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浪潮中,你怕被淘汰嗎?想升職加薪、轉換跑道,該學哪些技能?
數位轉型浪潮中,你怕被淘汰嗎?想升職加薪、轉換跑道,該學哪些技能?

★經理人 2023《人才養成與企業培訓趨勢報告》點此下載

「公司正在推動數位轉型,以前的工作技能快要被淘汰了⋯⋯」「想追求更好的職涯,應該具備哪些新能力?」

《經理人月刊》首度發布《人才養成與企業培訓趨勢報告》,彙整台灣經理人與潛力人才的成長路徑、學習動機、渴望加強的技能,中高階主管可以自我盤點,並思考培育人才梯隊的方向,企業培訓單位也能據此制定 2023 年的企業學習計畫,協助產業面對明年挑戰。

編輯團隊爬梳海內外機構研究、台灣 20 大企業人才政策,發現因應地緣政治風險、數位轉型浪潮衝擊產業現況,人才斷層頻繁發生,推升企業培育人才的需求;加上後疫情時代,工作者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跨業跳槽的意願攀升,誘發經理人自我學習的熱潮。

為此,《經理人月刊》與電通智能中心旗下電通智庫合作〈經理人自我成長大調查〉,回收超過 1600 份問卷,彙整台灣經理人近年為了職涯而學習成長的現況,再透過業界訪談,統整出企業因應轉型、養成人才的最新做法。

電通智能中心旗下電通智庫判定未來生活情境、推動人才新技能養成,加速員工因應不確定性的應變能力,與客戶共創社會的美好日常與永續未來。這次與經理人合作設計〈經理人自我成長大調查〉研究方法,並分析調查結果。

《經理人月刊》榮譽發行人何飛鵬表示,「工作者對自我的期待變高、市場競爭變得激烈,職場相關的學習服務因此大幅增加,但依然缺少清楚的指引,讓經理人能往上一階參照,思考升遷過程裡欠缺的能力,同時讓企業評估,訓練資源是否落後,趕緊補足。這次報告,反映出高層、中階、基層的需求和想法截然不同。」

主管和員工正在學什麼?技能大盤點

台灣經理人最想學習的軟實力(soft skills)技能前三名為:策略性思考、談判與說服、領導能力;專業技術(hard skills)前三名則為:商業管理、數位行銷、洞察商機與創業。

更進一步區分 C-Level、部門主管、基層主管正在學的技能,可以發現高階主管更面向未來,例如洞察商機、數位行銷,基層主管集中在解決眼前的工作難題,如溝通技巧和專案管理。

經理人自我成長大調查_主管想學的技能.png
圖/ 經理人

潛力人才(非主管職)正在學習的技能和基層主管接近,主要差異在「領導力」。可以推測領導力不屬於潛力人才目前工作的困擾,不是首要投資學習的技能。

經理人自我成長大調查_員工想學什麼.png
圖/ 經理人

亮點1:愈基層,對未來的焦慮感愈強烈

分析各職級的工作價值、成就渴望、能力焦慮和期待的公司文化,發現高階和基層對於工作的態度和想法,有明顯的落差。

C-Level 強調因應未來趨勢需有多元專業;主管階層重視升遷帶來的地位與成就感;但潛力人才重視切割工作與個人生活,更傾向員工只是組織的小螺絲釘,與其等待升遷,不如直接跳槽。

在對於能力的焦慮上,潛力人才和主管階層非常在意跟著科技進步、培養自己的新技能,是當前學習痛點,也隱含著對於未來的焦慮。

根據調查結果,電通智能中心智庫負責人楊少夫認為,潛力人才其實沒這麼在意升遷機會,表示主管不能再以升遷激勵同仁挑戰轉型專案;在心態上,潛力人才也難以認可自身的工作價值,認為自己在體制內微不足道,反映出安靜離職的氛圍。因此,未來領導者需要的不只是帶團隊業績短期提升,而是靠著價值觀與領導魅力,吸引員工願意留在公司。

調查亮點1_愈基層對未來的焦慮感愈強烈.png
圖/ 經理人

亮點2:世界經濟論壇 2025 最重要工作技能 top10,台灣領導者較不關注

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未來工作報告書》(The Future of Job Report 2020)提到 2025 年最重要的工作技能前十名,比對此次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台灣領導者正在學習和渴望學習的技能,較不關注主動學習、批判性思考、創造力與原創性、科技運用、科技設計與程式編碼。這五項技能裡蘊含的兩大重點:主動學習與思考、數位轉型相關運用,是台灣企業長期亟待補強的技能落差。

調查亮點2_世界經濟論壇2025最重要工作技能top10_台灣領導者較不關注.png
圖/ 經理人

亮點3:不同職級的學習動機、投入資源、偏好模式顯有差異

比較不同職級的學習動機、投入時間、預算,發現 C-Level 的學習時數和正在學的技能數最多。再對比學習動機,C-Level 著重如何面對複雜環境,引領公司未來走向;部門主管和基層主管聚焦在發展與帶領團隊;潛力人才則鎖定在個人思維的成長。

