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Y在台灣降價、在美國卻漲價!原因是什麼?馬斯克為何打價格戰?
特斯拉Model Y在台灣降價、在美國卻漲價!原因是什麼?馬斯克為何打價格戰?

2023.2.4 更新

特斯拉台灣官網上,可以看到幾個車款價格調降,原本兩車型售價分別為2,299,900元、2,599,900元的Model Y,最新價格已經降價為2,119,900元 (Long Range) 與2,379,900元 (Performance),換算下來,兩種車型分別有著18萬元與22萬元的降幅。

不過就在一天後,特斯拉又雷厲風行地,在美國市場調高了Model Y 車款價格。媒體報導,外界普遍猜測原因在於,美國財政部於當天稍早調整了電動車退稅政策,將可以退稅車款的門檻從5.5萬美元調高到8萬元,藉此允許更多跨界休旅車(SUV)獲得 7,500 美元電動車稅額抵免。

換句話說,特斯拉此舉可以再調高售價的同時,又能讓車主享有稅額抵免。

特斯拉降價
圖/ 螢幕截圖

以下為今(2023)年1月的文章,一文看懂特斯拉為何敢大幅降價,其他車廠會跟進嗎?

2023年新年伊始,馬斯克就火力全開,大殺四方。

1月13日,特斯拉宣佈在歐美多國市場大幅降價,包括美國、德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荷蘭、英國、挪威,降價幅度1%-20%不等。

在美國市場,所有車型售價下調。其中Model Y降幅最大,起售價從65990美元降至52990美元,降幅逾20%。同時,Model 3、Model S、Model X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價,降幅在6%-10%不等。

tesla1
圖/ 36kr

在德國,特斯拉下調了Model Y和Model 3的售價,降幅在1%-20%不等;在加拿大,特斯拉下調全系車型售價,降幅幾乎都在10%以上,最高降幅達19.5%。

tesla2
圖/ 36kr

一周前,特斯拉剛剛宣佈在中國和日本市場大幅降價。

在中國市場,1月6日,特斯拉宣布Model Y起售價從28.89萬元下調10%至25.99萬元,Model 3起售價從26.59萬元下調13%至22.99萬元,二者均創下國產特斯拉歷史最低價。(單位為人民幣,下同)

特斯拉中國調價
圖/ 36Kr

這已經是過去5個月內,特斯拉在中國第 5 次調價,不同車型累計降幅約5萬-10萬元。

1月6日,特斯拉還在日本市場宣布降價,將Model 3和Model Y的價格分別下調約10%。

特斯拉在全球如此大幅度地降價,可以說是在給全球消費者「送紅包」,也是在向全球新能源車的同行們「扔炸彈」。也說明馬斯克是真急了。

鋼鐵人一開戰,全球同行還有幾家不顫抖?他們無論跟還是不跟,都很難。 2023年的新能源車市場注定血雨腥風,行業洗牌加速到來,誰能挺過這場血戰?

馬斯克為什麼急了?

價格戰背後,馬斯克的焦慮一方面源自特斯拉的失意,另一方面來自2023年的悲觀前景。2022年全年,特斯拉在全球共交付131萬輛,相比2021年增長40%,去年的增幅是87.4%。這個成績距離馬斯克設定的2022年交付輕鬆增長50%(交付150萬輛)甚至更多的目標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全球純電動汽車領域,特斯拉2022年的銷量依然蟬聯第一。但如果放在混動+純電動的新能源車范疇,特斯拉被比亞迪反超,丟掉了王座。

2022全年,比亞迪共售出186.35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08.64%,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比亞迪純電動乘用車的年累計銷量為911140輛,2021年純電動車銷量為320810輛。

特斯拉的主力銷售車型Model 3和Model Y分別已經上市7年和4年。這幾年,特斯拉全靠老產品打天下。它的新能源車同行們卻在拼命推陳出新,分流特斯拉的潛在用戶,拉低特斯拉的市場份額。

美國是特斯拉銷量最大的市場。儘管特斯拉依然是美國最暢銷的電動汽車品牌,但它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正在逐年下滑。

據標普全球移動(S&P Global Mobility)的報告,截至2022年Q3,特斯拉在美國新註冊電動車的市場份額為65%,低於去年同期的71%,而2020年特斯拉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79%。標普預測,到2025年,特斯拉在美市場份額或將降至20%以下。

tesla3
圖/ 36kr

中國市場在特斯拉全球銷量中佔比約三成。但隨著比亞迪一騎絕塵、「蔚小理」等一眾造車新勢力的瘋狂追趕,份額不斷下滑。

據乘聯會的數據,2022年,特斯拉在中國新能源車銷量排名第三,市場份額7.8%,12月份一度低至6.6%。

特斯拉銷量成長不及預期,不是產量不足,而是需求不足。

tesla4
圖/ 36kr

整個2022年,特斯拉產量1369611輛,交付量1313851輛,產銷差額為55760輛。也即,2022年庫存55760輛,佔全年銷量的4.24%。反觀比亞迪,2022產銷額佔全年銷量的比例僅為0.73%。

