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賽9國戰袍出自這家台廠!adidas、NIKE都青睞,如何做到「踢整場也不破」?
世足賽9國戰袍出自這家台廠!adidas、NIKE都青睞,如何做到「踢整場也不破」?

全球第二大再生酯粒廠遠東新,積累30年回收再生技術,從海、陸、空瞄準循環經濟,並在今年世足賽,以海洋回收紗實力,加上最新「抗爆」技術,拿下9國球衣代工大單。

全球瘋世足賽,球場之外,歐洲各國的愛迪達(adidas)門市也開始湧現人潮,紛紛在足球專區挑選代表國家隊的球衣,而包括德國、阿根廷、西班牙等具冠軍相的國家隊「戰袍」,背後都來自台灣的遠東新。

「環保材質已經是各大運動品牌的基本要求!」作為近幾屆世足球衣的主要供應商,遠東新化纖總部協理黃全億透露,一件件的光鮮球衣,是由遠東新以海洋回收紗為原料。

遠東新這次與長年合作的愛迪達攜手,讓環保球衣再升級,搭配最新的強力抗爆織造技術,一口氣拿下9個國家隊的球衣訂單。最終,踢入32強的包括德國、日本、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等七國,各有冠軍相,也讓遠東新在這次世足賽,成了另類贏家。

在「海洋回收紗」已累積7年開發經驗,放眼台灣甚至全球,遠東新都是領先大廠。其實它過去在球衣上也曾用過同樣的海洋回收紗製衣,但上屆世足結束後,隔年,愛迪達與遠東新立刻啟動2022年世界盃開發計畫,雙方從球衣研發開始討論,最終遠東新從紗線、布料、成衣到最後上架,一條龍提供服務。

這一回世足賽球衣新增的獨家抗爆織造技術,也就是讓球衣兼具環保、輕量又不容易破損的特性,正是最大的研發亮眼。

關鍵技術再進化

環保、輕量又不易破損

原來,為了不造成球員踢球時的負擔,運動大廠不斷將球衣輕量化,每件不到兩百克重的球衣,相當於兩罐養樂多的重量,加上一個半小時球員跑動的汗水與拉扯,輕薄的球衣如同浸溼的紙張,如果沒有特殊設計,恐怕一扯就破。

舉例來說,2016年歐洲盃小組賽中,法國對上瑞士才開賽不到10分鐘,瑞士國家隊立刻喊出暫停,原因是球員身上穿的球衣,居然在進攻拉扯中破了!瑞士隊在接下來的80分鐘賽程中,陸續又破了4件球衣……。

歐洲盃的球衣破損並非單一事件,也因此,各大運動品牌制定了「穿著試驗」。遠東新紡紗織染成衣事業部資深經理謝璁毅解釋,運動品牌都有基本規範,除了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還要實際模擬讓運動員踢球,「要撐到最後一刻,球踢進去之後比賽結束,還要撐到球員把溼透的球衣脫下來,這件球衣還是不能破!」

沒想到球衣代工經驗豐富的遠東新,這次技術升級竟一度踢鐵板。想像一下,儘管這一回用「海洋回收紗」製成的球衣,重量壓到每件僅145克,每項標準都符合品牌要求的抗爆係數,首次實測時,球衣還是破了。

「哇!我們那時候就很緊張,開始進行不同的修正。」謝璁毅分析,一般來說運動品牌給的抗爆測試有兩大標準,一個是用尖物頂著布料,持續加大張力到布料破裂為止,須達壓力值250千帕(kpa);其次就是手撕球衣,布料要能承受15牛頓米的扭力,「但測試的結果是,做到這個標準上場比賽,球衣就是會破!」

遠東新靠一次次的「土法煉鋼」,終於突破實測的高標準要求。謝璁毅坦言,既然第一次測試球衣破了,那就接著第二次、第三次不同的試驗,讓係數不斷校正,「到了第四次穩定後,就把這個數字定了下來。」最終,無論用尖物頂破布料的壓力值,或手撕球衣的係數,幾乎都做到了品牌規範的兩倍。

他也透露,祕訣在遠東新在布料織紋上加入巧思,上頭斜紋設計不是為了美觀,而是透過不同織法的密度與排列,一方面達足夠透氣空間,另方面在手撕布料時,能形成斷點,阻斷撕裂的可能。

耕耘多年大豐收

快時尚、運動品牌搶下單

「歷經約3年的測試與研發,去年終於將所有的布料規格都確定,」黃全億不諱言,目前世界盃的球衣訂單基本上都已經陸續出貨,在各國門市都能買到,按照價錢與材質不同,分為球員版與球迷版,值得期待的是,今年遠東新所代工的國家隊多半是世足常勝軍,「後續進入八強、四強甚至到決賽的機率不小,我們當然相當期待後續的追加效應。」

