
圖/ Twitter @HomeiMiyashita

為什麼選擇了筷子、高腳碗和湯勺這三樣餐具來研發呢?

因為此前麒麟公司做過一份調查, 發現日本人最無法忍受減低鹹度的食物的第一名是拉麵,第二名是味噌湯。高腳碗、勺子和筷子恰恰是這兩種食物常用的餐具

在後來的展示中,這套餐具拿來吃其他食物也能津津有味,例如蔬菜通心粉。

電鹽餐具使用示意圖_蔬菜湯
圖/ Twitter @HomeiMiyashita

那些因健康問題被迫開啟低鹽甚至無鹽生活的人,往往因食之無味而萎靡不振,不能吃味道剛好的拉麵和味增湯簡直是他們心中一道痛楚。

而且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超過 60% 的日本人攝入了過多的鹽,這將導致高血壓、中風與其他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從 2020 年開始的五年內,日本國內低鹽和無鹽食品市場預計將增長約 26%。

健康與用餐滿意度不可兼得的現實,一下子被這套電鹽餐具打破了。

佐藤愛手持電鹽餐具
麒麟集團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佐藤愛手持電鹽餐具
圖/ mynavi

今年 9 月開始,這套餐具在低鹽商品數量最多的專賣店 Muen 宣傳與測試,順利進行的情況下將在 2023 年以大眾能夠接受的價格推向市場,同時外觀也會調整得更加商業化和智慧化。

無鹽和低鹽食品專賣店 Muen 產品照
無鹽和低鹽食品專賣店 Muen 產品照
圖/ Muen

電力與美食也能碰出火花

美食料理味道千萬種,有沒有一種緣於電力的「電味」呢?

早在 1987 年開始連載的日本漫畫《私立味狩學園》中,憑著電力做出的「電菜」就已經被漫畫作者想像出來了。

漫畫《私立味狩學園》
漫畫《私立味狩學園》
圖/ mandarake

在漫畫第九卷中,廚藝大賽總決賽拋出了一個大難題——製作出評審們從未嘗過的味道。

於是,「電菜」和「土菜」成為廚師法人和龍馬拿來對決的菜餚作品。雖然最終勝出的是用泥土炮製出來的「土菜」,但是裝有電池的金屬蝦做出的「電菜」也同樣成為了網路上被讀者心心念念的名菜。

《私立味狩學園》漫畫
「土菜」(圖左)和「電菜」(圖右)
圖/ 《私立味狩學園》

品嘗這道「電菜」的時候,評委說出的那一大段點評,絲毫不亞於周星馳《食神》中的薛家燕的表演。

《私立味狩學園》
這味道太好了!我的舌頭有先苦後甘的感覺,真是不可思議!又像是強烈蔬菜的新鮮味道一樣留在口中!就好比有一種強烈的酸味,要從你的頭頂傳向宇宙似的。
《私立味狩學園》漫畫_02
圖/ 《私立味狩學園》

而創作出這道「電菜」的法人則一語中的,指出「味道就是一種電氣刺激」。

《私立味狩學園》
味蕾是為了識別味道所設的器官,可是味蕾本身是無法感覺出味道的。舌頭的味蕾被味道所刺激,而這種刺激以舌頭的味覺經理改變電器的信號!而這種味道被傳到腦里,人才會感覺出這種味道。

這些也確實有科學根據,科學界也以此發明一些有趣事物。

1752 年左右,瑞士教授 Johann Georg Sulzer 是第一個嘗試電味並描述出來的人,他聲稱電味像是一種刺鼻的硫酸鐵味道。

電鹽餐具原理
圖/ IOP

2017 年,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 Nimesha Ranasinghe 和他的團隊製作出虛擬雞尾酒裝置 Vocktail。

這個裝置實際是一個 3D 列印出來的雞尾酒盃子,與手機 app 綁定,通過味覺、嗅覺和視覺三個維度去虛擬出不同雞尾酒的味道,盡管杯子裡裝的就是白開水。

虛擬雞尾酒裝置 Vocktail
圖/ hackster
虛擬雞尾酒裝置 Vocktail
虛擬雞尾酒裝置 Vocktail
圖/ hackster

不過講到在美食的「電味」研究上經驗獨到的專家,還得是電鹽餐具的主要發明者宮下芳明博士,他在這個領域鑽研長達 10 年。

宮下博士本人是個吃貨,喜歡吃各種好吃的東西,感覺各種不同食物的口味。在他看來,計算機完全可以像塑造視聽體驗那樣打造味覺體驗,用電氣刺激味蕾,用這種電味現象來幫助改變大眾的飲食習慣。

