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再說」為什麼會讓你快樂?心理學家:延遲憂慮,現在就放過自己!
「年後再說」為什麼會讓你快樂?心理學家:延遲憂慮,現在就放過自己!

跟無止盡的焦慮喊停,「延遲憂慮」幫你整頓壓力

最後的(而且非常簡單的)一項對焦慮與憂心迴圈喊停的技巧,稱為延遲憂慮(worry postponement)。事實上,就算你沒有焦慮的問題,運用這項技巧也能為你帶來益處;這是一種很棒的全面通用壓力管理技巧。這有一點像是規劃你的壓力預算。

萊登大學(University of Leiden)的恩可‧佛斯留斯(Anke Versluis)主持了一項隨機性的試驗,其結論支持一個想法: 你不需要完全消滅憂慮,你只要和自己達成不要現在就陷入憂慮的協議。 他們的研究重點是一種人們常有的傾向,即喜歡自訴「主觀性的健康問題」,但相同概念可以套用到其他各種讓人憂慮與芻思的面向上。他們的研究結果指出,延遲憂慮可以有效地在人們和令他們痛苦的想法之間拉出客觀的距離;而實行一定程度的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譯註:這是一種對認知歷程的認知,白話來說就是「我知道自己怎麼了」),也同樣有助於降低整體的焦慮和多慮。

讓人焦慮和憂心的想法常常揮之不去,其特性是很容易造成干擾。一旦你的腦子裡跳出某個具有威脅性或是很負面的想法,就很難改變或忽略。你很快就會分心,因為你的腦子會想:「喔,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這件事!」就這樣,你的注意力和焦點被拉走了,離開了當下。

所以說,實際上的情況是憂慮控制了你,而不是由你掌控憂慮。讓人覺得壓力很大的想法出現,來個下馬威,你馬上就棄甲投降。我們犯的錯是當負面想法一出現,我們就誤以為除了把焦點放在這件事情上之外,別無其他選擇。還記得嗎?人的大腦會偏向負面,我們的資訊處理方式也涉及放大壞消息;大腦會告訴我們,具威脅性和讓人害怕的事永遠都要先處理。

假設你擔憂的是「我不知道眼前這頭老虎會不會把我吃掉」這種事,顯然要優先處理沒錯。但,通常我們擔心的事情都是「不知道珍妮會不會覺得我做的簡報很糟糕」或者「如果小偷去翻我的垃圾,發現我不小心丟掉的日誌,弄得聯邦調查局上上下下都知道我難以啟齒的祕密,那我該怎麼辦?」換言之,當我們其實真的、真的不需要優先處理時,卻把這些想法排在最前面。

延遲憂慮不是叫你完全消滅憂慮(沒錯,每個人都會有煩惱,就算不會焦慮的人也一樣),而是要你把憂慮放在適當的位置。別在每一次腦子裡出現某個讓人焦慮的想法時就馬上去關注,你可以叫你的煩惱等一下。由你來主控自己要把有意識的覺察放在什麼地方;不要讓隨便什麼事都害你分心或干擾你的焦點。

Shutterstock_eat_alone_pressure
圖/ Shutterstock

延遲憂慮就如其名,這是一種特意的選擇,選擇把你的憂慮往後延。這跟叫你不要擔心不一樣,因為你一定還是會擔心。 這套技巧的重點比較在於掌控和管理你的憂慮,事前主動決定你希望這些憂慮對你的人生要造成多大的衝擊。 在當下,這些憂慮看來非常急迫且重要之至,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你必須要把身上的每一條神經都轉到這些想法和感受上。但,你其實有選擇。

目前已經有些研究發現,引發焦慮的其實並不是憂慮本身,而是我們對於憂慮的負面認知。阿卓恩‧魏爾斯(Adrian Wells)2010年就在《實驗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中提出解釋,他說,「後設憂慮」(meta-worry)—也就是你對一般憂慮的負面看法,實際上會引發更嚴重的廣泛性焦慮症。因此,當我們把自己的憂慮當成一種疾病然後加以抗拒,基本上就是確立了這些憂慮,變成比實際上更嚴重的問題。延遲憂慮會繞過這部分,因為這套技巧就是在告訴你:「擔心不是個問題,你大可擔心,沒有人不准你擔心,只是你不要現在去擔心。」光是這樣,就足以化解憂慮和後設憂慮(也就是你對憂慮的憂慮)。