最後,針對學習模式的偏好來看,企業培訓單位必須提供多元的學習模式,包含線上、線下、1-1 互動等,才能符合不同階層的需求。

調查亮點3_不同職級的學習動機、投入資源、偏好模式顯有差異.png
圖/ 經理人

國內專家針對調查結果的回饋與建言

針對今年度調查結果,《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邀請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BCG)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合夥人徐瑞廷、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丁菱娟、與美商宏智國際顧問(DDI)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岳倫提出觀察,並給予企業2023年安排內部學習的建議。

徐瑞廷表示,「企業中長期的競爭力,拚的是人才素質。」領導者應該將轉型與人才建設納入CEO最關切的議題(CEO agenda)之一,才足以創造永續競爭力。因此,企業教育訓練不只著重於學習新知,更是公司思考策略的重要起點,透過學習與討論,創造團隊的共同語言和溝通時機。

身為眾多企業家的學習導師,丁菱娟發現,經理人常常擔心自己跟不上公司轉變的腳步,而渴望補充新知、化解內心焦慮,但「在不同的產業、職級,需要掌握的能力和範疇都不相同,如果不清楚自己遇到的問題,就很難對應該深入學習的項目。」面對新的知識和技術更新,釐清「為何要學」,比學什麼、怎麼學,更為重要。

李岳倫長期協助企業培訓高階人才,她觀察多數公司主管眼裡「只有事,沒有人」,停留在業績至上的心態,上了再多領導與溝通技巧,依然帶不了隊。企業可以提供培訓前的評測,或是協助主管取得第一線員工的回饋,察覺自身盲點、扭轉心態,才不會始終「溝而不通」。

*經理人 2023《人才養成與企業培訓趨勢報告》點此下載

巨思文化執行長陳素蘭|為團隊快速裝備新知:強調「如何學習」、借鏡「新創」

長年觀察新創與傳統企業的發展,陳素蘭提出一個新的學習可能性:「成熟的組織可以嘗試與新創團隊合作,甚至組成策略聯盟,幫助組織加速裝備新技能。」如果有更多大企業願意與新創合作,更能創造雙向的學習機會。新創團隊能從成熟組織學到營運與管理經驗,成熟組織同樣能從新創團隊學到新知識、跳脫既有框架的思考,推動整個產業的新商業發展。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21 世紀的文盲,是不懂得揚棄所學、重新學習的人

《經理人月刊》擅長拆解領導帶人、工作術等職場技能,如今更專注於填補因應時代變遷、科技進步所需的進階知識,像是數位轉型、敏捷管理、ESG 議題與技能轉換和升級(reskill and upskill),協助職場工作者掌握最新的學習趨勢。

齊立文認為,將來的學習方式會是實體與虛擬混合在一起的,人們依舊喜歡自學,也會更需要共學。無論是個人或組織,都想要、也必須擁有彈性多樣的學習管道。更重要的是,在環境多變、知識技能快速迭代的時代裡,學習不是選修,而是必修。如同趨勢大師艾文.托佛勒所說:「21 世紀的文盲,不是不會閱讀、寫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學習、不懂得揚棄所學,以及不懂得重新學習的人。」

新商業學校負責人張芷瑋|影響未來的領袖:數位思維+領導力,帶領組織前進

傳統上,高階學習領導、中階學習管理、基層學習技術,是看似合理的分配。但張芷瑋發現,為了面對未來趨勢,高階主管不可能對新技術不聞不問,欠缺對新技術的了解,會在擬定轉型策略上遭遇阻礙。「這些高階主管的學習,目的是對於新趨勢的全面理解,而非具體的操作細節,免得『見樹不見林』。」

而中階和基層多半是遇到團隊運作、向上管理、帶領下屬或跨部門溝通難題。「這樣的問題如果持續堆積在基層,長期必然會影響到公司策略的實踐。」張芷瑋總結,領導能力要從基層打底,高階主管補充新的數位思維,才能真正讓組織邁向轉型。

《經理人月刊》的學習服務,幫助你的團隊持續成長

《經理人月刊》自 2004 年起只做一件事:拆解管理大師理論、剖析最新管理趨勢、淬鍊台灣管理實戰心法,提供最經典實用的經營知識和管理技巧,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帶領團隊、提升績效。

因應職場學習需求,2019 年推出影音說書「新書快讀」,累積上萬人訂閱;2021 年成立官方 Podcast 頻道,總下載量突破 30 萬;2020 年進一步打造企業線上學習平台「經理人管理知識庫」,對焦培訓需求、方便內訓共學,是領導者打造自主學習風氣的最佳夥伴;開設與時俱進的管理課程,並於 2022 年整併為「新商業學校」,包含實課、線上課、企業內訓等多元服務。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