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德國拜訪默克兩次,也問台積電說把默克找來好不好,台積電說一定要來!」在半導體材料大廠默克(Merck)8日於南科舉行第二期的動土典禮上,不只致詞的經濟部長王美花,包含台積電、美光(Micron)、聯發科、聯電和南亞科等大廠皆出席,原因是像默克這樣的材料商就近供應客戶,將更有利台灣半導體廠的成本控制。
默克電子科技事業體半導體科技全球負責人暨執行副總裁連安南(Anand Nambiar)指出,先進材料將有助於先進製程的成本效率,落腳台灣也能在物流替台積電等客戶節省支出,並促進量產效率。
目前默克在南科第一期廠區已啟用,默克全球負責人暨執行副總裁連安南(Anand Nambiar)指出,「我們在韓國也有一座研發中心,台灣的需求也很強勁。」言下之意,由於台灣台積電和韓國三星(Samaung Electronics)都是先進製程賽道上的玩家,跟隨客戶的腳步建廠對默克來說相當重要。除此之外,默克在材料大國日本也設有一座研發中心,專攻蝕刻製程的產品開發。
半導體材料巨頭默克,怎麼協助台積電減成本?
隨著先進製程不斷微縮,由於製造工藝越趨複雜和精細,成本將會逐步上升。基於能省則省的原則,像默克這樣就近供應客戶,將更有利於成本控制。
首先,連安南指出:「在台灣設廠目的就是為了幫客戶降低物流成本。」 他進一步解釋,隨著供應鏈邁向區域化發展,默克赴台設廠除了能降低斷鏈的風險,減少運送費用,客戶也可省去倉庫建置的開支,「像台積電等客戶會要求我們降低成本,終端產品價格才能更親民。」
其次,研調分析師認為,默克此番來台設廠也能就近與客戶共同研發,避免來回試錯所耗費的時間、金錢成本 ,「到了1.4奈米以下甚至是埃米世代,很多先進材料都需要初期就與客戶共同研發,才能更順利的達成規模量產。」分析師認為,台灣擁有台積電這輛火車頭,能引領市場推動材料演進,甚至扮演規格制定者的角色。
投資台灣不手軟!默克二期廠預計2025年完工
默克今日的動土,是於2021年9月宣布事業擴張計畫的一部分,該公司預計至2025年前投資30億歐元(約1,000億新台幣)於研發和擴產,同年12月則在台宣布將投入170億新台幣建置全新產線和研發。台灣默克董事長李俊隆則指出,該案也是默克在全球半導體單一投資點的最大項目。
第二期廠區佔地15公頃,是默克全球首座大型半導體材料科技園區,將引進半導體先進製程中關鍵的薄膜、圖形化、特殊氣體等產品線,涵蓋多條全球首度量產產線。連安南透露:「有些產品是專為2或3奈米設計。」園區預計於2025年完工,於高雄創造400個就業機會。
看好中國成熟製程市場,「黃金時代才剛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有記者問起默克對美中科技戰的看法,連安南指出:「半導體行業高度整合是讓晶片價格達到效益的重要因素,為幾十年來自然演化的結果。如果一個國家要自己做半導體,我認為難度很高。」意味著默克對於科技冷戰的做法,並不十分認同。
在去年6月,默克才宣布將會在2025年之前,於中國江蘇再投資至少20億人民幣(約88億新台幣)於產能擴張。當時默克中國總裁暨電子科技業務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安高博(Allan Gabor)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我們相信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連安南認為,由於中國並未大量生產先進製程,因此美國禁令對默克來說影響有限。但默克還是會盡力遵守美國於先進製程的規範。不過他也強調:「我們堅信自由貿易,是讓半導體產業蓬勃的關鍵。」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