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最近很多人問我(真的有,這不是發語詞):「面對這一波新的 AI 變革,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由於 ChatGPT 出現之後,已經掀起人類社會全面性的影響,我並沒有簡單的答案。當 AI 準備成為如同電力般的存在時由於 ChatGPT 出現之後,已經掀起人類社會全面性的影響,我並沒有簡單的答案。當 AI 準備成為如同電力般的存在時,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在問「所以我們要用電力來幹嘛?」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個人」和「組織」的角度來看看我們要有什麼樣的心態和策略。
對於個人來說,面對 AI 最好的策略是「認識它、應用它、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多數人覺得 AI 與自己無關,但 AI 早就一點一滴深入我們的生活,舉凡你滑社群網站、上網買書、叫出你手機的智慧助理,這些背後都是大量的 AI 應用,AI 早就已經在幫你做很多的事情。
你不必詳細知道 AI 到底是怎麼運作的,那些事情可以交給電腦科學家和工程師,但是你至少要對 AI 有基本理解,知道 AI 可以解決什麼問題?以及(還)不能解決什麼問題。AI 的發展已經進入爆發式的成長期,今年我們會繼續看到令人驚訝的進展,要跟緊時事,從時事當中累積對 AI 的基本認識。
對於企業來說,現在整天擔心的不外乎就是自己的組織到底可以如何應用 AI?
這邊有 3 個 mindset 是必須特別注意的。
首先,「要有好的 AI 策略,必先有好的數據策略」。 AI 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一個完全以數據驅動的技術,沒有數據、就沒有 AI,這是企業領導人一定一定要趕快植入腦袋中的第一個戰略思考。
這也是為什麼我近期收到爆量 iKala CDP 的詢問,手腳快的企業,特別是那些直接面對顧客的 DTC (Direct To Consumer) 企業,已經知道他們必須有一個非常有效率「收集」和「管理」數據的資料中心,這個資料中心不是硬體的資料中心,而是軟體的資料中心 CDP。你我都一樣啦,組織內部還在使用大量的試算表,如果一個試算表沒辦法解決的事情,就用兩個試算表來解決,資料也散落在各個部門,缺乏統整。
第二, AI 是一個加值技術,很多人看到魔法般的 AI 技術,會立刻去開公司,想要發展新的商業模式,例如那些最近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生成式 AI 新創,這些新創幾乎全數會失敗,因為 AI 是一個強化和放大既有商業模式的技術,要無中生有用 AI 創造出新的產業非常困難,所以領導者要具備的心態是「 AI 對我的既有商業模式可以如何加值? 」而不是「我可以無中生有創造出什麼商業模式?」
第三, AI 已經是人人可用的技術,而且 AI 社群極為開放,科技巨頭也不斷釋出新的 AI 成果,把這些成果變成好用的基礎設施,而且使用成本持續降低當中, 你不用建構一個充滿 AI 演算法專家的團隊。把 AI 當成電力來規劃你的事業策略就對了 ,你不會沒事想要重新發明電力,或者自己重新去建構一個電網。
對於個人和組織都一樣,這是新一波的工業革命,你可以站在原地觀望,看著高速列車開走;或是把這個當做超車其他人的機會,搭上這輛名為科技發展的高速列車。取得車票並不困難,先有以上的正確心態,你就可以形成正確的戰略了。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林美欣