你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延遲憂慮,重點是刻意且有意識地設下你的憂慮界線,就像是在旁邊圍上圍籬一樣。

其中一種方法是在你感到擔心時設下時限。比方說,晚上你窩到床上,準備要睡覺了,但你的大腦忽然之間切換到憂慮模式,出現了一千件要反覆思量的事情。你對自己說:「沒關係,我可以擔心這些事,我也會擔心,但我不用現在擔心。我會排出一段特定的時間,之後再來擔心,不然就明天早上十點鐘好了。在這之前,我不要多花一秒鐘去想這些事。」

然後你就這麼照做。當心思遊蕩在那些看似極為重要且攸關生死的想法間,你可以充滿信心地對自己說這沒關係,你會仔細想一想,但不是現在。很有可能這些憂慮一點都不急迫,可以先擱置。況且,如果你真的還會想回頭擔心的話,等到早上你整個人會煥然一新,可以投入全副的腦力。對自己說你該做的都做了,可以把待辦清單上的這些憂慮劃掉了,現在沒有什麼特別該做的事,去睡吧。

只能擔心5分鐘!把憂慮設期限,給自我喘息

另一種可採取的方法,是 對憂慮設定期限 。也就是你從床上起身,對自己說:「你還是想要擔心?那好吧,就讓我們來擔心,但我們只擔心五分鐘就好,然後就去睡了。」設定好計時器,全心全意去擔心,時間到就停下來。你可能注意到這些作法裡面隱含了幾個點。

第一,如果你延遲了憂慮,通常就不會想再回頭擔心了。第二,就算你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擔憂,你通常會注意到煩惱過之後的焦慮程度還是和之前一樣,這表示,花這些時間去擔憂基本上沒有任何幫助。不管是哪一種,你都限縮和管理了憂慮對你造成的影響,也教會自己你有選擇,不需要任憑那些讓人分心、造成干擾的想法宰割。

要實行這項技巧,你需要準備也需要練習。 每天訂出一段時間刻意去擔心一些事。找個你不會被打擾,且精神狀態最佳的時段。別害怕去做點實驗,可能要多試幾次才能找到對的感覺。

不過,我也知道你在想什麼。你可能在想:「聽起來當然很棒,但是如果這一次我真的必須擔心某件事,那怎麼辦?如果這一次事情真的嚴重了,那怎麼辦?」憂慮會以富創意又新穎的方式來占據你的注意力,憂慮的本質是,你會說服自己如果這一次你決定不要讓自己緊張兮兮,災難就真的會降臨。

且讓我們來扮演一下魔鬼代言人,假設有些時候我們的憂慮、恐懼與芻思真的非常重要,需要立刻加以考慮。那麼,我們需要的,是一套能區分這種情境與單純想太多的方法 。 我們可以自問以下的問題:我們的擔心(一)真的是個問題嗎?以及(二)現在有任何我可以做的事嗎?

要對自己誠實。你要處理的問題,必須是客觀上真的很重要,且此時此刻你真的可以做點什麼。假設有一項工作很急迫,讓你的內心百般煎熬。這真的是一個問題,但假設現在已經很晚了,你要等到明天早上才能和對方商談。所以說,問題真實存在,但你現在什麼也做不了。再假設你的孩子正在發燒,但除此之外一切都好,你還是很可能帶著他們衝進急診室要給醫師看診。這是你可以做點什麼事的情境,但並不真的是個問題。最後,假設你擔心最近一位客戶會給你負評。現實中,這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任何公司都不會因為單獨一則負評而倒閉),而且你現在什麼也做不了。

不過,如果這真的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而你現在也可以有所行動的話呢?那就動手去做吧。

shutterstock_good job_encourage_415992478.jpg
圖/ areebarbar via Shutterstock

去做,但不要擔憂。擔憂和多慮無用,當情境需要你採取適當的行動時更是如此。在這個時候,你更需要降低憂慮,因為抱持冷靜清醒的腦袋才能幫助你最快速找出解決方案。除非那些讓你焦慮的想法真的很重要,加上你此刻真的可以做一些有用的事,不然就把這些憂慮往後延遲。你可以等到早上才做決定、之後再理出頭緒,或者就暫且丟到一邊。

