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科技戰火僅稍停幾日後,兩大經濟體又再祭出新招。根據《彭博社》報導,日本及荷蘭基本上已經同意加入白宮制裁中國的行列,對於先進製程設備出口中國進行管制。
截止目前為止,荷蘭外交部和日本經產省,還未對外發表任何評論,但很可能會在幾週後發布正式消息,而這將又是一次精準的打擊。
ASML、東京威力為何是美國之外的關鍵?
荷蘭為ASML(艾司摩爾)的所在地,該公司專門生產於先進晶片製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EUV(極紫外光曝光機)機台,也是全世界唯一有能力量產EUV的企業,地位至關重要。換句話說, 7奈米以下的晶片,倘若沒有EUV,是做不出來的 。
至於日本一直以來都是材料及設備大國,其中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生產鍍膜和蝕刻設備,為當前全世界前三大的半導體設備商之一。在晶片禁令之前,這間設備供應商約有四分之一的營收來自於中國客戶,包含中芯國際(SMIC)和長江存儲(YMTC)。
白宮方透過禁令防堵關鍵供應商技術流入中國,但在政府的報告中也指出,在美國之外的ASML和東京威力,也是能否讓禁令有效率發酵的關鍵廠商。《日經亞洲》引述了報告中的看法:「讓這兩國政府加入制裁行列,將會是重要里程碑。」
根據研調機構統計,截至今年9月為止,日本晶片設備出貨到中國的金額創下歷史新高,年增率至少增加20%。設備業者表示,從白宮特意拉攏這兩間企業即不難看出,當中應包含不少互惠談判,否則實在沒必要在自由貿易的市場中,損人傷己。
中國向WTO遞交爭端調解,根本沒有用?
另一方面,中國也已準備好再次出招。同樣在今(13日)天,《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已經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請爭端解決機制,認為美國禁令明顯為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商務部在官方網站上發出一份聲明,表示中國將透過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挑戰美國對中國晶片禁令的種種管制,捍衛自身權益。北京當局甚至進一步指出,美國濫用出口管制手段,阻礙半導體產業的全球貿易,甚至擾亂到全球供應鏈的安全。
事實上,這項手段很可能效果有限。由於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在2019年時阻止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新法官的任命,《日經亞洲》就指出,這意味著有些爭端將永遠無法被解決。
軍事、外交關係緊密,專家:美日不排除有更多合作
面對最新進展,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分析,未來日本在配合美國管制的積極度會更高,因為美、日於2030年有共同量產兩奈米的計畫。除此之外,兩國不管在外交、軍事甚至是政治勢力上的結合,也都相對緊密。
另外,劉佩真也指出,日本與中國在半導體的貿易額,不若韓國、台灣和中國之間的貿易來得高,雖然逐年在增加,但日本企業於中國也沒有如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中國那樣大手筆的投資,後顧之憂相對更少。
綜合上述觀點來看,將來日本採取更多措施以配合白宮的機率相當高,況且日本雖不握有先進製程技術,但在材料、設備上,仍足以影響半導體供應鏈的生態。而對美方來說,由於ASML已經同意協助美國部分管制措施,階段性任務已完成,接下來和日本在防堵中國半導體的合作力道,還會持續增強。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