如果特斯拉不能快速提升銷量,其產量過剩問題會更加突出。畢竟,特斯拉仍然在擴大產量、擴建工廠。

按馬斯克的計劃,特斯拉可能會開設10—12家新工廠,最終實現2030年年銷2000萬輛的目標。最近的媒體報導稱,特斯拉正在考慮投資7.75億美元擴建美國德州的工廠;以及將在印尼落成第三座海外汽車生產工廠。

特斯拉需要快速提升銷量,解決需求疲軟的問題。但馬斯克對2023年的汽車消費前景是悲觀的。

他曾在2022年12月底預判,2023年全球會遭遇一場相當嚴重的經濟衰退,其嚴重程度將與2009年相當。

世界銀行也在《全球經濟展望》中,大幅下調了2023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期。世行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至1.7%,低於2022年6月預計的3%。這將是繼2009年、2020年的經濟衰退後,近30年來的最低增幅。

降價無疑是最快速拉升銷量的手段。據媒體報導,在宣布降價後,特斯拉中國3天內狂攬3萬輛訂單。

這一招馬斯克簡直是屢試不爽。儘管每次降價都會遭到老車主的反彈甚至維權,但每次降價後都會有大批新用戶湧進特斯拉門店,開心地獻上自己的鈔票。

這場價格戰,誰敢跟?

特斯拉發起價格戰,戰火燒向了誰?

在中國市場,特斯拉降價後,主力車型Model 3價格帶降至22.99萬-32.99萬,Model Y的價格帶降至25.99萬-35.99萬。

申港證券認為,特斯拉本次降價後,20萬-30萬價格帶的新能源車型將受到明顯影響,其中包括小鵬P7、G9、極氪001、比亞迪漢和海豹、問界M5和M7等,而15萬-20萬價格帶的車型也將受到擠壓,這些車型的潛在客戶將分流到特斯拉。

tesla5
圖/ 36kr

延伸閱讀:特斯拉降價惹怒一票老車主!馬斯克反嗆:漲價時也沒人貼錢給我

在20萬-25萬價格帶,Model 3的最新起售價較比亞迪海豹高出不足2萬元;比小鵬P7便宜1萬多;比蔚來ET5起售價低3萬。這幾款車都被視為Model 3的直接競爭者。

在純電SUV車型裡,Model Y最新起售價 25.99 萬元,與AITO問界M5 EV最新起售價25.98萬幾無價差。相比蔚來的ES6、EC6,小鵬G9,理想L7、L8,Model Y在售價上都有明顯的優勢。

領跑C11這種主打親民路線的車型,起售價18.58萬元,有20萬左右預算的消費者就可能分流到Model 3。

面對鋼鐵人發起的「挑釁」,誰敢應戰?

AITO問界率先跟隨降價。 1月13日,AITO問界官宣降價:即日起,問界M5 EV調整後售價為25.98萬元起,問界M7調整後售價為28.98萬元起,兩款車型降價幅度達到3萬元。

同時,對於降價前已提車的車主,問界承諾將提供價值3萬元以上的權益禮包予以補償;就連此次沒降價的問界M5增程版車主,也可獲贈兩年基礎保養。

AITO問界是賽力斯汽車與華為合作推出的汽車品牌。自2022年3月正式交付以來,AITO問界已累計交付超7.5萬輛汽車,堪稱一匹黑馬。

此前的11月份,AITO問界已經跟隨特斯拉推過一波降價促銷。犧牲部分毛利換銷量是AITO問界降價的主要訴求。

目前來看,業界尚未有第三家新能源車企加入這場價格戰。

相反,去年底至今,比亞迪、吉利、長安、哪吒、東風等品牌先後宣布旗下部分車型漲價。廣汽埃安今年初宣布預計於3月初對旗下車型漲價,漲幅在3000-6000元不等。

蔚來創始人李斌曾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特斯拉降到十幾萬都不奇怪,但蔚來堅持的原則是不降價。其它車企不敢輕易參戰,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底氣不足。特斯拉降價的一大底氣來自其遠超同行的高毛利。