法人指出,遠東新在再生聚酯上耕耘多年,不僅提供耐吉(NIKE)各賽事國家隊球衣已超過10年,今年首度與愛迪達合作推出抗爆係數國家隊球衣,且整體而言,環保再生產品的價格高出約3成,獲利空間也相對較大,有助今年營運。

事實上,遠東新在再生聚酯產能上,有全球第二的地位。整體營收來看,今年環保回收產品化纖營收達占比2成,再生產品中,海洋回收則居主要戰力、占比逾九成。隨著全球環保趨勢的推動,遠東新明年對環保回收產品化纖比重目標要成長至營收3成。

不只接下世足大單,值得一提的是,遠東新歷時十年開發研究的「廢氣回收」成衣等再生產品,也陸續拿到各大快時尚品牌與運動品牌的訂單,將陸續上架並貢獻營運。

所謂「廢氣回收」,這項技術主要是遠東新與美國生技公司LanzaTech合作,透過蒐集鋼鐵廠排放的廢氣轉換成聚酯原料,再製成回收紗,相當於捕捉空氣中肉眼看不見的碳,轉換成為手上能摸到的成衣,目前已商業化量產出貨給國際品牌。

「去年7月與Lululemon的合作公開後,廢氣回收的布料相關詢問,幾乎如雪片般地飛來。」黃全億解釋,這項獨家技術是捕捉廢氣中的碳,將其轉換成乙醇,再經過化學的醇化反應產生上游原料聚酯,「雖然一般大眾很難想像,但確實透過廢氣回收製成成衣,無論是摸起來或實際品質都像是過去石化原料製成的衣物一模一樣。」

去年技術成熟後,遠東新率先拿到Lululemon的訂單並出貨,目前已陸續貢獻營收,今年除了再取得快時尚ZARA訂單,在市面上已經買得到,歐系運動品牌也相繼遞出合作邀約,預計今年冬天也能陸續在門市推出相關商品,而排名全球前三大成衣集團同樣提出合作邀約。

綠色創新無極限

台灣之光進擊世界之光

黃全億坦言,目前「廢氣回收」的再生產品成本較高,但在減碳趨勢下,各品牌也願意嘗試合作。由於該案仍橫跨美、中、印、台四國協力,才串起生產鏈,未來仍有規模與在地化生產的考驗。不過,遠東新的廢氣回收技術,無疑成為眼下品牌爭搶的項目。

減碳確實是一門好生意。根據紡織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預估2025年織品所需回收聚酯(R-PET)量高達1710萬噸,但是回收寶特瓶卻只能供應1590萬噸來看,聚酯回收缺料的問題迫在眉睫,這是遠東新的機會。

在「海」、「空」兩方面的回收料成熟後,遠東新下一階段要著手的是「陸」方面的織物回收。

黃全億解釋,全球一年聚酯產出約9千萬噸,其中三分之一用做寶特瓶相關包材,其餘三分之二則是生產衣服與鞋子,「也就是說,我們在寶特瓶上就算做得再好,也只占三分之一,下一階段就是要思考織物要如何回收。」目前遠東新在織物回收上,分別有物理法與化學法的方式進行,正積極著手與發展。

隨著遠東新的再生技術不斷提升,除了多次勇闖世足賽,在包含日本、美國、中國、越南等地的產能擴充計畫下,預估2030年,再生聚酯產能提升至150萬噸時,成為全球第一的再生聚酯生產商。屆時,這家世足賽的「台灣之光」,運用綠色創新價值敲開更多國際客戶大門,應該指日可待。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何汶

關鍵字: #Nike #運動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生成式 AI 掀起的浪潮,正在重塑全球職場規則。當自動化與智慧工具成為日常,企業對人才的期待也正快速轉變,不只要會用AI更要能與AI協作。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看見了這股正在變化的趨勢,將「AI」視為青年職涯培力的核心議題,從課程設計到論壇活動全面升級。近期,更辦理「AI破浪者論壇」,邀集產業專家帶領青年從 AI 工具應用到心理韌性心法,全面探索 AI 時代的職涯解方,希望能陪伴青年不僅追上技術,更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培養學習力與行動力,學會駕馭浪潮而非被浪潮推著走。

從教育補位到心態進化,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的AI世代行動課

「我們要做的就是補上教育與職場之間的缺口,」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指出。她表示,新北市政府青年局雖僅成立3年,但始終以「接軌社會、接軌職場、接軌市場」為核心任務,不只是從開設課程賦能青年,更要讓青年加快速度以多樣化的姿態進入場景實戰,而「新北有課 UKO」正是這個「接軌職場」的實踐平台。