簡單理解為,不健康或者不該吃的東西,用電子設備來模擬味道,並不需要真的吃到真的食物。

過敏、疾病限制、健康生活要求等原因讓越來越多人無法吃上想吃或者想嘗試的食物,這個日趨明顯的大眾問題促使宮下博士做出了很多欺騙味覺的有趣發明。

2020 年,宮下博士發明一個可以舔舐的味覺合成器,由五個溶解電解質製成的凝膠塊來分別復制五種最基本的味道——甜、鹹、酸、苦和鮮味。

味覺合成器
圖/ 宮下實驗室
味覺合成器_02
圖/ 宮下實驗室

為了讓這個電器看起來更像食物,讓用戶更願意去舔一舔,宮下博士將它做成了紫菜捲的樣子,還取名為紫菜捲合成器(Norimaki Synthesizer)。

味覺合成器_03
圖/ 宮下實驗室

可還記得哆啦 A 夢中可以變成任何食物的美食桌巾嗎?

同樣在 2020 年,宮下博士發明的 TTTV 可以說是美食桌巾的現實版,這是一臺舔起來味道很好的電視,用戶舔著美食圖片就可以品嘗到這款美食的味道。

TTTV
宮下博士發明的TTTV
圖/ 宮下實驗室
宮下芳明在試用 TTTV
宮下芳明在試用 TTTV
圖/ Twitter @HomeiMiyashita

舔電視螢幕?那豈不是很髒。

事實上,這部電視後面有一個噴霧生成器,10 個液體噴頭根據所需味道混合成噴霧,噴到一次性的透明薄膜上,傳送到電視螢幕上供用戶舔舐。

TTTV 機器內的液體噴頭
圖/ Reuters
TTTV 機器內的液體噴頭_02
TTTV 機器內的液體噴頭
圖/ Reuters
TTTV 的使用過程
TTTV 的使用過程
圖/ 宮下實驗室

TTTV 可用作菜單的用途,給顧客提供虛擬的試吃服務,滿意味道再下單訂購。宮下博士還為這個發明想到另一個用途——廚師的教科書,TTTV 可以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品嘗來自世界各地的菜餚,增進學識。

TTTV 的應用展示
TTTV 的應用展示
圖/ 宮下實驗室

不過,這個設備還真貴,標價 875 美元,摺合人民幣也要 6227 元。
而且舔屏幕這個行為的大眾接受度始終不高,但宮下博士並沒有泄氣,在今年年初推出了迭代產品——TTTV 2,並定義為「調味家電」。

TTTV 2
TTTV 2
圖/ 宮下實驗室

TTTV 2 更像是一臺印表機,只不過墨水的噴頭換成了 10 個味覺調料,列印用的紙張換成了麵包切片、飯團等食物,可以列印出披薩、酸梅、巧克力等味道,同時還可以在麵包片畫上可愛圖案。

用 TTTV 2 烹飪的吐司和飯團
圖/ Twitter @HomeiMiyashita
用 TTTV 2 烹飪的吐司和飯團_02
用 TTTV 2 烹飪的吐司和飯團
圖/ Twitter @HomeiMiyashita

吃大蒜但不想口臭怎麼辦?除了用加入大蒜味道的麵包片,宮下實驗室在 8 月份還推出了一個嗅覺儀器搭配使用——聞著大蒜味道,吃到大蒜味道,但因為事實上沒吃到大蒜,自然也不用擔心口臭問題。

嗅覺儀器
圖/ 宮下實驗室
嗅覺儀器
防止大蒜引起口臭的方案
圖/ 宮下實驗室

雖說這真是吃了個寂寞,但如果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僅僅精神上獲得味覺滿足,也是非常值得的。

調味粉末
宮下實驗室用化學品合成的調味粉末
圖/ Twitter @T_SONOYAMA

啤酒廠變身為健康科學專家

電鹽餐具背後的商業支持——麒麟控股集團光聽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它家的主打商品之一——午後的紅茶,卻是近年來便利店和超市貨架上的常客。