特斯拉獲利圖
圖/ 36kr

2022年Q1,特斯拉的單車毛利率高達32.9%,雖然呈下降趨勢,但Q3的單車毛利率依然保持在27.9%。

理想是造車新勢力中單車毛利率相對較高的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理想的單車毛利率分別為22.4%、21.2%和12%,較特斯拉仍有較大差距。

淨利潤方面,2022年Q3,特斯拉每賣出一輛車平均獲利9711美元,在一眾車企中排名第一,遙遙領先。在單車獲利水平上,新能源全球銷冠比亞迪遠遜於特斯拉,只有1466美元。「蔚小理」更是賣一輛虧一輛——以Q3為例,每賣出一輛車,蔚來虧1.529萬美元,小鵬虧1.0484萬美元,理想虧6566美元。

q3數據來源:金十數據、公開信息
圖/ 36kr

成立至今,大批造車新勢力仍處於巨額虧損中。僅2022年前三季度,蔚來就累計虧損了87億元,小鵬緊隨其後,前三季度共虧損67.78億元。

中國車廠2022前三季度
圖/ 36Kr

對很多車企來說,這場價格戰跟或不跟都是殘酷的選擇。跟,意味著繼續「失血」,資金壓力高企;不跟,則可能丟掉訂單,被用戶拋棄。

血戰2023

2022年,除了極少數車企如比亞迪過得春風得意,絕大部分車企都壓力山大。即便是彪悍如特斯拉也沒能例外。

車企們在2022年既遭遇了共同的困難,包括疫情反覆、全球處於加息週期、消費低迷、供應鏈價格上漲、地緣關係緊張、科技股在資本市場遇冷等,多重利空輪番吊打全球車企。

同時,每家車企進入了各自發展的不同階段,各自暴露出自身的問題。

馬斯克身陷曠日持久的Twitter收購大戰,無暇顧及特斯拉。2022年,特斯拉鑑於成本上漲,多次漲價,再加上老車沒有更新換代,在消費者眼中不再是性價比的代表。

因此,特斯拉不僅丟了新能源全球銷冠,市值也縮水超7000億美元,馬斯克在特斯拉的持股市值縮水2000億美元,成為人類歷史上財富縮水最多的人。

低效運行的蔚來2022年銷量增速低於中國智慧電動汽車的整體增速。銷量一度領先的小鵬,隨著G9出師不利而迅速跌落,股價暴跌,諸多管理問題集中暴露。

走大單品路線的理想低估了從理想ONE切換到L9的難度,高估了用戶對老單品的忠誠度,最終遭遇短期銷量斷崖式跌落,計提8億庫存損失。

總的來看,2022年,蔚小理的先發優勢被明顯稀釋,銷量逐漸被野蠻生長的第二批造車新勢力埃安、AITO問界、哪吒、零跑趕超。

當然,在群雄逐鹿的2022年,已經有車企掉隊甚至出局了。比如威馬,遲遲未能解除的資金危機將其拖到了生死邊緣,「像牲口一樣活著」。李一男的自遊家因新車交付難產,還沒出牌就被出局了。

各家新能源車企就在這樣的局面下匆忙邁入了2023年。這很可能是更殘酷的一年。

感受到2023寒意的不只有馬斯克。蔚來李斌也在內部信中告誡員工,「對2023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困難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要放棄任何的僥倖心理,保持危機感,冷靜感知和分析市場環境與競爭態勢的變化,我們才可能適應與應對接下來的艱難挑戰。」

2023年,將有更多車型上市,包括特斯拉也被傳將推新車型。

一些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市場新上市的新能源車約有70款,2023年還將有100款新能源車型上市。

但需求端並不樂觀。摩根士丹利近期在一份報告中提到,2022年受補貼政策影響,需求已在一定程度上透支。 「中國目前的純電動車滲透率已經超過20%,明年很難看到類似的增長速度。」

智慧手機行業已經從群雄逐鹿到不斷洗牌、最終全球只剩4-5家活下來。新能源汽車大概率會重複這個演進路線。

2023年註定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特斯拉的激進開局,將讓新能源汽車的洗牌和淘汰賽加速到來。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

責任編輯:傅珮晴、林美欣

關鍵字: #特斯拉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最佳!中國附醫積極打造安全智慧醫院,亮眼表現獲 HIMSS肯定
全球最佳!中國附醫積極打造安全智慧醫院,亮眼表現獲 HIMSS肯定