邱兆梅局長說,它是專為 18 至 40 歲青年而打造設計,串連了培力課程、職涯諮詢與實習體驗的完整職涯成長路徑,希望成為新北青年的「實戰培力基地」。因此,從AI 工具應用、數據分析到自媒體行銷,課程設計結合專案實作與專業證照,如NVIDIA DLI AI深度學習課程等,讓學習成果能直接成為履歷亮點。邱兆梅局長認為,青年需要的不只有學習知識,而是「能立即上場的實戰力」。「學校教的是知識,但我們希望青年學會行動、會嘗試,跌倒之後也能有再站起來的韌性。」這樣的精神,也成為今年「AI破浪者論壇」設計的出發點。

相較過去曾以「藝術變現」為主題,今年的新北市政府青年論壇轉向時下最熱的 AI話題,是順應趨勢,更是教育思維的延伸。「AI讓未來變得更快、更不確定。」邱兆梅局長深刻描繪了時代的變革,「在我父母親的年代,職涯像是在爬樓梯,大家都有明確的路徑。但現在年輕人面對的世界不要說樓梯,連堅固的地板都不見了。」

她坦言,現在的職涯模式更像是「衝浪」充滿高度未知性,也因此,AI 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心理挑戰。許多青年面對變化感到焦慮,擔心被取代或落後。於是,今年論壇特別以「上半場談技術、下半場談心理」的設計,將生成式 AI 的應用學習與心理韌性課題並列。

DSC01039.jpg
邱兆梅局長強調「我們要教的不只是技能,更是面對未知的能力。」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從技術到人性:AI時代青年行動力的三種樣貌

在論壇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講者從各別角度,展現出對AI時代下青年可能的行動路徑的不同洞察與分析。

在AI實務應用的層面上,AI 創作者林上哲與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兩位講者皆指出,「協作」與「標準化」是進入AI時代的關鍵。李婷婷認為,與AI互動的能力就像訓練一位國中生,指令越明確、語境越精準,AI的回應品質就越高。她強調,唯有長時間餵養資料、反覆調整,AI才能成為真正理解使用者的工作夥伴。而林上哲則從企業角度指出,AI自動化若無法落地,多半是因為組織缺乏標準流程。唯有先完成SOP與工作鏈結的明確定義,AI串接與任務優化才有基礎可循。

DSC01106.jpg
AI 創作者林上哲在論壇中分享:AI 要真正落地,關鍵不在技術,而在組織能否建立明確的標準流程與工作鏈結。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至於在企業導入 AI 的實務層面上,DataDecision.ai 人工智慧科學家尹相志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最大挑戰在於「不可控」。AI 無法產生完全一致的答案,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風險與難以驗證的結果,因此實際上線的多為 AI 所生成、可被測試的程式,而非 LLM 本體。他進一步提醒,AI 並非萬能代理(Agent),真正的關鍵在於理解每個工具的能力邊界,並以「工作流」的概念設計系統,讓人類的品質管理與決策判斷成為 AI 發揮效能的保障。

在面對 AI 時代的個人修煉上,三位講者不約而同指出,真正的競爭力仍來自「人性深度」。尹相志提醒青年,要勇於挑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因為這是機器無法模仿的勇氣與創造力;林上哲則強調閱讀與專注的重要,他認為在速食資訊的時代,願意深入思考、專注於單一主題的人,才具備「匠人精神」。李婷婷則以自身經驗呼應此觀點,指出與 AI 協作需要長期投入與耐心反覆調整。當你真正開始讓AI回覆訊息、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發現需要調整與優化的地方,才能學習如何把腦中的 SOP 清楚轉達給它。唯有經過不斷試錯與磨練,AI 才能真正為你代勞並成為人類創意的延伸。

三位講者的分享,體現了青年局設計這場論壇的初衷:AI不只是技術趨勢,更是場人與心智的革命。從自學者、創業者到產業實踐者,這群「破浪者」讓人看見AI時代下多元的成長路徑:學習力、行動力與韌性。

DSC01384.jpg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指出:AI 就像一位需要引導的學習者。唯有持續餵養資料、反覆對話,AI 才能真正理解你的思考。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在AI解放之後,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邱兆梅局長分享,AI 的普及正迫使人重新思考「人」的價值。她認為,科技的進步本質上是一種解放,AI 取代的不是人,而是那 90% 重複、機械、缺乏意義的工作,讓人有機會回到核心問題:「什麼才是人類的獨特性與貢獻?」

「當這些被AI取代的事都被解放後,我們就該探索人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她說,而那才是人類真正的價值。邱兆梅局長鼓勵所有「AI破浪者」們,要誠實地面對跌倒與挫折,並專注在那 10% 無法被取代的價值上,因為那才是青年在這個時代中最關鍵的競爭力。「現在值得敬佩的,不是一路順利的人,而是一直跌倒還能再站起來的人。」她強調,「新北有課 UKO」不僅幫助青年學會寫履歷,更陪伴他們走進產業現場,從技能到心態提供完整支持。最終,能真正駕馭浪潮的,不是掌握多少技術的人,而是那顆願意持續學習、面對挑戰、勇敢破浪的心。

[由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