一旦你決定某件事不值得擔憂,那就要毫不留情。想像你的心智是一隻被拴起來的狗,要不停地把它拉回到當下。如果你能把五種感官全部都用上,把你自己定錨在當下的現實,那這其實再簡單不過。檢視你的環境,看看能不能列出三種看得見的東西、三種聽得到的聲音、三種聞得到的氣味,諸如此類。

當你的憂慮時刻又出現,請注意你是否覺得急迫感沒那麼強烈了。提醒自己,過去看起來很緊急的狀況,不會一直都這樣。用新的角度看這些擔憂和焦慮,跨入解決問題的模式,看看你能否採取有用的行動以降低焦慮。關於憂慮,有時候你能採取的最佳行動,就是把這些事情拉回真實世界,變成一個務實的問題,然後採取行動去解決。

八成是你想太多_立體書封.png
圖/ 時報出版

本文授權轉載自《八成是你想太多: 你的煩惱不是真正的煩惱,23個鬆綁焦慮、緩解壓力與享受當下的練習》,Nick Trenton著,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串聯線上、線下,7-ELEVEN打造全台最綿密的零售媒體聯播網
串聯線上、線下,7-ELEVEN打造全台最綿密的零售媒體聯播網

零售媒體正改寫行銷遊戲規則!近日7-ELEVEN、PRESCO統一數網及統一資訊聯合舉辦「零售媒體新紀元RMN媒體說明會」,邀來產業專家分享零售媒體的第一手觀察,吸引近200位品牌廣告主、行銷代理商與合作夥伴出席,展現7-ELEVEN零售媒體聯播網(Retail Media Network, RMN)的高度關注與潛力。

7-ELEVEN、PRESCO統一數網及統一資訊聯合舉辦「零售媒體新紀元RMN媒體說明會」,產業專家
7-ELEVEN、PRESCO統一數網及統一資訊聯合舉辦「零售媒體新紀元RMN媒體說明會」,產業專家齊聚一堂,分享零售媒體最新趨勢。
圖/ 數位時代

在全通路快速發展的時代,各大品牌都積極尋求更精準觸及消費者的方式,7-ELEVEN以全台超過7100家門市為基礎,搭配近7000台的OPEN!CHANNEL數位看板、超過16000台X POS收銀機、3500台冰櫃上方螢幕、超過300台pDOOH(程序化數位戶外廣告)櫥窗數位看板,再加上擁有1900萬uniopen會員的 OPENPOINT APP,建構出全台覆蓋率最高的零售媒體網路,品牌廣告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出現,實現從線上到線下的無縫廣告體驗。

「超商不只是購物場所,而是人與人,甚至是品牌與消費者接觸的連接點,」統一超商表示。7-ELEVEN零售媒體的優勢,就是利用遍布全台廣泛且綿密的通路門市,結合消費者每日線上、線下造訪,不僅成功打造全台最大的數據集中地,更有超過26000台螢幕數量,覆蓋率高於其他通路與交通樞紐,滿足品牌的全通路行銷需求。

全台據點最多的零售戶外聯播網OPEN!CHANNEL,搶攻結帳最後一哩路

7-ELEVEN在線上以1900萬uniopen會員的OPENPOINT APP為基礎,串聯線上與線
7-ELEVEN在線上以1900萬uniopen會員的OPENPOINT APP為基礎,串聯線上與線下。
圖/ 數位時代

7-ELEVEN不僅擁有遍布全台的門市,每日進店來客數高達數百萬人次,還有位於結帳櫃台上方螢幕、全台最綿密的零售戶外聯播網OPEN!CHANNEL,PRESCO統一數網指出,「OPEN!CHANNEL的特色就是兼具廣度與準度。」在廣度上,位於結帳櫃台上方的OPEN!CHANNEL螢幕,全台共有近7000台,7-ELEVEN計算過,消費者在結帳時,大約停留40秒,是觸及消費者的最佳時刻。消費者一周平均觀看3.6天,接觸比例高達6成,僅次電視,有效觸及各大族群。

7-ELEVEN擁有全台最綿密的零售戶外聯播網OPEN!CHANNEL,兼具廣度與準度。
7-ELEVEN擁有全台最綿密的零售戶外聯播網OPEN!CHANNEL,兼具廣度與準度。
圖/ 數位時代

