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前3大電信設備供應商愛立信(Ericsson)於20日發布《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提到5G的普及已成為刺激行動數據量上升的主要動能。愛立信身為電信設備供應商,觀察到電信業者針對爆量的行動數據量,在「電信資費」與「降低基地台耗能」2大方面將有較大的改變與挑戰。
報告指出,全球行動網路的5G的用戶數將在2022年底達到10億人,預計到2028年時將達到50億人。屆時,這50億人所產生的行動數據流量,預計將占總行動數據流量7成。
其中各種推升流量的應用程式、軟體服務,如串流、社群軟體,正在改變電信業者制定電信資費的方法,而基地台要處理行動數據流量時所耗費的資源,也成為電信業者在淨零碳排路徑上,必須考量的關鍵。
影音流量將吃掉8成總流量,以後電信將改「分級收費」,沒有吃到飽了!
美國知名創業家與投資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曾說,「軟體正在吃掉世界。」說明軟體產業對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電信業者也同樣因軟體應用面臨劇變。
在2022年,影片已占全球行動網路流量的70%,當中包含在社群軟體如TikTok、Instagram、Meta興盛的短影音,以及串流影視平台如Netflix、Disney+的各式節目影片等。更進一步來說,5G具備的低延遲、高頻寬的特性,也催生出對元宇宙、自駕車等對會產生大量數據傳輸需求的產業發展。
根據預測,到2028年底,影音流量將每年成長約30%,屆時將占全球行動數據流量的80%。眼看行動數據量隨著軟體服務越來越多元而高速上升,過往電信業者幾乎都會提供的「吃到飽」服務也許不再是最佳方案。台灣愛立信總經理周大企觀察, 電信公司採取分級收費的趨勢正在逐漸普及 。
當中值得注意的是,現行的5G基地台採取了2種部署方式,分別為與4G基地台並存的NSA(Non-Standalone)組網,強調一網多用,以及獨立設置的5G之SA(Standalone)組網,強調專網專用。而在SA架構上,電信業者可以透過「切片」(Slicing)技術,在原有的網路架構中,將一部分的頻寬用來滿足指定客戶或指定應用程式的網路效能,比如根據連線速度來區分服務等級,或是根據熱門的應用程式來設定資費方案,給予訂閱者、VIP特定服務。
行動數據量10年成長287倍,要如何降低耗能?
在過去10年間,軟體發展、智慧型手機普及與基礎建設完備3大條件互相助力,讓行動數據量成長為10年前的287倍,為了處理龐大的數據量,基地台的建設數量與耗電量也隨之增加。
面對淨零碳排的企業目標,電信業者面臨的新關卡是,要如何以同樣、甚至是逐年降低的能源用量,來處理日益上升的數據流量。
對此,愛立信全球執行副總裁暨網路事業群負責人Fredrik Jejdling曾表示:「隨著5G網路持續在全球展開部署,節能的5G產品組合將越來越具優勢。」如針對整個行動網路中耗能比例最高的基地台,如何提高數據傳輸速度,減少基地台的運作時間,就是方法之一。
愛立信在最新發布的《打破能耗曲線報告》中,歸納出3個要同時擴建5G基礎建設、降低總耗能的方式:
1. 永續的網路演進:對企業目標和網路現狀採用整體性視角,據此實施網路規劃和營運,助力企業實現業務和永續發展目標。
2. 擴展和現代化:在擴展5G時,對現有網路實施有效的現代化升級改造對於減少行動網路的總能耗至關重要。
3. 智慧化營運:利用AI/ML和自動化技術,以最少的能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已部署硬體的性能。
5G的普及需要多軌並進。台灣愛立信技術長姚旦說,5G在台灣的覆蓋率已經達到95%,而以此為基礎,繼續開發殺手級應用、提高通訊服務的可靠度與可用率(5G Availability),以及持續優化基地台運作效能,將是電信業者未來的任務。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