為提供以病患為核心的醫療照護服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附醫)早在數年前就展開智慧醫院布局,並獲得國內外獎項肯定、創下許多台灣第一。舉例來說,中國附醫不僅連續完成美國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學會(HIMSS)的 INFRAM Stage7認證、EMRAM Stage7認證、AMAM Stage6認證並獲得亞洲首座HIMSS Davies Award of Excellence大獎,更進一步獲得HIMSS「數位健康指標(Digital Health Indication,DHI)」全球最高成績殊榮。

中國附醫是如何辦到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副院長陳俊良面帶微笑的說:「在蔡長海董事長以及周德陽院長高瞻遠矚領導下,我們早在2021年就擘劃清楚的智慧醫療藍圖,還有專職單位負責各項工作,此外,還可以彈性因應業務需求敏捷展開跨部門合作。」舉例來說,在數據管理與應用這個領域,資訊室負責臨床醫療數據資料的蒐集,大數據中心則肩負巨量數據挖掘與應用,至於人工智慧中心則是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智慧醫療各個領域的關鍵推手。「在實踐智慧醫院這個旅程中,資訊室肩負數據治理重責,必須從(醫護)需求面、(數據)來源面、(安全/隱私)技術面等構面進行規劃與啟動相關實務。」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從身分驗證管理到內部通訊,自由系統助中國附醫深化安全防護力

為發揮醫療數據的最大價值,中國附醫尤其重視資訊安全防禦,陳俊良表示:「第一前提是合規、因應資安法優化系統、數據、裝置設備與人員的安全性。」具體作法有二:首先是因應資安法以縱深防禦的方式持續強化對私有雲環境與設備的安全管理;其次是加強整體資安可視性與自由系統合作,由其協助導入微軟各項的解決方案,並提供資安監測與即時異常通報等服務,讓中國附醫可以更具效率與效能的方式過濾與發現異常事件。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系統維護組組長李祥民進一步解釋:「資安威脅無所不在,過去幾年,勒索軟體威脅更是防不勝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光是保護數據資料還不夠,必須從身份、裝置、帳戶等多元角度切入,因此,微軟在2021年開始提供資安解決方案時,我們就開始評估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廠商,決定合作廠商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原廠推薦,由原廠的角度評估廠商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是自由系統展現出的專業技術與符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提供即時監測並提供通報服務,極大程度緩解中國附醫在資安人力與能力的欠缺,讓我們可以更好的落實安全防護。」

因此,中國附醫順利在2022年導入微軟資安解決方案,而這,不僅提升了中國附醫的資安防護能力,例如分別在2022年跟2023年預先偵測異常事件並成功防堵來自外部的安全攻擊,也讓資訊同仁可以專注在核心業務上,極大化資訊與數據價值。良好的合作體驗也讓雙方合作關係進一步擴展到應用程式端的安全防護,例如,將地面郵件系統搬遷到微軟的雲端服務,藉此降低Email Server的維運成本與損壞風險,同時,優化帳戶登入管理等。

陳俊良表示:「過去幾年,資安威脅不減反增,但是,透過縱深防禦的強化並且經由合作廠商加強即時監控與協助行政通報等服務,我們可以逐步優化資訊安全防護能量,並成功讓異常事件的發生頻率下降,而這,也是中國附醫可以順利獲得HIMSS的INFRAM Stage7跟EMRAM Stage7等認證的關鍵原因之一,為此,後續將持續與合作夥伴共同努力、與時俱進的深化安全防護能力。」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透過雲端身分驗證落實Single Sign On以提升縱深防禦能力

除了導入資安與雲端郵件之外,李祥民表示,中國附醫更於日前將雲端身分驗證跟院內簽核系統的登入機制彙整在一起,以優化登入安全。「接下來,我們會與自由系統合作,重新盤點、評估有哪些院級服務適合以Microsoft Azure AD進行單一登入與多因素驗證,藉此提升安全防護機制。」

自由系統業務經理許廷輔表示,資訊安全不可能一步到位,相反的,需要長期、動態的進行調整與優化,因此,需要組織上下齊心、一同落實安全防禦。「從2021年至今,我們發現,中國附醫不僅重視資訊安全,更身體力行、彈性敏捷的因應潛在威脅做出調整、改變,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地方,為進一步擴大成效,自由系統將針對中國附醫在(數據)資料安全與雲端服務等策略提供更多適合中國附醫的產品及服務。」

「智慧醫療、智慧醫院涉及的面向既廣且深,不可能單憑己力完成,需要專業的外部夥伴提供最佳支援與服務,我們很開心可以有自由系統這樣的夥伴,期待未來有更多合作火花,讓中國附醫可以一步一腳印的建構與完善安全智慧醫院布局。」關於中國附醫與自由系統的未來合作,陳俊良如是總結。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