在準度上,導入獨家的人臉辨識技術,打造全台唯一以觀看計費的數位戶外廣告,以60度角加上5公尺的辨識範圍,只要消費者抬頭觀看螢幕,注視2秒即可判別性別、年齡,觀看5秒才視為一位收視者(viewer),精準計算廣告曝光和效益。OPEN!CHANNEL也提供多元條件篩選,包含年齡、性別、門市區域、投放時段等,協助品牌準確鎖定目標客群,等同於網路數位媒體的特性與銷售機制。

X POS收銀機螢幕則是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結帳、繳費必看畫面,目前共有高達16000台螢幕,搶占顧客最後一秒關注,適合新品上市、限量優惠或重大節慶促銷使用在每天擁有最大的曝光量。

7-ELEVEN不斷透過線上、線下通路,縮短消費者購買的最後一哩路。
7-ELEVEN不斷透過線上、線下通路,縮短消費者購買的最後一哩路。
圖/ 數位時代

統一資訊表示,在全通路商業加速發展的時代,品牌與商家正積極尋求更精準、更有效的消費者觸達方式。透過統一資訊的RMN-R技術可透過匯聚消費者輪廓、零售資料、會員點數資料、門市資訊、跨集團銷售資料,建構第一方數據;藉由 AI 賦能,找出隱性偏好,打造會員精準受眾包,預測消費者行為模式。再藉由統一超商全台覆蓋率最高的零售媒體聯播網,結合線上與線下多元通路媒體資源,讓品牌廣告主能在消費者的日常場景中實現零距離行銷。

泰國7-ELEVEN也和廣告公司PLAN B合作,在至少 5,000 家門市佈建數位螢幕廣告,投資超過 30 億泰銖,集中在飲料冷凍櫃上方、食品冷凍櫃(即食食品和乳製品上方)、及其他陳列區(例如食品和飲料、零食、個人護理產品和消費品等)貨架上方。這三個陳列區都被視為顧客能夠清楚看到廣告媒體的重要位置。透過大量曝光,可將品牌形象直接植入消費者心中。

遍布各大商圈的pDOOH櫥窗數位看板,則是門市對外最亮眼的位置,高亮度、大屏幕吸睛度十足,只要路過一定看見,鎖定高人流熱點鋪機,還能客製化鎖定受眾,創造高曝光和高到店轉換。位在冷藏/冷凍冰櫃上方的數位看板,是消費者購物動線上的黃金位置,2025年預計導入1800家門市,達3500台螢幕數量。

TenMax商務開發總監林聖鈞表示,零售通路的數位螢幕已成為品牌觸及消費者的重要場域。以 7-ELEVEN 為例,高密度的人流與日常高頻接觸,讓螢幕能自然融入日常軌跡,成為影響消費決策的關鍵觸點。

TenMax pDOOH結合零售數據與 AI 技術,能依據時段、天氣與人流狀況即時調整訊息,並針對不同地區與店型進行精準投放。例如在夜生活聚集區播放啤酒廣告,或於大考前鎖定學區門市,推廣補習班訊息。數據驅動的場域策略,讓廣告真正嵌入消費者的日常場景,提升轉換率。

此外,搭配 Beacon 與 LINE OA,品牌能在消費者靠近門市時即時推播優惠,進一步放大線上線下的整合效益。以某啤酒品牌活動為例,結合銷售數據、夜生活與商辦區等場域特徵,鎖定 18–35 歲白領族群,在下班至深夜的高消費時段投放廣告,並搭配 LINE Beacon 推播,最終帶動人流超過 55 萬人次,創造 10% 銷量成長。

一日生活圈實現沉浸式傳播體驗

電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謝綸表示,憑藉累積超過55億次月度使用者行為分析經驗,結合擁有1900萬會員的OPENPOINT APP與超過7100間門市的消費數據,電獺能夠實現線上與線下行為的完整耦合分析。透過關鍵詞和商品名稱精準鎖定受眾,以及RFM客戶價值分析模型,品牌主不僅購買廣告曝光,更能獲得完整的零售市調報告,實現「100% 第一方數據」的精準投放策略。同時,電獺也讓超商線上廣告可在線下銷售的成果歸因,有飲料品牌透過OPENPOINT APP廣告投遞,期間銷量較未投遞時大增43.42%,顯見超商廣告版位的獨特價值!