午後的紅茶
午後的紅茶
圖/ Fashion Press

包裝看起來挺貴氣,logo 還用了英式下午茶開創者——貝德福德公爵夫人的頭像,一度還以為是來自英國本土的品牌,然而卻是百分百的日本血脈。

午後的紅茶 logo
午後的紅茶 logo
圖/ Prtimes

麒麟公司在創立之初的名字是麒麟啤酒廠,接管 1885 年成立的日本啤酒廠後,正式創立於於 1907 年,迄今也有 115 歲了。

麒麟啤酒廠憑著德國工程師帶來的釀造工藝和從德國進口的原材料,在當時深受日本消費者的喜歡。如今的麒麟,與朝日、札幌、三得利成為了日本啤酒四巨頭。

麒麟啤酒
圖/ ifanr

1928 年之後,麒麟用當時市面上並未出現的半透明玻璃瓶,推出了檸檬汽水,自此進軍飲料市場。1963 年,麒麟成立自動售貨機服務公司,這也是麒麟飲料有限公司的前身。

麒麟的檸檬汽水與販賣機
圖/ ifanr

1983 年,麒麟城餐廳開業,麒麟集團也來到餐飲業分上一杯羹。

麒麟城餐廳
麒麟城餐廳
圖/ signal inc

值得關注的是,麒麟在 1982 年後開展了制藥和健康科學業務。歷經 8 年的時間,麒麟在 1990 年推出第一種藥物 ESPO®,用以治療腎源性貧血。

2017 年,麒麟在健康科學領域推出了新品牌 iMUSE,銷售能夠提高免疫能力的血漿乳酸桿菌產品。根據今年的一份報告顯示,這款產品得到了非常優秀的市場反饋,銷售額同比增長了 66%。

iMUSE 系列產品
iMUSE 系列產品
圖/ iMuse 官網

2021 年,iMUSE 的免疫功能成分被添加到了品牌經典的午後的奶茶和生茶飲料中,將飲料和健康保健品的界限打破。這瓶 2000 年就有的生茶飲料,瞬間有了健康保健品的新身份。

iMUSE 的免疫功能添加飲品
圖/ Ponpare Mall

今年 8 月麒麟已經準備好 2000 億日元現金,準備通過並購擴大其健康科學領域的業務,以期在 2030 年超越啤酒銷售額,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

麒麟準備併購健康領域企業新聞
圖/ Twitter @nikkeimj

「提高生活質量」和「預防疾病」成為了麒麟集團長期經營計劃中的重點。麒麟集團將在貼近大眾健康方向去研發新的科技產品,相信這一次的電鹽餐具 Elexolt 不會是唯一,在此之後健康科學領域還將會有更多讓大眾受益的產品面世。

寫出《2001 太空漫遊》的英國作家 Arthur C. Clarke 曾說過:「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與魔法無異」。不如就像憧憬魔法那般,希望健康科學帶來更多新發明,讓大眾過上更健康、更舒適、更愉悅的生活。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責任編輯:何汶、林美欣

關鍵字: #健康科技 #日本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造AI無法取代的人才力,聯發科技攜手Hahow for Business培育跨域人才成果豐碩
打造AI無法取代的人才力,聯發科技攜手Hahow for Business培育跨域人才成果豐碩

在AI新世代浪潮下,兼具軟實力與硬實力的「T型人才」已躍升為企業人才培訓的新焦點。以聯發科技攜手 Hahow for Business 推出的「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為例,正是企業積極布局未來、培育全方位新世代人才的具體行動。

人工智慧的快速演進,正全面重塑我們對「學習」與「人才」的想像。隨著知識獲取門檻變低、學習方式持續翻轉,企業人才培育模式也迎來嶄新變革。在這波轉型浪潮中,擅長單一領域的「I型專才」往往難以應對多元挑戰,相反的,具備專業深度與跨域協作能力的「T型人才」成為企業招募與培育的核心焦點。

以理工科學生為例,雖然在校期間累積了紮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基礎,但往往在進入職場後,因為溝通表達、協同合作與專案管理等軟實力相對薄弱,面臨諸多挑戰、無法發揮潛力。為縮短「學用落差」與提升新鮮人的職場適應力,聯發科技攜手Hahow for Business在2025年共同推出「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將工程師的個人效能訓練藍圖,提前至實習階段。計畫透過Learn-Apply-Reflect與10%-20%-70%學習策略,打造出「自主學習→練習→實際應用」的學習循環,全面加速準聯發人的培養、為企業注入新世代的競爭力。

