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於去年12月通過「韓國晶片法案」(K-Chips Act),擴大半導體、車用電池等高科技製造業的租稅優惠,但由於減稅的幅度遠低於外界預期,而廣受批評。在1月3日,南韓政府擬再度擴大減免,讓設施投資稅收抵免率最高可達到25%。
隨著美國、中國以及日本陸續投入數十億美元,建立各國國內的晶片供應鏈,南韓相較之下也應加緊腳步跟上。《彭博》訪問了擁有三星30年工作經驗的國會議員梁香子(Yang Hyang-ja,音譯),晶片產業等同於國家安全問題,尤其美國與中國已正在將人才、資金和政策集中在晶片研發。
「我們正處在一場晶片戰爭中,」梁香子在去年12月的採訪中這樣說,「『技術至上』可以讓我們國家在任何與安全相關的會議中,發揮主導作用而不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例如在外交和國防的問題。」
總統籲更強力激勵措施,財政部擬提升25%減稅
南韓總統尹錫悅的執政黨於今年成立了由13名成員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來擴大該國價值550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領導者就是梁香子。委員會認為,應該透過強力的干預以及保護主義,來面對疫情下各國高度互相依賴導致的物流與生產線混亂。
而就在上個月(2022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了晶片法案,除了都市區的建廠審核程序將會加快,相關專業技術學校的數量也將增加。只是給予半導體製造商的稅收減免僅從6%增加到8%,遠遠低於梁香子的委員會提議的20%至25%。
總統尹錫悅上週呼籲,應制定更強力激勵措施,推動晶片產業發展,並指責反對黨議員阻擋了此趨勢。梁香子也告訴彭博社,短期的政治利益蒙蔽了國會中反對減稅的反對者。
因此本週二,南韓的財政部又宣布將企業資本支出的稅收減免幅度提高至 25%。彭博社表示「立法後不久就提出實質修正,相當不尋常」,但也還不確定修訂後法案能否獲得多數席位反對黨支持。
反對黨的立場表明,過多激勵措施可能會威脅政府財政,只讓大企業獲益。
南韓需把握人才,才能在國際站穩腳步
梁香子說,除非政府加大激勵措施,否則更多韓國公司可能會將其主要生產設施遷往美國,並帶走他們的優秀工程師。三星目前已計劃斥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德州建造一座半導體工廠,並提出可能投資近2000億美元在德州城市奧斯汀等地建造一系列的生產工廠。
梁香子也指出,這是韓國的獨特機會,把握住地緣政治緊繃局勢、全球希望產業鏈多樣化的趨勢,以對抗台積電,「三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以代替台積電的公司」,她這樣說。
各國對於高科技與半導體產業的制裁或優惠不斷擴大,給南韓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使其不得不在民主盟友美國和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之間做出選擇。雙方都要求韓國擴大晶片生產合作夥伴關係。
梁香子認為,這樣的局勢凸顯了韓國建立自己的國內高科技生產能力的必要性,該國必須增加激勵措施以留下製造商與年輕人才。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