電獺共同創辦人兼副執行長蘇芃翰進一步分享,透過跨域數據整合技術,能將客戶的線上數據與超商零售數據比對,整體比對成功率超過51%,實現1:1行為追蹤的精準投放。同時運用AI Agent智慧投遞決策,廣告主只需用自然語言描述想要觸及的客群,系統就能自動產生相對應的廣告投放策略,讓精準行銷更加直覺便利。

透過跨域數據整合技術,將廣告主的線上數據與超商零售數據比對,實現精準投放。
透過跨域數據整合技術,將廣告主的線上數據與超商零售數據比對,實現精準投放。
圖/ 統一超商

這些綿密的線上、線下通路,串聯起7-ELEVEN的一日生活圈,不管是早上買咖啡、中午買便當,進店看到數位螢幕和X POS收銀機,下午滑手機看到各式社群廣告,晚上又用APP付款,都能帶來無縫的沉浸式傳播體驗,最終引導顧客完成購買,「每天接觸7-ELEVEN零售媒體的場景,非常多元且不間斷,這是7-ELEVEN零售媒體的特色和強項,為廣告主帶來的價值不只有廣告曝光,而是透過線上、線下整合,讓品牌能夠精準、即時、有效率的在日常生活中和消費者接觸,」統一超商表示。

品牌主也現身說法,美國營養品牌貝比D在母親節檔期,以OPENPOINT APP 分眾廣告及再行銷優化,廣告點擊率飆升至8%以上,透過系統深度洞察,受眾輪廓以45-54歲的都會區跨性別,具備消費力且關注健康的族群。廣告主表示,原先只鎖定母嬰族群,沒想到透過數據分析發現,上班族對維生素D補充品同樣有強烈需求,成功協助客戶發掘跨世代受眾的市場潛力,證明數據驅動行銷策略的有效性。

而電信漫遊商JetFi為了推廣消費者無需更換SIM卡就可使用,以7-ELEVEN櫥窗數位看板的大屏幕動態呈現特性,讓路過人群在短時間內了解產品訴求,並掃碼下載JetFi eSIM App免費體驗。廣告上線後詢問度大幅提升,帶動JetFi eSIM App在iOS旅遊類排名迅速從100名外,最高攀升至前30名,成效顯著。

品牌主現身說法,分享7-ELEVEN零售媒體的優勢。
品牌主現身說法,分享7-ELEVEN零售媒體的優勢。
圖/ 數位時代

強強聯手,整合通路與媒體數據

Google Taiwan資深業務總監蔡秉諺認為,零售媒體有三大元素,分別是通路、流量和消費者,「零售代表通路,媒體代表流量,所有通路和流量的目的,最後都是希望和消費者有更多互動。」

事實上,零售媒體已是全球行銷趨勢之一,日本知名的AEON超市透過分析820萬APP用戶數據,提供品牌主更精準的廣告投放;日本7-ELEVEN則針對看過YouTube新品廣告的人,再推送APP折價券,有效提高購買率;台灣RMN正在起步,未來也將帶來不少影響,成為行銷新助力。

在零售通路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品牌要如何行銷?蔡秉諺認為,「必須要強強聯手!」結合既有的強勢零售通路,和覆蓋整體台灣市場的廣大媒體流量,這正是7-ELEVEN和Google的優勢所在。

7-ELEVEN與Google攜手,未來品牌主可運用7-ELEVEN的會員數據和Google的廣告數
7-ELEVEN與Google攜手,未來品牌主可運用7-ELEVEN的會員數據和Google的廣告數據,精準鎖定目標客群。
圖/ 數位時代

雙方已攜手合作,未來品牌主可運用7-ELEVEN的會員數據和Google的廣告數據,精準鎖定目標客群;目前更已推出程序化家外廣告解決方案,品牌主可透過Google流量平台,以程序化購買方式,將廣告投放在7-ELEVEN的pDOOH櫥窗數位看板中。

隨著零售媒體躍升為行銷新舞台,7-ELEVEN憑藉綿密的門市通路和強大的媒體數據,讓品牌走入消費者生活,在碎片化時代達到全通路包圍和精準觸及,打造更亮眼的行銷成效。

7-ELEVEN打造的一日生活圈,實現無縫的沉浸式傳播體驗。
7-ELEVEN打造的一日生活圈,實現無縫的沉浸式傳播體驗。
圖/ 統一超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