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材料大廠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於4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2022年確實有出現客戶調整長約(LTA)的情形,然而今年初仍有客戶與環球晶簽訂長約,並指出不管是環球晶還是中美晶,2022年營收都創新高。
徐秀蘭2022大豐收!8、12吋及化合物利用率滿載
徐秀蘭於今日受訪時表示,2022一整年,包含8、12矽晶圓以及化合物半導體的稼動率都維持在滿載狀態,整體而言,營收動能十分強勁。
不過徐秀蘭也坦言:「小尺寸就大概都在80%到90%。」並透露半導體的景氣下修的情況下,也有長約客戶希望能夠微調合約內容,「可能上半年交1成的貨,下半年交9成,或是調整交期。」整體來說合約仍會履行,徐秀蘭也對2023年的營收攀升相當有信心。
此外,徐秀蘭也提到明年的擴廠進展,指出待明年美國廠開始啟用,環球晶就能在歐、亞、美三洲都有12吋晶圓廠。徐秀蘭解釋,此舉正是為了因應全球在地化的趨勢,以滿足各州公司的需求。
環球晶第三類半導體滿手訂單!徐秀蘭:需求還很大
化合物晶圓今年也是滿載而歸,在碳化矽(SiC)的部分,徐秀蘭說:「每個月出貨量、營業額都在成長。」
過去幾年碳化矽因為價格原因,拉貨一直無法向上衝,如今因為電動車的龐大需求,連帶擴大碳化矽出貨量,價格也開始往下降。徐秀蘭表示,2023年環球晶在化合物半導體擴廠的資本支出不變,也會持續堅持代工角色,不會有自有產品。
至於氮化鎵(GaN),徐秀蘭表示由於市場較慢熱,雖然目前也是滿載狀態,但訂單需求上沒有太大改變。徐秀蘭說,在潔淨室的建置上,明年會稍稍延遲幾個月,但不影響全年營收貢獻。
近期出的磊晶設備缺貨,是否影響環球晶擴廠?徐秀蘭指出,由於環球晶擴廠規劃的很早,因此目前不太有影響,「目標是希望一季進一台。」
她也透露,目前環球晶已經著手進行長晶爐的研發,預計到8吋碳化矽就會自己做。長晶爐是第3類半導體上游基板的重要設備,廠房動輒需要500台長晶爐,在不斷擴廠的情況下,自研設備將會是比較好的成本選項。
2023年環球晶四大挑戰
展望明年,徐秀蘭提出了四項挑戰。首先,是客戶需求變弱,因此2023年能見度也降低。不過她預期,2023年的狀況將會是下半年回穩,加上長約客戶的放量,雖然可能先低後高,但2023全年仍會是成長狀態。
其次,由於匯率正逐步升高,各國走勢目前還很難預測。作為跨國企業的環球晶成本也會因此上升。不過徐秀蘭也說,環球晶將同時受益於原料成本的上升。
第三,各國電費都在漲價中,包含日本、韓國和台灣都在上升,義大利、丹麥也在漲價,在能源成本墊高下,環球晶勢必會面對新一輪的挑戰。最後,人才是徐秀蘭指出的第四個難關,由於目前半導體人才仍處於短缺狀態,環球晶在招募、人力成本控制上,也必須要想法解決。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