聯發科技與Hahow for Business以「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加速培育人才

聯發科技始終堅信,每一位年輕人都蘊含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只要能匯聚多元能力,即可激盪出創新火花、點燃成長的力量。這樣的理念也體現在「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logo設計:6道光芒象徵聯發科技永續經營的六大基石–全球觀、創新、人才、公司治理、綠色營運與在地實踐;而5道光芒則代表個人效能聚焦的5項關鍵能力:問題分析與解決、溝通簡報與影響力、專案管理、創意思維與成長心態。

SPARK計畫為實習生提供清晰的學習路徑,結合豐富的線上學習資源、個人練習與小組作業,同時搭配實體知識萃取工作坊,形成自主學習、同儕學習與應用及反思的學習循環。讓實習生不僅可以學習知識與實用技能,並真正將軟實力應用於工作場域。舉例來說,線上課程學習涵蓋「金字塔表達法」、「定錨點架構」、「ANSVA結構」與「SMART原則」等工具,並在為期兩個月的實習中,透過每週的應用練習、知識萃取工作坊與同儕小組報告,系統化強化關鍵軟實力,讓學習不僅止於「知識的獲取」更是「行為的展現」。

hahow
圖/ 數位時代

來自國立清華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的實習生彭同學深有感觸的說:「能進入同一間公司,代表大家的硬實力相差不大,真正決定我們能否做對事情、把事情做好,是有沒有足夠的軟實力協同合作與向上管理,建議從大學三年級開始培養,並且持續不斷精進。」

國立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的實習生鄭同學同樣肯定軟實力的重要性。她說:「在學校,教授指派任務通常有明確的評分指標,但在實習時,主管交付的任務往往保留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為確保彼此有共識,我的作法是主動思考任務的目的,以手寫筆記進行結構性思考與建立清晰的表達邏輯,在與主管進行口頭報告時,則是以『金字塔表達法–先結論、後細節』的方式進行溝通,持續修正與取得共識、精準展開下一步。」

「理工科學生很容易陷入技術細節、分享時不自覺就是滿滿的專業術語,但這樣的溝通模式未必有助於專案進展。」來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網路工程學系的實習生洪同學表示,有效的溝通應該要跳脫技術本位,站在對方角度,說出讓目標聽眾共鳴的話,才能推進合作。「透過這次實習,我學會以『定錨點架構』讓溝通內容更有邏輯與說服力,以及透過『ANSVA–Attention /Need /Solution /Visualization /Action–架構』強化提案表達,就算面對全新的領域,也能快速盤點重點,並與團隊展開更有效的協作。」

「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創造的成效十分亮眼。活動期間在校園舉辦的多元跨域校園講座滿意度高達 94.6%;而在實習階段,儘管實習生同時承擔主管指派的專案任務,平均完課率仍高達 87%,並獲得大量正面回饋。許多實習生分享:「無論未來職涯選擇何種方向,這段期間累積的軟實力,都將成為持續突破與創新的關鍵資產。」

三大學習目標,支持年輕人才快速適應跨部門協作及全球化職場環境

聯發科技長期深耕技術創新與人才培育,積極推動學生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緊密整合,以加速新世代人才的成長與轉型。此次首度與Hahow for Business合作「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實踐三大學習目標:首先建立創新與成長心態;其次強化簡報與溝通影響力及團隊合作;最後,培養問題解決、專案管理與行動決策能力。

Hahow
圖/ 數位時代

同時參加「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與3個不同專案計畫的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實習生李同學表示:「實習期間,我必須同時處理三個專案,時間被各種會議切割得十分零碎,參加每場會議前,我至少得花費10分鐘翻閱紀錄或回想進度,改用實習期間學會的心智地圖追蹤專案進度後,只要 1 分鐘就能快速掌握最新狀況,執行效率大幅提升。」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的實習生董同學則認為:「軟實力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在事前做好規劃、提升溝通的精準度,更關鍵的是,隨著這些能力不斷累積,將更有勇氣面對挫折與挑戰,不會輕易喪失對科技或對人的熱情。」

整體而言,聯發科技攜手 Hahow 好學校的合作,不僅著眼於短期彌補能力缺口,更展現企業對未來人才的前膽佈局與長期投資。當理工學生兼具專業深度與跨域軟實力,學用落差得以有效縮減,人才成長曲線隨之加速,產業也能在新世代人才的驅動下持續創新,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鞏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